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胡为仗剑游 » 第百四六章:间关百战死,忠魂护国长(2)

第百四六章:间关百战死,忠魂护国长(2)

    陈宁看着人马远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诸葛尚上前道:“宁哥,咱军中没有孬种,你今日不让他们相伴,往后他们也必然不能安心活下去。”

    这是陈宁的人马第一次违抗他的命令,但就这唯一的一次,却令他心里既难过又温暖。

    他轻声对诸葛尚道:“兄弟,当哥哥的对不住你们。”

    丁猛这时也来到他身边,笑道:“你若不让我们一同去,那才真是对不住我们。”

    陈宁笑道:“好,一起走!”说着策马而出,身后部队跟着他疾驰而去。

    三千人在大门后列好阵势,如今城墙已千疮百孔,陈宁已决定要打开大门,跟辽军决一死战。

    一众将士紧盯着大门,等待着这场大战的到来。

    陈宁举枪喝问:“兄弟们,咱们有多少人?”

    三千人异口同声道:“英雄勇士三千人!”

    “敌军有多少?”

    “猪狗牛羊二十万!”

    “你们怕不怕?”

    “怕!”

    “怕什么?”

    “怕那猪羊不够杀!”

    陈宁大笑道:“好,今天谁不杀满一百,就别想舒舒服服去死!”说完长枪一抖,大喝一声:“开门!”

    林少聪听了这段,心下越发焦急,他听到陈宁要李晟出列时,便明白了自己是被陈宁故意支出来以保性命的。他急着大喊:“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宋子明道:“后来我们打了一天一夜,城墙倒了,兄弟们也撑不住了,诸葛将军叫我带一百人冲出来,找就近的州府求援。然而一支敌军紧咬我们不放,那一百个弟兄为了保护我,都没了……”

    说到这里,宋子明再也说不下去,林少聪却急着发问:“你出来多久了?”

    宋子明道:“寅时出来的。”

    林少聪和宋宜然心下都是一凉,他快马加鞭跑了两个多时辰才跟己方大队人马相遇,如今要回去救援,只怕也要两个时辰,这能来得及吗?

    他们心下虽然不安,但一路上相顾无言,都不愿意将想法说出口,就这么纵马疾驰,向着居庸关猛进。

    将近两个时辰后,众人终于来到居庸关门口,见这一侧关门大开,林少聪和宋宜然都暗叫不好,将胯下快马催得更快。

    大军进了关中,但见这关城里寂静一片,房屋倒塌,就剩下些残垣断壁。地上插着些刀剑枪矛,却看不到人影。

    众人赶紧下马,四下搜索,原来雪下得太大,将敌我军将士的尸体都给掩埋了。

    一场大雪,将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掩藏得干干净净。

    众人不断在雪下寻找尸体,萧思君和雨潇也加入其中,他们害怕找到陈宁的尸体,也害怕就此找不到陈宁。

    过了一阵子,忽然西边传来一声“找到了”。

    众人赶紧围拢上去,一名士兵从雪堆里拖出一个人来,众人看去,是已然断了气的李晟。他虽然已经身死,但仍圆睁双目,大张着嘴,似乎是在怒吼杀敌。

    林少聪双手颤抖地将李晟的尸身安置在附近的房间里,叹道:“三哥,你走好,后面的事情交给兄弟。”

    话说完,东首有人喊道:“找到了!”林少聪心下一紧,与萧思君等人一同跑了过去。

    这回找到的是丁猛,他跟一个敌人生死相拼,手中的钢刀同时插入对方身体,就这样双双倒地。众人来时,宋宜然已安顿好了丁猛的尸身。

    又过了不久,宋子明找到了诸葛尚的尸身,众人将三兄弟放在一处,免得他们路上寂寞。

    正当众人为三人祈福时,有人大声喊道:“找到陈元帅了!”

    大家心中猛然一紧,但都不约而同迈开脚步向那声音方向跑去。

    那声音自北侧城关门口传来,众人绕过一片倒塌的房屋,终于看见那里的景象。

    那里站着一个人,他身穿银甲,手持金枪,背对众人,面北而立。

    他白色的披风大半被鲜血弄污,头盔也不知去了哪里,一头长发在风中飘摇,但他依旧立住长枪,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丝毫不为所动。

    那枪是陈宁的枪,那甲是陈宁的甲,那背影,毫无疑问就是陈宁。

    陈大哥还活着,想到这里时,萧思君心中一阵激荡,他大喊着“陈大哥”,向那身影快速跑去。

    所有人都来了,大家围住了陈宁,只见陈宁双目含威,面容刚毅,死死盯着门外,盯着北方。

    萧思君大声道:“陈大哥,敌军退了,敌军退了,是不是?”

    陈宁兀自一言不发,只怒目盯向北方。然而关中再无敌军踪迹,敌军一定是退兵了。

    柳文赶紧拱手行礼:“元帅,元帅守住国门,其功甚大。”

    陈宁还是没有说话。

    林少聪上前握住陈宁的手,笑道:“宁哥,宁哥,你没事真是……”

    然而说到这里,他再也说不下去了,因为陈宁的手太凉了,似一团冰一般,没有丝毫的体温。

    众人从林少聪惊愕的面容中看出了端倪,萧思君伸手探了探陈宁的鼻息,眼中滚出泪来:“陈大哥……怎么会……我答应郡主要带你回去的……”

    陈宁死了,他面北而立,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了偃月最后的城墙。

    他死了,他挺立而亡,手持金枪,纵死未让敌人跨越雷池一步。

    柳文忍住泪水,大声道:“元帅为国捐躯,虽死不倒,是我偃月的大英雄,咱们一起来拜他一拜,也好让元帅安息。”

    众人回一声好,这两万多人便在居庸关中,在大雪地里齐齐下跪,向着陈宁挺立不倒的尸身三跪九叩。

    叩拜已毕,陈宁仍旧面不改色,挺身不动,众人也未曾起身。

    柳文猜测陈宁有什么心愿未平,想想他这样的英雄,担心的一定是国家安危,于是朗声道:“禀报元帅,敌军已退,唯独小股敌军追入关内,已被我们尽数击杀。如今国家危难已除,请元帅放心!”

