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西平府

第二百三十一章 西平府

    蒙军截杀宋军粮道的失败让蒙哥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原本在蒙哥的计划中,宋军会被蒙军无休止的截击粮道而士气下滑,待得宋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利用蒙军的铁骑将宋军的后路给拦腰斩断。

    蒙军的步军再在那个时候包抄上去,哪怕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但是缺少粮食的宋军就像是饿着肚子的野狼,哪怕是再强悍,再凶猛,也只能撑持个几天之久,最后必然会因为士气的崩塌而被蒙军聚而歼之。

    可没想到,他的计划才刚刚开始,焚烧了宋军的粮草不到两万石左右,宋军便大军重拳出击,将游弋的蒙军铁骑一举歼灭。

    蒙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引以为傲的铁骑部队战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之前幽云之战的时候,蒙军折损的铁骑高达五万余人。

    这一年的时间,蒙哥为了弥补这五万的铁骑,将许多还没有完全训练好的士兵投入了作战的序列,并且进一步的稀释原本就不充裕的老兵。

    蒙军的百战老兵越来越少,而宋军的士兵则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战,老兵的比例在上升。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原本的蒙军全都是百战老兵,而宋军的士卒大部分都是新兵。

    虽然宋蒙双方每次都会折损惨重,但是很明显的是蒙军中老兵的比例在下滑,而宋军的老兵比例在上升。

    到现在,蒙军相对于宋军已经没有质量上的绝对优势了。

    蒙军也并不重视基层指战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宋军却不一样,他们对于基层指战员有着专门的训练和培养。

    在蒙军的眼里,那些百户、千户必然是由那些作战勇猛的人担当,这样才可以保持一支部队的野性和强悍的实力。

    宋军则不然,他们非常重视这些基层指战员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当你成为一个指挥五十人的队长之时,你和一般的士卒已经不是一个发展方向了。

    成为队长以后,要立刻前往将官讲堂,那里有着非常系统的培训。

    首先便是识字率,当兵的大部分都是大老粗,一般不会识字的。

    而大宋的整体识字率也不是很高,饶是这些年赵与芮等人大力倡导之下,识字率也不足百分之五。

    以前这些大老粗还不理解,识字和打仗有什么关联,但是当他们在将官讲堂学习之后,他们的观念就被颠覆了。

    你作战勇武,但是你未必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指战员,当你缴获敌军的公文的时候,你如果不识字,你又如何可以判断出敌军的动向从而向上司准确的汇报这件事情呢?

    更不用说宋军在地图上面采用了等高线地图的创新模式,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怎么可以辨别地图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更高级别的将军的指战员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指战员。

    哪怕你只是一个队长,你也要有临时接管整个营的才能,也要有结阵厮杀的能力,也要可以辨别你在地图上的位置从而拯救你的同袍。

    哪怕只是一个队长,也要从深山老林当中走出来,加深各种和作战相关的知识的了解。

    因此大宋的人才从来没有出现过断档的情况,一直都是人才的充盈。

    一个营指挥使战死了,那就有十个具备营指挥使资质的人顶上!

    宋军的战斗能力便在这群基层指战员的带领下飞速的提升。

    宋军的这群指挥员才是真正的狮子,在狮子的率领下,哪怕是绵羊也可以爆发强大的战斗力,更何况是日益变强的宋军呢?

    而蒙军伴随着老兵的逐渐凋零,他们的基层指战员早就出现了断档的情况。

    因为他们的培养模式完全就是放养的状态,全靠野蛮生长,自然增长的速度毕竟缓慢,那就会让不少的菜鸟坐上原本不属于他的位置。

    这也正是小规模作战蒙军惨败的根本原因。

    蒙哥现在才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每每和宋军作战,宋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或许不如蒙军,但是五十人、五百人的联手作战总是可以填补作战能力不足的空缺。

    蒙军可不是打不完的,这让蒙军如何与宋军相比较呢?

