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2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02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简单释义:

    做兄长的原则是友爱弟弟,做弟弟的原则是恭敬兄长。

    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就会很欣慰,这也是一种孝顺。

    近义经典: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著名榜样:

    卧冰求鲤的王祥,不但是个孝顺父母的千古孝圣。同时,王祥与异母弟弟王览还是兄友弟恭的典范。

    当初,后母朱氏不喜王祥,处处刁难王祥,可是王祥非但不记恨,还格外尊重后母。他没有因为后母对自己不好而讨厌幼小的弟弟,而是处处关爱他。

    弟弟王览也很敬重和爱戴哥哥,每当母亲朱氏鞭挞王祥时,王览就扑到哥哥的身上护着,哭求母亲不要打哥哥。

    等到年纪大了一些,王览经常劝谏母亲不要虐待王祥,竭尽全力的阻止母亲加害王祥。

    王祥的父亲死后,王祥因为孝顺而声名鹊起,后母朱氏忌惮他的名望,要用毒酒害死他。

    王览就抢过毒酒,要自己喝。王祥不想弟弟死,也争着要喝。朱氏怕毒死自己的儿子,这才把毒酒打翻了。

    从那以后,只要是王祥要吃的食物,弟弟王览总是抢着先吃。朱氏怕把自己的儿子毒死,就没敢再加害王祥。

    王祥不计前嫌,侍奉后母二十年,后来被邀请出来做官,他从县令做起,后来历任大司农,司空和太尉。

    弟弟王览后来也举孝廉,出来做官,一直做到了宗正卿,光禄大夫。王览的曾孙王羲之,更是成为一代万古流芳的书圣。

    王祥和王览,兄友弟恭,为王家奠定了深厚的美德根基,开启了王氏的兴旺发达之路。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

    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覆辙之鉴:

    历史上,兄弟不和睦的人伦惨剧,没有超过帝王之家的。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将他们的子女屠戮一空。

    李世民开启了兄弟火并的恶劣先河,他的后代子孙为了争夺皇位,每每仿而效之,李唐子孙因此数度凋零殆尽。

    宋太宗赵光义也有斧声烛影的故事,大家都说是弟弟赵光义谋害了兄长赵匡胤。

    赵光义开启了赵氏子孙弑兄夺位的先河,赵氏后代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尤为惨烈。

    致家长:

    适龄的家长赶紧要二胎吧,家庭条件尚可就多生几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做贡献。

    关键是,如果都是独生子女的话,这一段兄友弟恭的三字经,它可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