    两万人齐声喊道:“请元帅放心!”

    那声音震撼山河,但唯独撼不动陈宁的身体——他依旧如常,全然未动。

    柳文看着陈宁的面容,怕他担心兄弟,于是道:“元帅放心,林、宋三位兄弟安好,其余兄弟,下官定然带回好生安葬,绝不让他们有一人埋骨他乡。”

    柳文话语恳切,但陈宁的身体还是一动未动。

    萧思君缓一口气,眼中流出泪来,他明白陈宁担心的是什么。

    他跪立拱手,说道:“陈大哥,阿文来的时候,郡主正好生产,虽然胎位不正,但好在有惊无险,生下一位千金,如今她二人都在京城,母女平安。”

    那“安”字落下时,忽然“扑通”一声传来,陈宁已仰面躺倒在大雪之中。

    萧思君、雨潇和柳文等人离他最近,见他此时眼已合上,嘴角似乎还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见此情景,雨潇再也忍耐不住,大声哭了出来。

    一代英雄为国身死,心中挂念的却尽是儿女情长,谁说英雄便短了情爱,谁说侠骨便少了柔情?

    一众大军,对着陈宁的尸身叩拜良久。雨潇亲自上前,为陈宁擦去脸上血污,重新束好发冠。

    宋子明带着十几人来到一间仓库,从里面搬出了一口金丝楠的棺木。

    那是陈宁出征前,特意跟皇上讨来的,他跟皇上说道:“倘若此战退敌,臣便用这棺材装着敌军主将送给陛下;若此战身死,就用这棺材收敛臣的尸身。”

    如今他果然退了敌,但那棺木却只能用来收敛他的尸身了。

    众人在关中准备了一日,最终经过商议,将十万兵马留在关中防守,让带兵的将领在此指挥善后。

    各路豪杰,两宋一林三位将军和柳文带着一支千人部队押送陈宁及诸位将士尸骨回京,无论如何要在头七之前将他们送回,让他们入土为安。

    翌日午时,一切准备停当,萧思君、雨潇、宋宜然、宋子明、林少聪各自护在装有陈宁棺木的大车左右,各路英豪跟在大车之后,再后面是装在数辆大车上的阵亡将士。

    柳文站在最前面,他看着身后头戴白巾的众人,又看看天上太阳,随后纵身上马,握紧缰绳,深吸一口气,朗声喊道:“天下兵马大元帅、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枢密院副使陈公讳宁,班师还朝!”随即催动马匹,缓缓而行。

    众人跟着催马,扶灵缓出居庸关。甫一出关,萧思君朗声唱起屈原的《招魂》来,他这段《招魂》唱得悲壮雄浑,他每唱得一句,身后众人便跟着唱一句,可任他歌声嘹亮,任屈原妙笔生花,终究也召不回陈宁的魂魄了。

    唱到后来,萧思君哭了出来,他怕陈宁的魂魄真去了屈原所说的这些悲苦地狱,再也逃不出来,不禁又连唱了几遍“魂兮归来!”

    众人一路策马,怕惊扰诸将忠魂,不敢走得太快,饶是如此也比起来时步行快上不少。

    行到第二日午后,人马已到了真定府地界。

    人马顺着大路而行,忽听得远远传来一阵歌声:

    “二八从军去,归来两鬓霜。离家三千里,遥望不见乡。

    征胡冬复夏,累累遍体伤。袍泽一一去,同乡前日亡。

    寒尸遗满地,热血撒四方。老父葬儿女,幼子哭爹娘。

    葬身无棺木,果腹少汤浆。而今饶性命,展颜过山岗。

    南行数月久,西向路茫茫。到家春秋替,房前草木长。

    高声推扉入,徒壁对空床。屋后坟茔畔,细柳随风扬。

    东市典老马,西街当我璜。数银不过两,就此别北邙。

    一步三咳血,旧病入膏盲。抬首北疆望,赤血伴残阳。

    战火复燃起,捉兵再执缰。报国数十载,忠魂何彷徨。”

    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一个小童骑着青牛而来。那小童见到大路上大队的人马,知道是官爷经过,赶紧叫停了青牛,让在一旁等着众人过去。

    柳文却停下脚步,紧紧盯着那小童,口中喃喃念着:“报国数十载,忠魂何彷徨。”

    雨潇轻叹一声:“这一句说尽了多少将士的辛酸。”

    柳文问那小童道:“你这歌唱得真好,是谁教你唱的?”

    那小童眨眨眼睛,怯生生道:“前几个月也有很多人从这路过,这歌是个好威风的将军唱的,我就记下来了。”

    想来他只是觉得这歌好听,对于歌中所提的内容却全无所知。柳文点了点头,对那小童道:“你先过去吧,我们人多,一时走不完。”

    那小童开心一笑:“谢谢军爷。”然后催着青牛横过大路,消失在了草丛树木之间。

    众人感叹一阵,又再起行,再过一日接近大名府,距离京城至多也不过两日的路程了。

    人马正走着,忽见得前面一骑绝尘而来,众人正自戒备,那人忽然喊道:“你们怎么回来了?我正要去找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