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烟花三月

第一百六十二章 烟花三月

    库里勒台,也叫做忽里勒台大会。

    意思是聚会、会议的意思,是蒙古帝国的诸王大会。

    自从铁木真继承蒙古大汗之后,每次的汗位继承权或由前任大汗生前指定,或是通过明争暗斗夺取。

    但形式上必须要经过库里勒台大会由诸王来共同指定汗位。

    拖雷借口库里勒台大会尚未召开,因此推迟窝阔台继承汗位。

    这个时候的拖雷还是想要尽力争取一番的。

    毕竟按照幼子继承制来说,拖雷才是传统的继承人。

    但是拖雷现在孤立无援,虽然部队很多,但是朝臣们并不支持他。

    察合台全面撑持窝阔台,窝阔台的支持度一直都很高。

    原本拖雷与术赤比较亲近,但是术赤已然离世,无法给予拖雷支持。

    虽然拖雷麾下有着超过十万的蒙古主力铁骑,但是拖雷并不想靠着铁骑的实力上位。

    拖雷认为自己的父汗铁木真有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兄弟阋墙势必会导致国家动乱,反而让外敌坐收渔翁之利。

    拖雷曾和大宋的赵与芮交战于胶东半岛,深深体会到了宋军极大地进步。

    当年的宋军战力低下,混乱不堪,将无斗志,兵无战心,组织松散,一触即溃。

    但今时之宋军,战力明显上升,名将如云,兵士果敢奋战,计划周密,组织严谨,虽单兵素质还有待提升,但是兵团对兵团的作战已然能够不落下风。

    更重要的还不是兵士的进步,往日的宋军虽说大部分不行,但是还有一些骁勇善战之辈的。

    但原本的大宋朝堂昏碌无能,自毁长城,数不清的热血男儿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了朝廷某些谄谀之辈的佞言上。

    可现在的大宋朝堂,拖雷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清明廉洁,大公无私;往日刺探大宋情报只需支使些钱财就能让某些人松口。

    而现在,别说松口泄密了,那些人联系都联系不上,各个石沉大海了。

    这都不由的让拖雷感受到了惊惧,感受到了威胁。

    个人的野心也要依托于大势,一旦自己这边真出了乱子,拖雷毫不怀疑宋人和金人会非常默契的北伐。

    所以拖雷决计无法发动兵变,只能按部就班来了。

    果不其然,在二月初召开的库里勒台大会上,诸王、贵戚一边倒的支持窝阔台,只有少数的老顽固坚守祖制,双方争论不休。

    察合台更是力挺窝阔台,在争论了十几天之后,终于确定了下来。

    窝阔台最终得到了与会贵族的同意,服从父汗铁木真的意志,采纳众兄弟的劝告承袭汗位。

    蒙古局势稳定下来之后,窝阔台开始着手做一些事情。

    首先做的就是实行了站赤制度。

    所谓站赤制度也就是驿传制度,在铁木真在位的时候,赋税徭役都是任意索取征调的,没有详细的规定。

    这导致了不少地区征调非常的混乱,不少人怨声载道。

    因此窝阔台确定了固定的牧区赋税制度,并且将蒙古的户制搬到了汉人的领地,在汉人的地宅中设置了千户、万户等。

    蒙古帝国在一系列改变之后,赋税大增,征集来了数百万两白银,足堪使用了。

    二月二十五,一切稳定下来了之后,窝阔台与拖雷商议之后,共同决定出兵进攻金国。

    三月初,春风吹拂而来,大地万物复苏,河水解冻,草原水草肥美,牛羊马匹休整之后可以达到作战状态。

    蒙军决定开始发动对金国的新一轮进攻。

    三月三日,蒙军先锋部队出发进攻开封以北的卫辉地区。

    卫辉守将武仙也是一位金国名将,武仙认为卫辉城防坚固,蒙军铁骑必然不能轻易突破防线,因此决定固守待援。

    金国决定立刻驰援卫辉,完颜合达统领高英、樊泽等将领火速驰援。

    双方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

    此时的赵与芮已经带领着荆湖南路的运输大队进入到了贵阳地界,距离大理国也非常近了。

    贵阳位于夔州路,是夔州路的重镇。

    早在赵与芮抵达之前,赵牧远和司马英二人就已经率领着夔州军的主力和广南西路的主力合计八万人在这里等候了。

    负责这块地方的郑清之也赶来与赵与芮相见。

    赵与芮看见匆匆而来的郑清之也不由得唏嘘。

    郑清之年近半百,鬓发已然斑白。

    赵与芮对此人还是颇为佩服的,郑清之虽说最初是受到了史弥远的拜托才来当他和赵与莒的师傅的。

    但郑清之还是选择了和他们站在一起,拥立了赵与莒。

    郑清之为人气量宽宏,甚至举荐和挽留了弹劾过自己的汤巾等人。虽说晚年再登相位的时候因为年事已高,郑清之的妻儿把持了他的权力,为世人所诟病。

    总体来看,还是一位贤臣,但他在正常的时间线里晚年的确有不小的错误,这也是不能忽视的。

    当然这也和大宋缺相有关,江山代有才人出,让一个多次辞官的人四度为相也的确颇有不妥。

    赵与芮心中暗暗决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重演,老年的时候,就让这些人著书立说就行了,不然晚节不保啊。

    郑清之走了过来,赵与芮先行行礼:“徒儿赵氏与芮,见过郑师傅。”

    郑清之哑然一笑:“少见啊殿下,原本你只在表面上称呼老朽为师傅,今日居然如此,让清之有些担待不起啊。”

    赵与芮微笑着摇摇头,然后说道:“当初男少轻狂,多有不懂之事,还望师傅见谅。”

    “此次经略西南,您可是出了大力的人,与芮则能不敬您呢?”

    郑清之叹口气说道:“岁月蹉跎,我也老了,殿下切莫如此称呼老朽了,当知尊卑有序,还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吧。”

    “国事要紧,切莫耽搁了,殿下请!”

    赵与芮笑道:“好,制置使,请!”

    赵与芮在郑清之等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贵阳城外的大帐之中。

    西南地区山地丛林居多,而且气候较为温暖四季如春。

    但也因为丛林过多的缘故,有些潮热,而且多蚊虫叮咬,给行军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郑清之专门令人找到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搭建营帐,十万宋军便据记载了贵阳城外的营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