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1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01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简单释义:

    父母至亲喜好的美德,我就竭尽全力的让自己具备它。

    父母至亲厌恶的恶习,我就恭谨耐心的让自己戒去它。

    近义经典: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著名榜样:

    晋朝时期,琅琊有个叫王祥的人,他从小就特别孝顺。王祥的母亲死的早,他的父亲后续了一个姓朱的妻子。

    这个后妈不喜欢王祥,常常刁难他,尤其喜欢指使他干各种活,让他放牛、草地、大柴、做饭,王祥干的活多,挨的骂更多。

    可是他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跟后妈的关系处理不好,父亲就一定会感到为难。

    于是,后妈越是刁难他,他就越是恭敬懂事,用更高的标准完成工作,争取让后妈满意。

    有一次,后妈并的很重,王祥就衣不解带的伺候她,给她端茶送水,做饭熬药。后妈知道自己对王祥不好,很担心王祥怀恨在心,会趁机谋害自己。

    王祥知道后妈的担忧,每次给后母喂药,总是自己先尝几口,嘴里却说:怕烫到母亲,待温度适宜了才给母亲喝。

    后妈突然很想吃鲜鱼,可是数九寒天的,哪里有卖鲜鱼的呢?

    王祥突然想到冰层下的河里一定有,他就去河里凿冰,想要捞出鱼来给母亲吃。冰层太厚了,不一会儿王祥就累的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

    王祥就脱下身上的外套,趴在冰上继续凿,灼热的身体把下面的冰都烫化了。

    冰窟窿终于凿开了,王祥没有网,焦急的他正打算自己跳下冰窟窿捉鱼。就在这个时候,冰窟窿里突然自己跳上来两条大鲤鱼。

    大鲤鱼在冰面上活蹦乱跳的,王祥捉住大鲤鱼,笑着跑回了家中,把鱼做熟了给母亲吃。

    王祥卧冰求鲤的事被恰巧路过的后母娘家哥哥看到了,朱氏知道了王祥的孝行,一颗冰冷的铁石之心都被他给融化了,顿时流下悔恨的热泪,从此后母对王祥百般呵护,视如己出。

    王祥的孝行感动天地,他卧冰求鲤的地方开满了美丽的荷花,泥中的莲藕有九个孔,比其它地方的八孔莲藕多一个孔。

    人们管多出来的这个孔叫——孝心孔。

    覆辙之鉴:

    有一个姓陈的小朋友,他家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建筑工地很危险,他的爸爸告诉他,不要去那里玩,那里太危险了。

    可是,这个小朋友不相信爸爸的话。趁他爸爸上班的时侯,他偷偷的溜进了建筑工地,在哪里玩土又玩泥,高兴极了。

    小朋友觉得他爸爸就是怕他弄脏衣服,其实这里一点都不危险。

    玩了一会儿之后,他被一种嗡嗡响的声音吸引了,循着声音走过去,原来那里有一个变压器,声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小朋友很好奇,这个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他忍不住伸手去摸索,麻酥酥的,还挺好玩。

    就在这个时候,变压器上突然像打雷一样发出一道闪电,闪电碰的一声缠绕到那个小朋友的胳膊上,小朋友被雷电击飞了,他的胳膊被电成了焦炭。

    小朋友被送到医院,医生费劲千辛万苦才保住了他的命,可是他永远的失去了两条胳膊,当然,他也失去了双手。

    他再也不能用它们,玩玩具,画画,玩手机,吃饭,拿东西……

    致家长:

    家长的好恶,折射出家长的价值观和眼界格局。

    孩子的价值观都是在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完成的。

    要想孩子更优秀,家长就一定得先下狠心雕琢好自己。

    我们用一生雕琢自己,我们三十岁才拥有的美德,四十岁才拥有的美德,五六十岁才拥有的米的,很快就能熏陶到三岁五岁的孩子身上。

    他们这么小的年纪,就继承了我们一生的美德修养,这就是站在祖辈的肩膀上。

    我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