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一百零六章 初试开始(第五更)

第一百零六章 初试开始(第五更)

    赵与芮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也赞同道“对,拿回汉中,占据潼关,若是条件允许的话,继续北伐,直抵黄河,建立关河防线。”

    李平荆点头道“关河防线牢不可催,数千里平原将带来巨大的财富,到那个时候才是重夺胶东半岛的机会。”

    “之后便是重夺秦川、关中,占据高位,剑指河北路,夺回幽云十六州。”

    赵与芮接道“誓师北伐,夺回长城防线,将他们赶回塞北。”

    李平荆也接话道“之后马踏塞北,剑指辽东。”

    “决战漠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李平荆笑了笑,大口饮酒,赵与芮也不遑多让,连着三杯下肚。

    李平荆笑道“具体方面仍然需要细心部署,但若是大势已成,到那时便可挥师北上。”

    赵与芮问道“李兄认为,大宋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李平荆说道“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型会战的绝对胜利。”

    赵与芮颔首道“战场就在川蜀地区。”

    李平荆低声道“嗯,川蜀地区,乃是蒙军唯一进军的要道。”

    “当然了,也有可能拿下吐蕃诸部之后,绕道进攻大理,之后从大宋西南方向杀进来。”

    “毕竟蒙军若是尝过山城防线的话,他们应该会避开这条防线。”

    赵与芮问道“那我们要不要拿下大理?”

    “要的!大宋暂时没有产马地,军马多以滇马为主,拿下大理、自杞国等地区,不仅可以依据山川扼守,同时多一个产马地。”

    “虽然滇马质量真的不行,但有总比没有要强。”

    赵与芮和李平荆越说越起劲,大到战略态势,小到基础战术的运用,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快到子时,赵与芮伸了一个懒腰,说道“和平荆兄相见恨晚啊!”

    李平荆说道“与公子一谈,甚是欢喜。”

    赵与芮笑道“时候不早了,在下就先告退了。”

    待得赵与芮转身之后,李平荆站了起来,作揖拱手道“草民李平荆恭送荣王殿下!”

    “!!”

    霍青云和钱之涣都没有反应过来,霍青云咽了口口水“啥啥啥?你是…你是荣王?”

    钱之涣也立刻行礼“草民钱之涣,见过荣王殿下。”

    “草民霍青云,见过荣王殿下。”

    赵与芮回过头说道“哼~别把这事给抖出去了,我只是微服私访,现在的我只是赵与芮而不是荣王。”

    李平荆说道“草民明白。”

    之后赵与芮和顾瑧便离开了金榜客栈。

    霍青云抱着头趴在了桌子上,不好意思道“丢人丢大发了!我居然在荣王殿下面前分析他打的仗,真是班门弄斧了。”

    钱之涣安慰道“少来,你没见荣王殿下对你甚是欣赏么?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

    然后拱手道“恭贺李兄,将来封侯拜将也非难事了。”

    李平荆笑道“该来的总会来,获得好处,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钱兄,你心中的那个算盘,荣王也拨动了起来,想必也会进入云台吧。”

    “以后你我很有可能是同僚了。”

    “青云,日后你一定会深入军旅,到时候还要仰仗你四方征战了。”

    霍青云攥紧了拳头“我霍青云生平就爱兵法韬略,自比卫青、霍去病亦不会妄自菲薄,你们瞧好吧。”

    赵与芮走出来了金榜客栈,向顾瑧问道“顾兄,你觉得这三人如何啊?”

    顾瑧思索一会儿说道“钱之涣经国济世之才,霍青云猛将无双,李平荆…有点像殿下您。”

    赵与芮点点头“这三人尽皆大才,但还需要打磨和历练。”

    “若是让他们直接执掌权柄,还是会有变数,将他们收入云台,在我麾下打磨两年,之后就能独当一面了。”

    顾瑧掰了掰手指头,而后说道“殿下啊,我刚才数了数,云榜十人,这三人,内定十九人,可就剩下四个位置了。”

    赵与芮笑道“是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么?”

    顾瑧尴尬道“要是让他们知道,他们一万多人在争四个位置……吓都吓跑一群人了。”

    “放心,还会有人脱颖而出的,要是能被吓跑,不如不要。”

    “早点回去歇息吧,过几天便要开始初试了。”

    “虽说云台人选基本定了,但你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帮人还是很想争一争状元的。”

    顾瑧问道“殿下,我可不可以去试试啊?”

    “不行。”

    “为啥啊?我单枪匹马,作战能力不差,在殿下的耳濡目染之下,不说很强,但也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啊。”

    赵与芮轻笑道“你还在乎这个?”

    “我忘了,你顾瑧也是江湖游侠儿,也想排个武力第一啊~”

    顾瑧摇摇头“唉,再让我锻炼个几年,我一定能超过欧阳老大的。”

    “呵呵~那你慢慢努力吧,走了回去歇息了。”

    ……

    几日之后,初试即将开始,所有的士子们将进入大内,有皇帝赵与莒和荣王赵与芮亲自监考。

    虽说只是初试,但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赵与芮和赵与莒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来这里的士子都是抱着一朝平步青云的梦想来的,谁都不是庸才,谁都有点东西的。

    区别就在于,肚子里的东西多和少的问题。

    与初试同步进行的,是武举的初赛。

    虽说武举不全是考察战斗能力,但参加武举,将来必定深入军旅,还是要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因此武举的初赛便是双败淘汰制,每个人都会战斗三轮,胜两轮和三轮的人晋级。

    武举和进士科初试的淘汰率大概都是三分之一,因此这一万多人,估摸着要有四千人左右明年再来了。

    这些士子们,是大宋未来腾飞的主要驱动力,从他们中间择优录取,也不是一件轻松地事情。

    因此朝廷重臣基本上全都来了,每个人都会对试卷进行审核。

    赵与芮也不敢闲着,他是“面试”的主要创始人。

    以前都只要考试就行了,但赵与芮提出来,每个人都要和自己一对一的交谈,以确定是不是真的有才学。

    士子们熟知了科考题目以及规则之后,便带着沉重的步伐,进入了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