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9章 晋国新篇:从此晋国翻新篇,一骑绝尘写春秋

第19章 晋国新篇:从此晋国翻新篇,一骑绝尘写春秋

    有的人,貌似就是为了一个使命而生,比如晋武公。他的这个使命就是率领着曲沃人民实现小宗代替大宗的历史使命,使命完成后,他的生命也随之终结了。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带着无限欣慰的微笑离开了人世!是的,晋武公已经心满意足了,在他的努力下,公子成师这一支本应该只是一个世袭的大夫,现在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晋国的大宗,从此将代表着晋国的无上荣耀,昂首阔步迈向春秋舞台最中央!

    曲沃氏继三世之努力,从曲沃桓叔,到曲沃庄伯,最后到曲沃武公,可谓奋三世之威烈,成不世之功勋!

    收取了晋武公巨额贿赂的周天子承认了他,得到晋武公不少好处的中原诸侯们也认可了他,整个曲沃氏敬仰他。甚至原本讨厌他的翼城人民终于发现,晋武公确实是一位能够令晋国崛起于诸侯之林的英明国君,也逐渐认同了他!

    晋国终于结束了长达67年的内乱,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走上正轨的晋国,必然将一骑绝尘,朝着春秋历史最辉煌的方向疾驶而去!

    晋武公薨后,世子诡诸继位,史称是晋献公。晋献公,姬姓晋氏,名诡诸,挺难听的一个名字,出生何年不详,于公元前677年继承晋国国君之位,公元前651年去世,在位26年。

    据说,晋武公在曲沃时,曾经与一支戎狄武装作战大胜,俘虏了戎狄武装首领诡诸。正好这个时候,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了长子,于是晋武公为自己的长子取名为诡诸。这便是晋献公名字由来之说。

    诡诸这个名字确实挺不好听的,但名字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在春秋时期,许多人喜欢给自己的儿子取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如晋穆侯的两个儿子,一个取名仇,一个取名成师,分别纪念他在征战中的一次战败和一次战胜。

    还有不少诸侯大夫喜欢将自己在战场上俘虏、战胜或者杀死的重要敌人名字,作为自己儿子的名字,以彰显自己的功绩,给后人以无上的荣耀。晋武公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诡诸。

    晋献公的名字虽然不好听,但他确实是一位能干的主。晋献公在位期间,春秋江湖正是齐桓公开始称霸中原之时,晋国也正是迅速崛起之时。

    齐桓公的称霸,很忙,是为天下计。晋献公的一生,也很忙,是为晋国计。史料记载,晋献公使晋国真正强大起来,为后来的晋文公称霸诸侯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军事基础。

    我们先来看看晋国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首先是开创春秋小霸的郑国,此时已经衰落了,这不能怪郑国人,只能怪他们的地盘实在太小,而且身边躺着一只叫楚国的老虎,以及一个叫宋国的传统强国。

    郑庄公以后,郑国便沦为了大国争霸的必争点,常年处于战火之中,日子过得越来越艰辛。

    经历了齐僖公、齐襄公以后的齐国现在已经强势崛起,此时的国君正是春秋首霸齐桓公。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开启了以会盟的形式称霸诸侯的模式。在周天子的全力支持下,齐国到处活动,履行着国际警察的职责,声势浩大。

    南方的楚国正是蒸蒸日强势崛起时,经楚武王、楚文王以后,拓地千里,并国数十,成为南方霸主,与北方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强势相抗。

    西方的秦国继续着为实现周天子所封的歧镐丰一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统一而四处征战,他们与周边大大小小数十个西戎部落战斗,地盘不断扩大,国力也逐渐强盛。

    可以说,晋献公的时代,正是齐、楚、秦几个大国强势崛起的时代。晋国也在这个时候异军突起,成为大周王朝西北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当时的晋国,至少有以下优势:

    一是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黄河、汾河泥沙冲积而成的临汾盆地肥沃的土地,使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大大发展,盛产的青铜和食盐为晋国提供了丰富的战略资源,中条山、太行山等巍巍山脉构成了晋国的自然屏障,易守难攻,进退自若。

    二是艰苦卓绝的长期军事斗争,使晋军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四周都是戎狄,经常与戎狄发生战斗,以及长达67年的内战,使晋军的战斗素养相当高。

    三是晋国和齐国有一样,拥有一项来自周天子的敕命:征伐诸侯以讨不遵。凭着这一点,晋国有权力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来吞并邻近诸侯和部落,从而使地盘不断扩大。

    这些优势,加上一个雄心勃勃的晋国领导人,晋国很快从内乱中恢复过来。史料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用脚趾头想想便可知,晋国的扩张有多厉害!

    摊开春秋地图,如果把这个时候的晋国与春秋初封时的晋国相比,我们会发现,整个晋国的版图在晋献公时代,扩张了好几倍!

    由于史料记载有限,我们不可能将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经历一个个予以描述,但这样加起来的55个国家都被晋献公并服,令人不可思议。

    因为西周之初始封诸侯国不过71,其中姬姓国53,而且大量的诸侯分封在中原一带,在西北边陲的晋国是不可能做到灭了几十个诸侯的。唯一的解释那便是这些所谓的国家,主要的是晋国周边的戎狄部落武装,以及一些小诸侯国。

    晋国和齐国都拥有奉天子命以讨不遵的特权,但与齐国不同的是,齐国很少去染指姬姓诸侯,而晋国却不管你姓姬还是姓鸭,只要符合晋国利益,那就干。

    比如耿国,在今天的山西河津市一带,原是商朝的一个赢姓附庸国,先是被大周王朝所灭,再重新分封了一个姬姓诸侯,后被晋国所灭。另外还有霍国、魏国,以及虞国、虢国等,这些都是姬姓诸侯。

    那天子会高兴吗?当然不高兴,但不要说你天子不高兴,你就是去伤心上吊也无关咱晋国鸟事。因为这个时候的周天子,已经没多少诸侯主动去鸟他了。

    在春秋江湖,我们当然还会看到周天子在哪里出现了,其实大多数是大诸侯为了自己的需要,在必要时将周天子请到台前来露个脸而已。

    “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强势崛起,那晋献公的故事就讲完了?当然不是,他的故事多了去了,我们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