    蒙哥瘫坐在座椅之上,他是真的倦了。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也开始再度谋算着如何对付宋军。

    宋军正准备翻越六盘山,那么西宁州以及卓啰和南军司地区肯定是守不住了,一旦蒙军选择防守那里,宋军完全可以将蒙军包围然后慢慢打。

    因此可以据守的地方就很有限了那就是西平府、中兴府这两个大城池。

    这两个大城池有一个很好的优势,那就是城池面积足够大。

    虽说蒙军在攻城战和守城战的时候容易吃亏,可那也是相对的。

    并不是说所有的守城战都是吃亏的。

    蒙军并没有那么不堪,面对宋军的强大火力,蒙军还不至于一触即溃。

    蒙军还是有可以与宋军抗衡的方法的。

    蒙哥在关中地区的作战得到了一些经验。

    那就是将主力放置于城中,准备好打巷战的准备。

    他给将士灌输了不少的思想准备,让将士们明白,城墙没了,并不是说一定就会失守。

    可以在街道巷口展开奋战,等待外围的部队进行进攻。

    蒙哥将十二万铁骑放置于城外,将四万铁骑放置于城内。

    同时西平府当中还集结了十五万左右的步军。

    蒙军早在去年就扩大了西平府的面积,同时将水泥城墙应用在了这里,哪怕是宋军使用回回炮进行猛烈地轰击也绝对不可能洞穿蒙军的大门。

    回回炮说到底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它能够砸塌绝大部分的城墙。

    要是说回回炮连水泥加固的城墙都可以随便砸塌的话,那就是吹捧了。

    不过要是回回炮昼夜不歇的轰击城墙的一处,那倒是有可能砸塌城墙。

    就算是水泥加固的城墙也是有承受力极限的。

    现在的水泥技术还不够建立起混凝土的城墙,更别提钢筋的支撑了。

    连宋军都还没有那种技术,更何况蒙军呢?

    因此蒙军一开始的战略战术就很简单,守城不是不可以守,但要守规模较大的城池,让宋军的炮火难以覆盖。

    铁火炮、回回炮射程没有那么打,打进城内的范围也不大,因此规模较大的城池就可以和宋军展开正面的白刃战。

    比拼火力,蒙军或许不如宋军,但要是论单兵的白刃战,那可就是蒙军的强项了。

    蒙军这些天来也研究了不少的街道巷战的战术技巧,可不会憨憨的就上去和宋军血战。

    蒙军也学会不少技巧了!

    蒙军开始在西平府内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宋军虽然集结了七十余万的部队,但也不至于一股脑的全部打过去。

    赵与芮派遣了一支偏师去进攻西宁州和卓啰和南军司这两处地方,然后向北迂回包抄蒙军的后路。

    同时曹友闻的临洮军和淮左军的十五万大军可以从关中地区进攻银州,完成北部的包抄。

    也就是钳形攻势,蒙军龟缩在西平府?好啊,那就缩着吧,彻底包围蒙军,然后再包围圈内部一点点把蒙军的意志给磨干净。

    赵与芮心头下定了决心。

    部队完全准备好之后,八月末的时候宋军开始朝着西平府方向进发。

    五十余万宋军直奔西平府。

    西平府附近有着蒙军的十六万主力铁骑和十四万的步军主力,也就是蒙军超过一大半的主要兵力都在这里了。

    蒙军的主力就在西平府当中,他们打算做一次困兽之斗,赵与芮明白蒙军的想法,决心将计就计。

    赵与芮的面色十分凝重,看着地图上的标识,嘴角洋溢起了很大的弧度。

    “就这样,四十万蒙军,谁都别想跑掉!”

    四十万的蒙军在西夏的故土,说明了蒙人对于土地的执着还是很深的。

    要是换成赵与芮的话,既然战略疲软,那就不要硬钢,这种地方干脆拱手相让。

    但是漠北勇士的草原传统让他们不能轻易放弃他们的骄傲,寸土必争。

    蒙哥甚至打出了当年赵与芮用过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鼓励将士们不要后退。

    可是,那胶东半岛自古就是大宋的领土啊,大宋的人民和部队是对那里有感情的,才会愿意奋战。

    而蒙军对西夏地区有什么感情?没有,这句口号也就是喊喊空话。

    蒙军还是按部就班的准备着,打算在西平府消耗宋军一波,然后集中铁骑里应外合击垮宋军。

    宋军决心直接平推过去,以两翼为优势的战略驱动,朝着西夏地区的战略纵深平行推进,不给铁骑游弋的机会。

    你蒙古铁骑可以出现在城外,可以出现在荒原,但是不好意思,你必须时时刻刻在我大宋铁骑的监视之下。

    这就是赵与芮的基本构想,不给蒙军一丝一毫的移动空间,将蒙军铁骑机动性的优势彻底打消掉。

    然后集中重装铁骑一波冲锋击溃他们的战心。

    再然后大军合围,不让铁骑逃脱。

    当然,围三缺一,然后设伏这种基本战略也是要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