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枫起汉末 » 第十章 五胡乱华的原因

第十章 五胡乱华的原因

    “原来是林侯驾临,老夫有失远迎,失敬,失敬,快快进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道声音让人非常确信来者气势雄浑,虽为老者,却也是不减当年之风采。

    “乔伯父,你这话说的,晚辈不敢接了,你是吾父之恩人,吾父常言:枫儿啊,你要记住,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以后乔大人有事或者路过乔府必须上前帮忙并拜访,若无乔老大人,吾父岂能做到如此之位乎。小侄一直谨记此言,不敢忘却,伯父您慢点走,虽老当益壮,也不能虎步生风啊。”

    林战(林枫之父)表示:臭小子,我没说过的,虽然承认你说的在理,单也不能拿老子当挡箭牌,毕竟我是你老子。

    林枫才不管自己的老父亲心里想什么,反正就是一句话,老爹,您儿子的未来需要您的一部分价值,活不活都一样,总之让您儿子上位就行。林枫便说便快速走向前搀扶乔玄,毕竟刚才下台阶的时候身形晃了一下,说着说着,发现乔玄有点生气,里面改换口吻,暗道,幸亏自己机灵,要不然要倒霉了。

    “想当年子勇,一杆长枪打的匈奴,鲜卑不敢南下,可如今竟然...哎,惜哉痛哉。”乔玄本来要反驳并且生气,听到后面一句话却放弃了,听到林枫说其父,当年种种纷纷踏来,最后自己说着说着,却悲伤起来了。

    “是小侄不会说话,惹的乔伯父不高兴了,该打该打。”林枫看气氛突然沉重起来了,赶快转移话题,并且真的去打自己的巴掌,还非常响亮。

    (作者有话说:见过会玩的,没见过这么会玩的,你个宅男林枫,竟然使用这种手段,无耻啊。

    林枫鄙视了一下作者,明明是你自己,非要按在我头上,更无耻。)

    “你小子,老夫记得好像是寻花问柳之辈啊,竟然变成了这样,不得其解。”

    老而不死是为贼,乔玄要是不知道这种小九九,早就可以去死了,接下来的话就是故意让林枫自己说的,这叫赏识,看林枫有没有真正的真才实学,即便是过了这一关,下一关就是兵法等事了,更能恶心林枫。

    “伯父说的,小侄虽然当年虽然问花寻柳,那也是年少不懂事啊,如不是家中翻天覆地,小侄岂能明悟,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实乃名言啊,算了,不说这些了,伯父,小侄此次前来是因父之命,同时也要谢谢伯父当日在朝堂上的相助,另一个是想学学如何为将为帅,此次战斗,三千兵马,最后损失的仅剩五百人不到而且人人带伤,小侄愧对将门之后,更愧对他们的父母妻儿,领他们上战场却没能下来。”林枫一边说一边酝酿情绪,同时还准备做一个认真听讲的乖宝宝。

    “贤侄浪子回头,倒是可喜可贺,不知贤侄有何疑虑,老夫定会一一道来。”

    一个愿学一个愿教,这一老一少相处的不是一般的好,期间又来了位大佬,卢植卢子干,这下更上天了,三人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

    “两位伯父,按照你们所言,我大汉应该趁此时反攻一次鲜卑,为何陛下会做出那样的事。”林枫颇有疑虑的问道。

    “哎,老夫说吧,可知三河五校,当初陛下本来要打,整个朝堂全力支持,可惜发现国库没钱了,实际上国库的钱多半被用来赈灾了,各地灾情频频发生,最后不得已,解散了三河五校,只好认同那群蛮子占领幽并凉部分郡县,只要他们不大举南下,大汉胡须倒不怕他们来惹,毕竟吾大汉精兵尚在,羽林军,丹阳兵,镇边军一个个都在,如若不然,整个并州估计只有壶关箕关两处核心要塞了。话说回来,林贤侄此次之勇,却不怕他们再翻起浪花了,完全无压力,哈哈。”

    只见卢植说出了当日秘闻,竟无一点波澜,说起来,算是人老看开了。

    林枫突然想到汉末三国时期,无论是北方异族还是南方异族,以多打少,以精胜强屡见不鲜,纯按道理来讲,五胡乱华距离汉末也仅仅一两百年,上个节点可是卫霍时期,每两百年总要发生故事,倒是奇事。

    说其五胡乱华,首先就要明确天灾,从汉末算起,瘟疫少说三起朝上,当然是按照百万计数的,小额的那就彻底没法算,后面水灾,旱灾,涝灾层出不穷,再加上时代的动荡,汉末一战百年,西晋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基本上决定了一部分走向,可换句话说,五胡乱华根因反倒不是这些,要知道从秦开始,基本上年年怼他们,汉初汉武帝时期可是以少胜多打的,匈奴西迁以及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不仅如此,还分出了鲜卑乌桓等小辈,汉末时期其实也算双方的统一时期,从结果来看,人家貌似强壮了,汉朝直接没落了,从汉末到三国结束后,整个时期可是人口从四千万锐减到九百万,看起来说削弱了汉室九成九的力量,反过来不然,卫霍时期,以及曹操时期,基本上出征五十万左右北上将对面按在地上打,而且是那种不敢完全还手的结果,前有白马之耻,随后就有马踏狼居胥山,不仅如此,曹操时期,连国都不统一,一口气直接带人怼,怼的对面根本不敢还手,只能北撤,再说晋朝,按九百万人口算,将士们少吗,其实不少,八王之乱按照前面的说法,翻个倍,照样锤他,有名将领,别的不说,关中良将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就是说说而已了。无论是五胡之前的人还是五胡之后的人,他们在守土还是反攻基本上可以做到九成以上,而结果呢,貌似到了隋朝才改变了。原因到底在哪,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政治因素最为致命,秦朝以军功起国,汉继秦制,即便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核照样还是以武治国,三国最有名的徐庶弃武从文,以武将变军师,即便是带兵冲锋那也是顶尖流人才,再说卢植,乔玄,一个个也是儒将系的代表,皇甫嵩,朱儁武将系代表,三国武将不必说了。向后看,晋朝行的是是哪家的政治手段,不用说,魏国九品中正制,毕竟晋朝就是九品中正的产物,而这玩意恰恰是世家的产物,世家把持着天下,你能怎么办,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说,强拆世家,曹操吃了大亏,前脚压着世家,后者曹丕反手就灭了曹操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