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爹居然是朱元璋 » 三十三章 初次见面

三十三章 初次见面

    “父皇,儿臣此前熟读史书,只为知晓利弊以明本心,却未寻找解决之法。”

    朱林知道不能一下子说出来。

    不然老朱这具有多重人格,疑心又超级重的人恐怕又会多想了。

    年纪轻轻,就算通古晓今,自己又没有身在其位,去想这些干啥?难不成是有人故意设计好的,为的就是等时机成熟?

    帝皇也是人,特别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哪个都不是善茬。不管是心性手段,真正是把你卖了,你还得笑着给他数钱的人物。

    朱元璋这才恍然,也对。毕竟林儿学来也无用,他母亲不让其科考,其根本原因是他不能科考。

    因为她母姓叶家,乃是商籍杂类。

    在明一朝,能科考的商籍只有盐商,也就是获得官府认定的大商人子弟才有资格科举。

    其它的工、商、娼、优、贱、吏胥类这些人家的孩子就没有资格进入仕途。

    而叶氏,作为一位慈母的一种关爱,没有忍心告诉他而已。

    不过,这些路引上都有写,他也应该知道自己为何朱林没有告诉自己。

    回忆一番,朱元璋才记起,那时和自己的十八个儿子,还没有相认。自己的身份只是老郑头。

    作为一个陌生人,总不可能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底说出。

    嗯?不对。

    既然知道是商籍,那怎么去卖鸡精的时候还要找人代理?

    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朱元璋随即拿出蒋瓛记录的小册子,打开仔细找了起来。

    最后在改籍一栏看到,叶氏之父在死前托人花了不少银子给朱林改了民籍。

    他不得不感叹一声,真的老了,记忆力大不如前。

    不过同时又痛恨那些官员,居然能让人改籍。看来是得收拾收拾了。

    在明一朝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被杀头。

    可就算是如此的严刑峻法下,也一样有贪官。

    朱林看到老朱在专心的翻看着什么,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自顾自的喝茶。

    上贡的茶叶就是好,特供啊味道杠杠的。

    随即。

    朱元璋又恢复刚才的样子,准备布置任务给朱林。

    就在这时。

    殿外。

    一道囔囔着,带着不悦的声音传来,快去通报皇祖父就说臣孙允炆已经写好文章。

    朱林一听对方说起名字,心中顿时了然。

    如果把对方的人生比作是一局牌。

    这不就是那个,一手王炸带着四个二,一条龙。

    最多能让同局对手出几张牌,稳赢的地主。却要硬生生将顺子四个二王炸拆开打废了的建文帝朱允炆么。

    然而。还没等太监进来禀报。

    就看到一个身材瘦削,和自己长得有几分相似。

    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的翼善冠,朱红圆领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金、玉、琥珀、透犀支撑的腰带。

    衣服前后及两肩各金线织有四抓盘龙。脚下穿着皮靴。

    这份装扮和朱林的一样。

    四目相对,朱允炆隐隐猜出了朱林的身份。

    不过他眼里闪过一丝不屑和怨恨。

    虽然对方遮掩得很好,但还是让朱林给捕捉到了。

    他有些诧异,这个从未见面的侄儿,怎么会对自己有那大的敌意。这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一见朱允炆冲进殿来,脸上顿时不悦:“允炆,你为啥擅闯?”

    口气明显有些不高兴,但也仅此而已。

    “皇祖父,臣孙已经把你昨夜布置的《明日》一题文章给写了出来。”

    朱允炆显得很是有些自得。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色缓和了不少。都说爷孙比父子亲。

    在朱林看来这的确有道理,这不就体现出了。

    指了指朱林:“你这孩子莽莽撞撞,还不快见过你十八皇叔。”

    朱允炆愣了愣,咬咬牙转身一礼:“允炆见过十八皇叔。”

    看着对方眼里毫不掩饰的愤怒,朱林心中是忍不住冷笑一声。

    少年人啊,还是太年轻了。真当老朱是摆设?

    那可是比你几个当世大儒老师还厉害的存在。你的一举一动都在那两道堪比X光机的眼睛里看得无比通透。

    朱林也不托大,一副长辈和蔼可亲的,道:“允炆皇侄!”

    虽然昨天在太庙,他们这些住在皇宫的皇子皇孙也有参加。

    不过朱林一直忙活着哪里有时间去注意这些。

    朱允炆眼神冰冷的走向龙案,显然是不把朱林放在心里。

    这一下,朱元璋心里是真的有些不满了。

    他对于血脉之情极为看重不假,可眼中没有长辈尊幼之分就不对了。

    今天可以不认自己皇叔,那明天是不是就可以不认他这个皇爷爷?

    不过还是按捺住性子,毕竟从小看着长大,又是自己最喜爱的太子之子。

    “皇祖父,你看我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朱允炆将手中的宣纸放在龙案上。

    开始傲娇起来。

    朱元璋看了一眼,随后对朱林说道:“林儿,你过来看看。”

    对于朱允炆的文采,朱林以前是看过的,只能说很一般。

    就拿两首来比较。

    身健当何患,樽盈不计贫。

    古今成过客,风月属闲人。

    但许横飞斝,休论倒着巾。

    漫怜同调病,吾亦任吾真。

    墙短山争出,庭空月易留。

    泉香浮茗碗,渔唱送蘋洲。

    终岁一无事,双眉百不忧。

    狂驰浑未解,自苦复何由。

    自己就算不抄袭名家的,也并不输他。

    至于和老朱相比,那就别提了。虽说他皇祖父的诗词文采不足,但是霸气横绝四海。

    “是,父皇!”

    朱林走到龙案前,看到对方写的明日。

    和之前的一样,用词空洞,且没有诗词的韵律美感。

    “你觉得如何?”朱元璋问道。

    “皇侄才情一流,再多磨练几年,定能踏入大家。”

    朱林本就是随意恭维一句。

    不料,朱允炆一听还真以为自己了不得了。

    于是说道:“皇祖父,不如你也让十八皇叔写上一首明日,让臣孙欣赏一二。”

    这明显是在挑衅和不屑。

    朱林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他知道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第一自己没有任何根底,虽然贵为皇子。但毕竟流落明间多年。

    刚刚一来就发表观点或是持才傲物,肯定会遭人嫌的。

    再者至从朱标死后,朱允炆就接替了他在文官心目中的位置。

    毫不夸张的说,朱允炆身后,就是整个大明文官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立威储君后,几乎所有的开国武将,被洪武大帝提起快刀杀得个一干二净。

    “允炆,不要胡闹,你皇……”

    朱元璋还没有说话,就被朱允炆打断:“皇祖父,你时常提醒臣孙时不忘文道,增长诗文之功。今日,我便与皇叔唱和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