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爹居然是朱元璋 » 三十八章 比试

三十八章 比试

    朱林从人群中看到了两三张熟悉的面孔。

    武将这边,其中两张是在南北市街,宋国公府家卖盐的铺子里,掌掴那个劳什子掌柜的。

    而穿着崭新朝服的文官那边,就只有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皇孙朱允炆。

    后者也算是文官一系的。

    至于其他人,肯定有不少是史书上记载,或者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在上面留有名字。

    但朱林都不认识。

    不但如此,可能今天后很有可能会全部得罪了。

    那也没关系,这个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只要根基没有动摇,那都不是事。

    看着一群文人跃跃欲试的样子。

    朱林心中不由一丝凝重。

    到现在为止,题目什么的都不知道。这次的确有些冒险。

    文臣武将各站一边,泾渭分明。

    一旁的正中间,放着衣着龙案。

    两旁则是长长案桌椅子,上面都放着文房四宝。

    看着架势,在场的所有人都得参加。

    朱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大概是老朱想要玩个公平的戏码或是别的。

    这些文臣也就罢了,一群武将能不能写出一首诗那都值得怀疑。

    不过他也懒得去猜测了,毕竟对自己没有丝毫影响。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大喊。

    众人转过身去。

    手持斧钺的天武将军开道,太监宫女跟随两侧,龙辇徐徐驶来。

    来到众人面前。

    朱元璋下了车:“大家就不要客气了,今天就是比划比划,用文雅点的话来说叫以文会友。不用拘谨,礼就免了吧。”

    说完,就走到龙案上坐了下来:“黄平你给大家伙说说规矩,等下由刘三吾他们出题。今天胜出魁首者,俺重重有赏。”

    “是!皇爷。”

    大太监黄平随即宣布:

    “十八皇子,皇孙。诸位公、候、伯。以及学士尚书等大人。此次皇爷的意思是,大家都一起参与,获得第一名的可以得到奖励。没有得到第一名也不要紧。就图一乐嘛?”

    话说得漂亮。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却没有人敢说什么,也都唯唯诺诺的答应下来。

    这时,朱元璋喊道:“刘三吾,你这个翰林学士先说怎么比?”

    刘三吾一礼:“陛下,今日我的商议的意思是,比诗、词、赋三项。至于题目第一项不用题。第二道则是相互各出一道词牌写作。至于赋就由大家评判。不过……”

    说道这里,刘三吾又说出两个字。

    “不过什么?”

    “回陛下的话,一首诗的时间不能超出三刻。词不能超出二个时辰,赋则不能朝三个时辰。当然,率先交卷者,若是文笔相同。时间最短写就者优,不知道十八皇子殿下,认为可否?”

    朱元璋一听,没有说话。

    这方面他不是专业人士,就朝朱林问道:“林儿,你以为如何?”

    朱林想了想,时间的话如果有真才实学的,已经是足够了。

    而自己又不用想,这个倒是无所谓:“回父皇的话,可!”

    题目和朱林猜测的差不多,前面诗词还好,有难度的,最麻烦的是最后第三道题。

    赋的字数太多,而且这种文体是最讲究文采。比诗词更宏观。用词也更精炼,别的不说就是骈俪对偶的辞藻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出来的。

    曾经朱林所读大学的一位中文系老教授就说过,如果一个人能把赋写透了,那么古文对他来说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这句话毫不夸张。可见赋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之高。

    一时间朱林感觉压力大,脑子也有些晕。

    他自认,自己是没有这个水平写出一首让人惊叹的赋来。

    别说是他,就是后世那些个所谓专家教授。他们同样不行!

    最重要的是,明、清两代的名赋。他虽然读过几篇,但没有记下来过。

    唉!看来只有走一步算一步。

    朱元璋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开始吧!”

    大家依次入座。

    朱林和朱允炆在老朱的下首。

    其它的武将在朱林这边,文官在朱允炆那边。

    朱林想想,既然有可能要在赋体上输,那就得诗、词上技压群雄。

    狠狠压住这群文人,二比一也算是赢了。

    不然,计划就得落空。

    想了想。

    其实这种比试,理论上来说,如果不是绝对的实力碾压或者绝对公平,完全是可以作弊。

    毕竟,文章一道,饱读诗书的人,谁都可以扯上一大堆东西。

    也不管其它,反正没有题限,那就来一首木兰辞令,赢下第一波再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朱元璋看到朱林提笔就写,忍不住走下龙案。

    看着看着,忍不住抚须紧盯。

    满意的点点头,走到一个个武将的身后看了一眼就不屑的走开。

    朱林把笔一放:“我写完了。”

    随后,太监端着一个盘子走过来,把朱林的诗篇盛放在里面。

    很快。

    刘三吾等人也写了出来。

    四十五分钟时间很快就到了。

    一干武将纸上都写将出来。

    这让朱元璋脸色不是那么难看。

    当然,要说好坏嘛,那就只能是垫底的存在。其中档次高一些的,就只能是像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这些二代到是能看。

    随后,大家一番挑选。

    就只留下了黄子澄,方孝孺,刘三吾和朱林四人的。

    其它的都上了不台面。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桥到此作生涯。

    人间富贵尘如海,虚度春风三月花。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

    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

    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

    十千斗酒何足论,举杯宜就花前饮。

    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

    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

    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

    顾盼暂相悦,弃去终莫留。

    昨日已浩浩,今日复悠悠。

    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

    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药,不能医此万古愁。

    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

    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

    华表愁闻鹤语声,女墙自照月华明。

    在秦本有关中险,散楚其如垓下兵。

    百战山河唯骨在,万年壁垒为谁城。

    一番评论下来。

    朱林的木兰辞令,毫无疑问的夺得了第一.

    随即,在词上,朱林也吊打了一番这群文臣武将。

    原本他以为第三样赋体不用比了的时候。

    朱元璋却发了话:“林儿,这最后一题,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