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 » 第十七章 八卦

第十七章 八卦

    妈妈们每天有限的空余时间,也就是从早上9点50送完孩子,到下午3点10分得到达学校操场,学校3点15分放学,铃响之后,孩子们会就像一群憋坏了的狗儿马儿,从各个门撒欢而出。

    几个妈妈在操场上,孩子们一个个飞奔过来。

    贝拉第一个,跑的快,冲刺般跑来扑向元俪,抱住妈妈。“好了好了,妈妈要站不稳了。”元俪笑道,每天都是这样。

    “妈妈,今天午饭好吃,明天还要一样的。”

    “好啊,西红柿鸡蛋面,简单,明天再做。”

    砰的一声,威廉姆书包扔到杰奎琳脚边,“妈妈,玩一会!”只听到威廉姆的声音,转眼看到的就是奔跑着远去的几个男孩的背影。

    “妈妈,我们走吧。”艾玛,从来是不急不慢,走到妈妈面前,理所当然去上课。艾玛是放学直接去,点心在车上吃,今天放学后补习是法语。

    三个孩子都上法语课,小艾玛都是第一个到,威廉姆是玩的一身汗了出现,贝拉是满脑子乱七八糟的小动物的故事出现。元俪和杰奎琳心理素质已经锻炼的很好了,不用比,小艾玛,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双胞胎放学是直奔操场玩,习惯了。小莫是经常会晚点到的,所以两人书包往地上一扔,直接跑去操场了,他们知道,妈妈来了会隔着整个操场大声地喊他们。

    “一会见啊,我们也走了。”元俪和杰奎琳道别,拉着贝拉的手回家,先回家吃点东西,再去上课。

    “好,bye!我们也一会就走了。”杰奎琳说:“晒会儿太阳,补钙。”她永远美美的,即使是在操场接放学的儿子。长过膝盖黑色亮面羽绒服,收腰的款式,黑色长靴,驼色的羊绒帽子,帽子顶端的同色绒球让这个大美女可爱俏丽,脸上看到的是黑色的古琦墨镜和粉唇,她基本就是学校操场上的一道风景。

    加拿大是双语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除了公立法语学校,其它普通公立校通常从四年级起,学生开始在学校学习法语,但是进度非常慢,四年级一年,也只是教了一些最基本的单词和短句,这样一直学到高中10年级,到了10年级法语单科是必须要通过。

    法语,几乎是所有中国家长心中的一个希企,一口流利的法语,多美啊。所以,有的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孩子,本身英文没问题,通常就选择法语幼儿园,继而在继续上法语学校,平时放学补习英语,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再转入英文学校,这样两种语言就都掌握了。

    元俪吸取了贝拉二年级来加拿大后补习英语之艰难的教训,法语不光要跟上学校进度,应该更超前一点,免得发现不行了再补,所以,从去年9月开始就在法语联盟报了同年级课程补习班。接着,胡玲也未雨绸缪,让三年级的艾玛提前加入了,胡玲是典型的那种只要有可能,都得提前跑的妈妈。原来,杰奎琳是不想让威廉姆放学后把课排的满满的,尽量给他时间去玩,后来也就从了她俩,一起学了。

    小莫跟随不了,两个儿子的行程,兴趣不一样,上的补习班也经常不在一个地方,每天要送完一个再接另一个。“不考虑法语了,等学了再看吧。”小莫心里特不赞成胡玲这一点,什么都提前跑,代沟吧,她觉得这是典型的中国人害怕输的心态,60后、70后的心态。

    因为圣诞节、新年假期,好几个星期三个妈妈没在法语课相聚了,胡玲和杰奎琳因为私校面试,把不怎么重要的课,比如法语课在节前就都停了,转找私校顾问面授面试技巧。现在私校面试陆续结束,只等2月底统一发榜。

    今天是新学期法语课三个妈妈第一次聚到一起。私校话题是不能聊了,经过之前两、三个月的数次测试、面试,参与其中的胡玲和杰奎琳已经不想再提,够煎熬的,只等结果了。

    “哎,听说了吗?”胡玲是信息中心,学校的大小事都特清楚,也操着所有的心。“去年得癌去世的那位妈妈,俩孩子的,一个KinderGarden(学前班),一个三年级的,今年孩子没再上学,孩子爸爸把俩孩子带回去了。”

