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蓝色柠檬恋 » 第七十四章 二月二,龙抬头

第七十四章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曰。”

    “你们听过这个典故么?你们知道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么?”

    苍老的声音响起,毫无生气的月色透过窗户照在那一张皱纹极深的老脸上,老人正眯着双眼躺在睡椅上对着两具双目紧闭的人说话,那两具身体分别放在两个木桶中,木桶里的液体成诡异的红色状,隐约着液体中还有什么东西在不停的流动。

    “没听过,那我讲给你们听好不好?”不管木桶中的人还没有反应,那老人就自顾自的摇起了睡椅慢悠悠的说道。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

    据说在这一天出生的女生及有可能就是百花仙子的转世。

    到元朝时则是被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俗话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各种名族过这个节的时候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其中以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最为隆重。”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又称“三社典”。

    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年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传统的民歌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八仙、俗神等,或骑马坐轿、乘牛、抬杆;或赤身裸体,腰系野布;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冰凌、粗檩、石磨,大展阳刚之气。当地戏称“合河二杆”。社火氛围由锣鼓组成并渲染,打击法古朴、原始,俗称“撇锣鼓”。传统节目尚有耍狮子、跑旱船、高跷、背人等等。整个活动从村外出发,浩浩荡荡,一直到泰山神庙旧址结束。”

    “而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则是与千古奇女子武则天相关。”老人一下又一下的摇动着睡椅,声音越来越飘渺,到后来竟是在回忆一般。

    这屋子本就处在深山野林之中,常常有猛兽的长啸之声响起,而这些声音与老人的声音叠合在一起,显得十分和谐。

    “相传武则天是当上历史以来的第一个女皇帝,并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呵呵,金豆开花,岂是有那么容易的,龙困潜渊,一飞冲天后,平民百姓又怎能看的到他的结局!”

    说到最后,老人的声音虚无缥缈了起来,木桶中红色液体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若是你仔细的去观察便会发现,红色液体里面有上千条虫子在不停的互相吞噬,这一幕在月光的反射下越发的诡异。

    “二月二,天女降,

    龙抬头,欲冲天。

    二月二,星宿移,

    龙抬头,结晶现。

    二月初二天下乱,灵气空泛海变路。

    龙困潜渊欲抬头,不见金豆开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