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 » 第六十六章 中国好闺蜜

第六十六章 中国好闺蜜

    元俪回上海,第一个见的人当然是艾玲。艾玲是从小到大的好伙伴。她们俩认识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贝拉年龄大,小学三年级,同学、同桌,很多年,高中毕业才分开。好闺蜜,就是她俩这种,只要对方说见个面,那么,老公,孩子,甚至是工作,都想办法安排掉,彼此的见面最重要。

    小时候元俪很泼辣,学习好,家庭背景好,什么都优越,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班长。老师如果哪天没来,有事不在,她就搬个凳子坐在讲台的后面,带领全班读课文,或者写作业,调皮的男同学也不会扰乱课堂秩序,服气的很。艾玲偶尔被谁欺负了,或者受了什么委屈,元俪可不会放过肇事者,追究到底,必须赔礼道歉才行。不过,人的性格真的是会改变的,进了中学,元俪虽然还是班干部中的学习委,但成了一个清高孤傲,不以人为伍的女生。艾玲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大事小事,为班级服务,越来越能干、活跃,两人的关系变成了艾玲罩着元俪。有什么活动,艾玲拉着元俪加入,班里的任何评比,三好学生等其它荣誉,少不了她俩,或者其中之一。大学元俪学了中文,艾玲学了医,算是分开了几年,但那时两人的信件也是往来密集。再后来,艾玲大学一毕业,就和帅帅的神经外科的医生男友结婚生子。儿子没有请过保姆,艾玲召集以老婆婆为主的,孩子爸爸的南通老家的亲戚,轮番来上海帮忙带儿子。艾玲对元俪说,“谁家不需要来上海看病?他们总是要来找我的,现在不找,以后也会。所以,我有什么好客气的,我现在需要人帮忙带儿子,他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就这样,儿子很好地长大成人,艾玲也俨然成为老公家族中的领袖,谁有个什么事,都要问问她,谁家有人来上海看病,她安排。

    艾玲和元俪妈妈的感情也很好,小时候有什么好吃的,元俪妈妈都是准备艾玲的一份,她就像元俪家的另一个女儿。因为元俪家里学校近,小学、中学的放学时间两个人基本都是元俪家一起做作业,或者一起玩。艾玲大学学医,元俪妈妈曾说艾玲做个医生屈才了,言下之意艾玲活动能力太强大了,她能成大事。确实,艾玲作为一个医生也能搞定麻烦事,有一次元俪去医院病房找艾玲,遇上了有位病人家属嚷嚷着要护士证明给他看,需要自费的针剂那么贵,几千块一针,医院怎么能保证这药已经给他家的病人用上了?当时已经围观了一些病人家属。艾玲正好出来迎元俪,在走廊上问护士怎么回事,护士紧张地说了缘由。只见艾玲冷冷地说:“安排34床出院,出院吧。这么不相信我们医院,为什么还要住?”她甚至不看病人家属一眼,对护士说:“拿东西来,我签字。”然后,轮到病人家属急了......

    艾玲和元俪走出病区,说,“这种人,如果你跟他好好说,给他解释,他就越发得寸进尺,你怎么解释也没用。所以,不信任我们,就出院,去你觉得信得过的医院。我们医院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住进来,床位紧张的很。”“厉害,果然是我朋友!”元俪笑道。“那是当然,不厉害怎么做你朋友?”艾玲得意的哈哈一笑。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这就是元俪和艾玲,近半个世纪的友谊,相生相长,现在两人都已年届五十。

    元俪到家后的第一个中午,艾玲约她在镇宁路的一间小上海菜馆,地道的上海私房菜,离元俪家近。“让你吃完饭回家睡觉。”艾玲说,“知道你要倒时差。”她早就从业务转为行政,现在是副院级领导。“在管理岗位上,更能发挥她的作用”,这是当年提拔艾玲的医院老院长对艾玲的评价。

    在加拿大,元俪和艾玲聊的不多,除非女儿头疼脑热,问个应急的方法。艾玲活得通透,也没有什么事情找元俪抱怨,“五十而不惑,问题都该迎刃而解。”艾玲说等退休了,要在多伦多元俪的家里住个一年半载。

    元俪赴约,下了电梯,出了大堂,发现艾玲在小区门口等她。两人大大地拥抱了一下,元俪说,“为什么不直接上去?”

    “不用,下次吧。就是想和你一起走过去,路上可以聊聊......”

    艾玲除了小时候是个小胖子,中学以后就一直保持着很节制的饮食习惯,身材保持的很好,没再胖过。她就是上海女人典型的样子,秀气而自爱,精明而独立。暗绿色的连衣裙,莹白的三宅一生拎袋,烫的短发。艾玲永远就是这个样子,衣着得体,造型不变。说话也只有和元俪一起时,才会不假思索,随意说。

    艾玲手里拿着遮阳伞,有梧桐树的阴凉地方收起伞,有太阳的路段再撑起来。

    “哎,你以后,可能是多伦多马路上唯一一个撑阳伞的。”元俪笑道。老外是有太阳就不能浪费了,要晒,恨不得多晒晒。

    “那样也好,方便你找到我,呵呵。”艾玲说。

    两个人一年没见,感觉上像是天天见面的人,没有什么事情聊起来是接不上的,上海的,多伦多的,家里的,单位的,想起什么说什么,十几分钟,就到了私房菜馆。

    “小姐,安排个安静的地方,我昨天电话里说了。”艾玲进门就和领坐的小姐说。

    点了菜,服务员小姐端来沏好的茶,给两人歌到了一杯。艾玲端起杯,“欢迎回来,一点没变。”

    元俪端起杯碰了一下,说,“你也是。”

    元俪从单肩包里取出给艾玲的礼物。一只乳黄色的长方形硬纸盒,盒盖边缘描了一圈褐色的细框。

    “JoMalone啊,谢谢!”艾玲眼睛亮亮的。她们都喜欢好东西。

    “打开看看。”元俪说。

    “天呐,玻璃瓶上刻了我的名字,还有这花,美极了!”艾玲说,“我收藏了。”

    “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这个!”艾玲从拎包里取出一个丝绒的小袋子,解开细绳,看看......”

    一支银的十字架,有三十公分高。

    “希腊的?”元俪知道艾玲去年十月去了希腊。

    “是的,天空之城买来的,那么高的石山上,修女做的。仔细看看这个花纹,漂亮,有一种时光回流的感觉,那么古老的生活方式,古老的手艺。这十字架,是艺术品,和宗教无关哈。”艾玲说,“真是佩服那些修女,怎么可以那样活一辈子。所以,支持她们一下,买了两只,我们一人一只。”

    “嗯,又古朴,又艺术,手工打造出来的。谢谢啊,我带回加拿大。”

    “我在上海配了个架子。”艾玲拿出一个盒子,“同样古朴的木架,回去放在书架上。”

    “好啊,谢谢啦。”元俪说。

    艾玲说,“好啦,现在吃饭,上海味道,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