    “是啊,知道,爸爸把两小孩带回去了。不然怎么办,孩子那么小。孩子爸爸没有枫叶卡了,当时是住不满时间,放弃了,国内还有厂……”杰奎琳说。

    “当妈的要是早点入了籍,孩子跟着入了就好了,将来能回来读大学。这下两个孩子身份也就没有了。”胡玲说,“唉,人老外在入籍的问题上不犹豫,够条件了就入加拿大籍,成为加拿大公民,或者,不喜欢就走了。咱中国人考虑的就是多,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多值钱,十年二十年都是拿着枫叶卡两头跑,兼顾着两边的好处,累。”胡玲说。

    “是的,据说孩子妈妈发现生病了以后,想申请的,来不及了,这病太年轻得病不好,发展的快。据说之前没申请入籍是因为这妈妈英语程度不够。”杰奎琳说,“她和我们住一个楼。”

    感慨一番,胡玲又想起小莫。

    “这小莫别是要搞事了,想起来我以前一同事,挺保守的人,去意大利参加学术交流会,回来悄悄告诉我,意大利男人太能调情了,难以抗拒,和一意大利男人跳舞,就是被撩的越跳越缠绵,跳了一个晚上……”胡玲爱着急,和外表的文质彬彬的样子反差很大。她带着金丝边的眼镜,肤白精致,不像在加拿大呆了超过10年的人,每天衣着、妆容不松懈,维持在国内的水平,开襟毛衣加毛料西裤,格格正正。

    元俪来了不到5年,早就已是T恤帽衫、运动装,现在连牛仔裤都基本不穿了,运动裤更舒服自在。说实在的,她对小莫算是无感,她不太了解一个没经历过职场的人,直接的接触也不多。除了笑笑,说不出什么。

    “小莫和现在老公是初恋,没经历过,被诱惑也正常,呵呵……”杰奎琳说。

    “你这是经验之谈吗?”胡玲接上话打趣道:“大美女,当初追求者肯定是排着队吧?”

    “那是当然啊。”杰奎琳也顺势笑道。

    元俪说道:“应该没事,多伦多这么多陪读妈妈,也没见谁搞什么事来。”

    “元俪说的特同意,看看我们周围,想搞事也找不到合适的,呵呵……”杰奎琳说的轻描淡写,道理其实很深刻。

    元俪想起贝拉去年班里一个同学的妈妈,南京人,来往不多,经常接送孩子会碰上,这妈妈有一次在操场上说起她家老大的事,为大女儿找对象纠结不已。女儿已经25了,对象选择上就是各种不行,各种不合适。如果在国内,恐怕就没这么多麻烦,可选择余地很多。

    她家老大先是在大学谈过一个日本的男孩,是她坚决不同意,日本人杀过那么多中国人,尤其她们还是南京的,南京大屠杀加拿大人都承认,日本人至今还不承认。她女儿问,那被杀的里面有我们家亲戚吗?她说没有。女儿把日本男朋友带回家,日本小子说他承认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南京大屠杀也承认,那也不行,怎么着也是杀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后代。好在两人后来没多久也分了。再往后,其它的选择也纠结,比如老移民的孩子家境都很一般,早期来加拿大的香港台湾人的后代也是,说白了就是没钱。她们家住着大House,女儿还开着保时捷。西人呢,上流社会的够不上,普通的西人比华人还不如,还有一大笔助学贷款要还;找留学生吧,家里是有不少条件好的,但是工作难找,又没身份,以后怎么说还靠不住,女儿没准还要跟回去……回国找呢也不行,男的跟来这里,很难融入社会,没工作、没社会地位,这两口子也过不好,女孩子还可以居家,男人怎么居家?总之真是难。

    其实,说白了是因为中国人现在有钱了,或者说,是还不够有钱。

    “成年人了,一见钟情也是有条件的。小莫是个聪明人。”杰奎琳说笑道,“也许很快就会结束,呵呵。”

    “可不是,马上就春节了,二宝的爸爸也快来了。”胡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