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九十九章 科举考试(第八更)

第九十九章 科举考试(第八更)

    这是困扰众位朝臣的最头疼的一件事情。

    在任何的朝代都不会有像宋朝一样对科举考试避之不及。

    总的来说,因为宋朝时期官员太多,有着太多的冗官、闲官。这些闲散人员还没有清掉,就又要来一批新的科举考生。

    纵使大宋将科举从每年一次削减至每三年一次,每次录取的人数从六百人削减到了四百五十人。

    但仍然扛不住日益增长的官僚体系。

    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宋的大臣约为三万余位,史弥远倒台之后,直接锐减了八千位。

    而且伴随着打击劣绅的浪潮,赵与莒找到借口,一口气捋掉了五千多位涉事官员,同时将临安内闲散的两千多冗官请了出去。

    几番折腾之后,大臣也就剩一万出头了,不仅不再冗杂,反而有些少了。

    每天赵与莒上朝的时候,看见大殿内空着的位置,都有些哭笑不得。

    今年科举录取人才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但是赵与芮明白,即便有不少官员的缺口,也不能让滥竽充数之辈混进来了。

    好不容易才将冗官问题平息掉,决不能让他再次冒头。

    因此科举考试的考题便重中之重了。

    如何出题?考什么才是对的?这些都困扰着众人。

    真德秀等人还是坚持原来的旧例,考帖经、墨义和诗赋。

    但是赵与芮认为这样考试的弊端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国家正在大步向前,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而不是背书背得好的人,背书好的人适合去做教学,不适合担任国家重担。

    赵与芮点明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认为大宋发展的黄金时段只有这么几年的时间了,要是错过了,以后再也没有安稳日子可过了。

    因此赵与芮认为,考就考一些实际的东西。

    最重要的进士科题目很简单,就是“强国之术”内容不限,只要能强国,只要能让人民富足,国家强盛,任何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方法都可以。

    武举的策论就以针对北方游牧势力威胁为题目,考取考生战阵之学,统兵之道。

    虽然真德秀等人不是很高兴,但也认为赵与芮讲的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反对了。

    只是这可就苦了很多考生了,科举的模式好久没有改变了,以前都在读着四书五经,现在有人告诉你,不考这个,换谁谁都心态崩了。

    赵与芮倒是对这些士子们的谩骂丝毫不在意。

    赵与芮心里权衡过,真正的有识之士,根本不会在乎考题的更改,因为他们胸中自有纵横捭阖,天下山川,如此题目更适合他们发挥。

    倒是那些从小就读死书的人,对赵与芮谩骂声不止,因为赵与芮这项决定堵住了这些人数年寒窗换来的升官发财之路。

    赵与芮心道:“只要得到有识之士的民心归附即可,那些混吃等死之辈,喜欢咋呼就咋呼吧,我自岿然不动。”

    ……

    这个年,很多人都没有过好,虽然科举考试是在秋季,但是人们心里都惴惴不安。

    对于他们来说,提前半年进京赶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提前进京的这些人都会在路上准备好自己的题目。

    另类的考试,风云变幻的天下,会给一些从来没有在历史留名的一些小人物机会。

    或许历史上他们读书一般,舞刀弄棒也不是很擅长的人,他们或许是经国济世之才,或许是统兵一方之能,但因为种种原因,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们需要一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像毛遂一样,敢于脱颖而出。

    各个地区都有一些人,对本来昏暗的朝堂,对暮气沉沉的大宋重新怀揣了希望。

    这次科举,就好似笼罩在大宋头顶上的阴云被阳光刺透一样,给了人重新拥抱希望的勇气。

    荆湖南路潭州附近的村落中,一位落魄书生即将离家,他的老母对着他说:“平荆啊,娘知道我儿乃满腹才学之辈,可那些大人物未必会认可啊。”

    “咱家出身寒门,你爹有走得早,家家户户全靠你和你大哥支撑着,你喜欢张家千金,娘知道,可是娘……”

    那人名叫李平荆,他安慰道:“娘亲,不妨事,儿进京必然考取功名,今年科举与往日不同,娘放心好了。”

    怀揣着娘亲和大哥的希冀,李平荆走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

    ……

    世家大族不是没有他们的苦恼,江南西路霍家庶子霍青云便是这样的人。

    霍家精心培养嫡长子,打算让他托托关系混进,进入军旅混个运输钱粮的官当当,其他嫡子可以继承家业。

    而霍青云是霍家小妾所生,地位低下,饱受其他人欺负,霍青云明白自己的处境,只是忍受绝不声张。

    待其母回到老家省亲之际,霍青云偷偷溜了出来,霍家家主不允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只想让他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关键时刻还能把他推出去顶缸。

    霍青云少有大志,不喜诗书,只喜欢兵书,战阵之学,听闻荣王赵与芮重开武举,首重策论之学,暗下决心必要进京赶考。

    霍青云来到后院之中,看着后院精心喂养的骏马,怜惜道:“如此神骏居然不能效命沙场,只能在槽内安稳度日。”

    “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威震华夏,扫荡天下。”

    ……

    淮南西路,庐州。一个钱庄的算账先生,一如既往的敲击着算盘,好像永远都算不完一般。

    钱庄的生意一般,但每天也非常的辛劳,算账先生钱之涣烦透了这样没有意思的生活。

    钱之涣拿着算盘,苦笑道:“难道我钱之涣一辈子只能在这里算账么?”

    手中的算盘,计算着来往人群的钱币存储。

    心中的算盘,盘算着天下间的芸芸众生。

    朝廷的求贤令已然发放,今年的科举较往常大为不同。

    我钱之涣或许也能在朝堂占据一席之地吧?

    心中暗下决定,将算盘放在了掌柜之上,留书一封之后,换上青袍,背着竹篓,向临安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