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一百六十章 出发

第一百六十章 出发

    李平荆简单地思考了一下,然后问道“殿下可是让我去稳住金人,让他们挡住蒙古?”

    赵与芮颔首道“不错,待得春日,蒙古必然来犯,现在的金人缺乏一些底气,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和蒙古联兵来犯。”

    “他们虽说主力驻守在关河防线上,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军力在防御我们,这就会使得金人两线兼顾,从而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他们不跟蒙古死磕到底的话,蒙古就会派出偏师来劫掠我们的城池和村庄,现在朝廷的方针是先大理后北方,因此没办法抽调出机动兵力前去增援。”

    李平荆将这些记在心里之后说道“殿下,要不和他们透漏一下我们的一些行动动向,给他们一点信心。”

    “比如陆明他们会率殿军半数主力北上,来给蒙军防线施压,这样的金军就更有底气了。”

    赵与芮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给他们一点信心,说不定他们能让蒙古吃个大亏。”

    各方商议妥当之后,就各自回去准备了。

    虽说前线吃紧,但是毕竟大年到了,也不好这么快就动身。

    直到元月初八的时候,朝臣们才开始有所行动。

    李平荆和吕文德组成了出使的团队,北上前往开封府。

    赵与芮带着曹弈等人先来到了荆州制炮厂那里,将两千四百门铁火炮以及一千五百具三弓弩炮带上,同时装配了大量的炮石和弩箭。

    后勤部队可谓是浩浩荡荡,仅仅是负责运输的将士就超过了两万人。

    负责运输的荆湖地区的军队,他们虽然上次支援了孟珙那边的作战,但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出场机会,还是有些闷闷不乐的。

    毕竟现在的朝廷激励军功,凡是立功者皆有钱财土地的赏赐,士兵们谁不想给家里挣上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呢?

    更何况,战功卓著者还能够授予武职,也就是一些官位,虽说俸禄很低,但这也是荣誉的象征。

    在这个崇尚荣誉的时代,能够混上个一官半职的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别的不说,至少面子上那是倍儿有光。

    荆湖地区的士兵虽然对山地丛林作战还有些生疏,但是高昂的士气还是可以保证的。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隐藏宋军的军事行动,天网一半的人手都来到了沿途紧密配合。

    天网在宝庆元年的时候只有两万人的人手,现在的天网已经有了三万五千人的人手了。

    这些人在宋、蒙、金的各个地区担任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的是商贩,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小官,还有的是乞丐。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在不断的搜集情报,这也让赵与芮的消息比天下任何人都更灵通。

    大部队缓慢的行进着,虽然大年没有过几天,但士兵的精神状态还算饱满。

    唯一的缺陷就是行军速度了吧,现在一天也就能行进二十里左右。

    切莫觉得行进的太慢,行军速度慢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现在是隆冬时节,天气温度低而且白天的时间很短,为了保证士兵的状态所以不能昼夜兼程。

    再者,这支部队运输着大量的物资,除了军械之外,军粮也是大头。

    从襄阳到贵阳地区大约有两千里,也就是说,大军走到贵阳地区怎么说也得三个月。

    当然了,偶尔加加速也是可以的,毕竟水泥地面的行使没有那么累。

    赵与芮的心理预期倒不是很高,只要三月中旬能赶到就行了。

    三月中旬,也就是开春的时候,蒙军铁骑大概就要南下了。

    那个时候是自己开战的最佳时机。

    若是蒙金打的太快了,那就麻烦了。

    一旦蒙古人打完了而自己这边还没有结束,蒙古人就会趁着大宋内部空虚,然后趁机杀进来。

    大宋好不容易国力开始腾飞了,可不能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了。

    这就是一个时间上的竞赛了,究竟是谁能够先一步解决战事,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次动用了如此庞大的军资就是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

    毕竟大理并不算强国,士兵数量也不多,战斗力也不是很强。

    要是在这里这算太多的士兵的话,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打下大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大理的一些特产例如滇马、茶叶等物什,都是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或者是社会财富的。

    这次动用的总兵力约为十万人,其中夔州路军四万人,广南西路军四万人,荆湖南路军两万人。

    大理在西南边陲地区,地势崎岖,运输线路很不顺畅。

    大理的主要防御也是依托几个重要的城池。

    例如大理的首都大理城,背靠点苍山面临洱海,城防非常的坚固,这也让大理人认为自己有着守城的实力。

    实际上大理只要能够守住这些城池就能够拱卫国土。

    赵与芮之所以急着攻破大理不只是为了现在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

    在正常的历史线上,蒙古的下一任大汗蒙哥曾让忽必烈越过雪山草原来进攻大理。

    再加上吐蕃的归降,当时的南宋直接被蒙古从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三个方面围着打,这样不输才怪呢。

    因此赵与芮决定,为了不再未来陷入被包围的战略态势,提前拿下大理地区,然后在横断山脉构筑坚实的防御山城,让蒙古铁骑永远不能绕道到大宋的背后。

    这就是突围,突出蒙古对大宋的重重包围。

    虽说现在的蒙古还远远没有到进攻大理的这一步,但是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赵与芮深知,现在的时间线已经比正常的历史线快了许多。

    原本五六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就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这也许是蝴蝶效应吧,当然这对赵与芮来说并不是太好的消息。

    这意味着自己将会更早的面临宋蒙之间的全面开战。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有些早,目前的目标只有一个。

    全力以赴,奔向西南。

    赶在蒙古的前面结束战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战略调动空间,就能有更多的战略选择。

    战略主动永远要强过战略被动。

    赵与芮心道“我是个爱主动出击的人,才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