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遇老子 » 第四十二章 光阴荏苒

第四十二章 光阴荏苒

    来到这里的十个月后,陈乐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一个小家,让他得以感受亲情的乐趣和温暖,一个大家,让他能够真正融入这方环境之中。

    陈乐知道,自己有很多对不住的人,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不管过往是非对错,都只能选择按照今天的路径继续走下去。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没有回头路,既然选择了,是好是坏都得自己背。

    对于他那已成过去的父母,陈乐唯一的期望就是,他们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自己太过伤心。如果有可能,他真想告诉他们:请不要将太多的爱寄托在我的身上,你们也该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被赋予了太多寄托和希望的爱是沉重的,而陈乐现在已经还不上了。不管对于他自己,还是他真正的父母,这样的爱无疑都是沉重的伤害。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日能有相聚之日,希望彼此都能够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给出力所能及的,没有太多寄托的爱。

    ……

    陈乐真正的静了下来,不再整日忧心忡忡,也不再将满脑子的问题写在脸上。

    问题只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夜晚,他依旧穿梭于各种圈子之中,白天就扮演着一个真正的孩子的角色,上课、做游戏、互动。有时也会与陈萍一起,出去旅游散心,了解这个时代的环境。

    陈乐与玉娥的关系也很好,好到无话不谈,包括他前世的点滴,家庭、工作,也包括爱情。

    胡子博是个好人。对于他,陈乐原本是带着防备心与他接触,但慢慢的陈乐发现,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防备也在时光中渐渐消失。

    胡子博特别喜欢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群体心理变化,也包括个人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他总是能将一个角色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推演的淋漓尽致。

    这让陈乐大为好奇,同时也从中受益匪浅。这些推演,其中就包括陈乐自己的心路历程。

    从这个姐夫这里,陈乐学到了一个道理:人就是一个带着感受的模型,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感受进行雕琢,遇到什么情况,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每一步的变化,似乎都是早已注定的事。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不受控制的因素,让人生充满迷雾。

    胡子博总说,这世界上最厉害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推导出任何一个人的完全的心理路程。

    赵广权每年都回来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但内心坚定,敢于担当的男人。

    陈乐叫他叔叔,但感觉他更像是一个父亲。

    原本陈乐是很忐忑的,在他的潜意识里,两个雄性之间总是相斥的。雄性总是对别人的孩子充满恶意,特别是当这个孩子同样是雄性时。

    但赵广权给了陈乐完全不一样的认知,这让他无法解释,最终只能将其归咎于环境的原因,人,也终究是不同于动物的。

    什么样的环境出产什么样的人,就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样!而人心的水土,就是这里的文化,是人们内心的信仰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陈乐学会了做菜,师傅便是厨子赵匡义。厨子烧得一手真正的好菜,但这还不是他最拿手的好戏,给陈乐最多感慨的,是这个时代对营养的搭配,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陈乐发现,厨房里的每个厨师,或者应该说是工作人员,都是料理食物的专家。对于各种人群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简直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

    这也是这里人们普遍身体健朗的缘故。就陈乐自己而言,在他十三岁时,便已有180厘米的身高,这在他的前世简直很难想象。最主要的是,这基本就是普遍现象,男孩强壮,女孩貌美,体质上各个不弱,这让他想起了那个时代的运动员们。

    看来,人种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最大的,是营养是否出现在人们需要它的时候。事情做对了,每个人都是有可能实现最佳状态的。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个时代的人反而不那么注重外在的美,更多专注于内外美。

    陈乐和厨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时常在天台的凉亭里交心而谈。大到家国天下,小到儿女情长,最多的还是各种食品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与老人,陈乐也有过几次深入的交谈,这解开了他心中不少困惑,特别是关于人性哲学方面的东西,更是让他获益良多。

