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 » 第二十七章 元俪的被聊天

第二十七章 元俪的被聊天

    元俪在家里正忙活着给小艾玛包装生日礼物,礼物是贝拉选的。贝拉在Indig选了国旗的拼图给艾玛作生日礼物。“真不错!”元俪当时还夸贝拉选的好,“不仅有了世界地图,还有了各个国家的国旗。”贝拉原先要送一套带闪亮的彩色水笔,因为她最喜欢用这个笔在各种画的圣诞节、新年、生日等等卡片上做装饰。元俪建议送个能玩的久,又有意思的礼物,后来贝拉选了这个200片的国旗拼图,同时,给自己也买了一个同样的。

    家里还有圣诞节给小朋友包礼物剩下的包装纸,元俪选了亮粉色上印有黑色小熊图案的包装纸,包装完毕,还找了一个宝蓝色的缎带蝴蝶结粘在上面,确实是漂亮极了!

    “亲爱的,聊一会?”杰奎琳说。

    “好啊,没干什么,刚刚准备好艾玛的小礼物。”

    “胡玲没事吧?她在朋友家,也不方便去看她。”杰奎琳说。

    “是啊,不过应该没事,这突发的情况,正好也是一个提醒,以后得注意了。”元俪说。

    “就是,怪吓人的,真得小心了,我们都是。”杰奎琳同意,虽然她比胡玲和元俪小几岁。

    “就是。”

    “我这两天吧,正想着威廉姆这学校,是去呢还是不去......”杰奎琳说,“他爸爸无所谓,人家觉得儿子好着呢,上什么学校都无所谓。唉,你说我们吧,有时候就感觉像单亲家庭,孩子的什么事,都是我们来操心。“

    “没错,说得太对了,老爸们就是聊天的时候夸孩子就行了,其它好的不好的,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当妈的事......“元俪也深有同感,”威廉姆的意思呢?他自己想不想换学校?“元俪觉得孩子的想法也很重要,至少不能抵触。

    “儿子说无所谓,说妈妈你要是想让我去我就去,但是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

    “真是个好儿子!”元俪夸道。

    “是啊,小子是不错,可这好学校怎么就没收他呢,唉,这考私校,真是说不准......”杰奎琳说。

    “他说他现在有不少好朋友,放学了可以操场和同学上玩一会儿再自己回家,我每天在厨房的阳台,远远的可以看见他们在操场上踢球啥的。要是换了学校,远了,我得每天接送。”

    “是的,交通是个要考虑的因素,毕竟多伦多的冬天天气太糟糕了......列个表吧,利和弊,勾一勾......”元俪说。

    “其实啊,我也分析了,一是教育,二是面子。私校学的肯定是多,但是小私校能多的就有限了,这点我们平时的课外补习是可以弥补上的。生源吧,还是同样的问题,顶私孩子的来源当然是好,家庭背景不一样,我们录取的这个学校就没准还不如我们现在的这个学校呢。之前一直是不加考虑的觉得当然要让我们威廉姆进私校,这几天一想,干嘛呀我,朋友间问起来儿子在哪个学校,不了解的,我得介绍个半天这学校好的、不好的,我没必要吧?”杰奎琳停顿了一下,说:“突然的,我差不多知道该选什么了......所以吧,朋友间聊着聊着,就明朗了......”

    “是啊......”元俪说,“威廉姆这么好的孩子,在哪里都是个好学生。”

    “太贪玩......”杰奎琳说,“这发了榜,我也和他说了,考试结果也能说明问题,后面学习得更踏实一些才行。还有,一些竞赛的得奖也蛮重要的,以后,要找机会去参加这些比赛,像机器人啊,进了俱乐部打球啊,等等......”杰奎琳说,“你看你们小贝拉画画还在美国得了个第一名,私校申请很看重这个。好啦,和你聊了这么多,心里舒服了......你该要接孩子了......”

    “嗯,一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今天合唱团,放学接了直接去......”元俪说,“我带上面包和水果,让贝拉在车上吃。”她回复杰奎琳。

    “好的,你赶紧忙了,小歇一会。我挂了,再见,拜拜。”杰奎琳挂断了微信的语音聊天。

    新年后开始的新学期,合唱团的香港妈妈就不再送儿子来合唱团,儿子长了一岁,自己坐公交车往返来训练。元俪把贝拉送进去,帮艾玛请了假,还是依旧去星巴克。

    元俪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同一个白人中年男子坐在自己附近,和胡玲,或是香港妈妈一起聊天时也见过,有时是斜对面,有时是后面紧邻的咖啡桌,衣着不算褴褛,但算是够旧,也是比较潦倒。

    今天元俪坐下没几分钟,这人就进了星巴克,然后在元俪前面的小咖啡桌背朝着元俪坐下,和元俪只隔着元俪对面的一张椅子。

    元俪正在看阿加萨,BBC又新拍了阿加萨小说改编的《无妄之灾》,元俪Kindle上找来小说在读,打算在新剧播出前先把小说看了。英国的小说就是一个宝藏,不断地被改变、翻拍,元俪喜欢看被不断翻拍的这种英剧或电影,同样的小说,拍出来的每个版本都有新发现。

    前面的中年男人,转过身,说:“嗨,特别冷的一天,对吧?“

    “啊,嗨,是的。”元俪没想到。除了简单的寒暄,她比较抗拒和陌生人聊天,这里是加拿大,不是在中国,不知分寸不好聊。

    星巴克里还零星坐着几位顾客,吧台里不时传来咖啡机的声音。元俪想,马上走人也不好,再过一会就离开。

    老外说了他自己的一些事,开始像是自言自语,后来希望元俪有所回应。

    中年男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他很痛很当年的金融危机事件。他原来有自己的公司和事业,破产后失去了妻子和房子。现在他没有家庭,没有正式工作。他对中国有所了解,说中国好啊,中国人都很有钱......

    他是一个无家可归者,现在住在政府提供的庇护所里。

    多伦多无家可归的人,大都是失去工作,极度贫困,精神疾病,吸毒,或是被家暴和虐待,政府设有对无家可归者的协助系统,比如每年冬天政府都需要开设更多的室内空间给无家可归者避寒过冬,慈善事业组织也会发放冬季救生包给无家可归者,像睡袋、帽子手套围巾,卫生清洁用品,营养小吃等等,学校也会鼓励孩子们捐物。

    中年男人说了差不多十分钟,原来是希望有人把他收了。

    这种被聊天还是第一次,好在星巴克还有其他人,元俪坚持了一会,站起身说抱歉,要去接孩子了。匆匆离开了星巴克。

    元俪没办法理解这样的人,受过教育,身体健康,为什么不去工作?老外的无家可归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四肢健全,有劳动能力的人。工作,然后养活自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人生?理解不了,也无法理解,相比之下,中国人勤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