    那是一个真正有经历的老人,散发着一种时代的沧桑感,时间的力量造就了他的伟大与平凡。他藏在这个堡垒世界中不起眼的一个角落里,演绎着伟大的传奇。

    老人在陈乐来到这里的七年后逝世了,这样陈乐心里非常伤感,当然伤感的远不止他一个人。

    记得出殡那天,送别的人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可见老人对这个小小社会的影响力。

    陈乐与老人最后一次见面时,老人的生命已经接近枯竭,在临近离开的时候,他送了陈乐一件礼物,那是一个很古老的U盘,里面珍藏着100年前那个时代的记忆,那是画面与语言共同构成的历史交响曲。同时,还有老人的毕生所学,以及一句话。

    只是,这句话让成了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是这么说的。

    “去吧,承担起属于你的使命。”

    陈乐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说些什么,但这句话深深的埋藏在了他的心中,像一个谜,也像一盏灯,猜不透也忘不掉。

    只是有些遗憾的是,直到最后陈乐甚至都不知道老人叫什么名字。他问了旁人,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而人们要么叫他老人,要么叫他李老,都只知道他姓李,却也仅此而已。

    这真是个怪人。他时常这样想。

    陈乐也喜欢上了去老人福利院,喜欢听老人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听那些已成为历史的点点滴滴。

    青春与梦想,奋斗与激情,沿着大时代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偶尔有时也会遇到路遥,他们总是会停下来交谈一会儿。开始时就一个人,后来又多了一个小女孩,那是一个瓷娃娃般的小丫头。

    粉嫩的小脸儿,脑袋上扎着一对羊角辫儿,眼睛很大,喜欢追着陈乐叫哥哥,也喜欢黏着他。这让他大为窘迫,同时也乐在其中。她是路遥的女儿。

    有时,陈乐也会教小女孩找寻内心中的小人儿,就是那个真正的自己,有时会讲一些儿童故事,一些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的,专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儿歌或者游戏。

    路遥选择做了一个全职妈妈,和那些老妈妈一样,为这个堡垒中的年轻生命们付出青春与激情。

    她总说:“我是真正喜欢孩子们的,虽然有时候也挺烦。”

    黄老师一直是陈乐的指导老师,直到陈乐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几年时间中,陈乐学会了几样东西。人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当他学会这三样东西的时候,他的基础教育也就结束了。那一年他16岁。

    在结业典礼上,黄老师对他们说了一段话:

    “孩子们,你们要记住,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都会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这世界上有无数的知识,但真正对自己有用的,都是在你的人生轨迹中学会的。

    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条线,而这条线串联起来的知识,才是你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它将指引你们前行。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学会世间所有的知识,所以你们需要借助彼此的力量,通过合作来战胜未来的挑战。

    记住,你们是这个世界的未来,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未来。只有你们敢于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人类才会有希望,未来才没有终点。”

    ……

    让陈乐觉得奇怪的是,这个世界居然没有大学。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后,如果已经成年,人们就要开始工作,所有的学问都会在工作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有限条件下的真理,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原本陈乐觉得这是件奇怪的事,但后来他发现,这种认知方法的好处,就是当你学会任何知识时,你都能够知道它所适用的环境,有哪些限制性条件,学会了也就等于会用了。

    在陈乐17岁时,陈萍离开了庆功县城。原因是赵广权事业升迁,调到京城任职,两地相隔太过遥远,陈萍终是不能忍受这份离别之苦。

    而这时的玉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美满幸福,陈萍也可以放心去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原本她也是很担心陈乐的,但陈乐坚决主张她随叔叔到京城。

    “我自己能照顾自己,姨,你一定要相信我,我也已经真正的长大了,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都不再孤独无依,而且这里都是我们的家人,你应该放心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陈乐这样对陈萍说道。

    临走时,他们拥抱了彼此。陈乐在内心中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第十个年头,陈乐迎来了他成年的日子。他与同龄的青年们一起来到了圣贤榜所在的老城区,在这里开启属于他们的人生平衡的起点。

    在陈乐通信系统的目录中增加了一行新的内容:价值系统。

    陈乐第一次看到了属于他的价值量,那是一个很大的负数。他知道,这些就是这十年以来,从这个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供给,而他将用他的余生去回馈这份恩赐,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价值,把负数变成正数,然后让这个数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榜上有名。

    陈乐对此充满了渴望和激情。“来吧,新的征程!”他在内心中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