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96:水金地,火木土, 天海王,行星谱。

096:水金地,火木土, 天海王,行星谱。

    水金地,火木土,

    天海王,行星谱。

    简单释义: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剖析详情:

    直接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这些星球,叫做行星,比如地球、火星等等

    直接围绕着行星运行的星球,叫做卫星,比如绕着地球转的月球,绕着木星转的79颗小星球。

    除了八大行星以外,绕着太阳转的还有像冥王星这样的矮行星,所谓“矮”就是小。

    以前天文学家把冥王星也算一颗行星来着,后来觉得它个头实在是有点小,所以把它算作矮行星。

    围绕着太阳转的还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比如谷神星,幸神星,阋神星等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岩石。

    除此之外,围绕着太阳运转的,还有很多彗星!

    最著名的就是76年回归一次的哈雷彗星,1997年与我们擦肩而过,2000多年才能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

    彗星是冰雪和尘埃的混合物,科学研究表明,太空中拥有非常丰沛的水资源,太空中并不缺水,只是水资源在太空中分布的不够均匀而已。

    彗星拥有如此丰沛的水资源,正是我们人类将来经略星辰大海时,调度太空水资源的重要宝藏。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八大行星:

    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

    轨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与地球会合一次,公转速度远远超过太阳系的其它行星。

    水星是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大气层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白天时赤道地区温度可达432°C,夜间可降至-172°C。

    水星因为距离太阳太近,因此短期内并没有开发价值。

    金星:

    金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

    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是第二亮的天体,视星等可以达到-4.7等,足以在地面照射出影子。

    由于金星是在地球内侧的内行星,它永远不会远离太阳运行:它的离日度最大值为47.8°。金星是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

    它有着四颗类地行星中最浓厚的大气层,其中超过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气压力是地球的92倍。

    其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62°C,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热。

    只要解决了金星表面的温室气体问题,金星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星际移民目的地的。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通过散播嗜极细菌彻底改造金星的大气,将金星改造成一个适宜地球人居住的理想家园。

    地球:

    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

    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氩气等。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新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在地球上。

    火星: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AU(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或668.6火星日。

    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

    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阳暗,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充满撞击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低地平原。

    火星上有太阳系已知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

    火星是一颗距离地球较近的类地行星,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发起了向火星移民的计划,企图利用先进的科技率先占领火星。

    我们的科学家不甘落后,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火星因为地核失去了磁场,因此大气层被太阳风吹的非常稀薄,人类将来或许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火星恢复地核磁场。

    如:在南北两极建立核电站,运用巨大的电磁感应装置磁化火星内部的铁质地核。

    从而逐步恢复火星的大气层,时期逐渐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家园。

    火星上缺乏足够的水资源,之前我们提到过,太阳系拥有许多彗星,它们都是移动水库。

    太阳系已经确定的较大彗星有1600多颗,天文学家估算,仅仅在海王星轨道之内就有170万颗以上的彗星。在整个太阳系,回归周期在4万年之内的彗星,则至少应该有1000亿颗。

    未来,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改变部分大小适宜的彗星轨迹,使其安全的撞击到火星上,撞击到金星上,撞击到月球上。

    木星: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

    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

    从地球看木星,视星等最高可达-2.94等,已经可以在地面照出物体阴影。木星是继月球和金星之后,是夜空平均亮度第三的天体。

    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但只占十分之一分子数量的氦,却占了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比木星更加遥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由于距离太阳太远,行星表面的光照强度大约只有地球表面光照强度的400分之一,因此短期内还不具备开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木星的几颗大卫星:

    木卫一:直径3660公里

    木卫二:直径3120公里,表面被厚达数公里的冰层覆盖,冰层下可能是液态海洋。

    木卫三:直径5262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木卫四:直径4820公里,表面也有较薄的冰层,水资源丰富。

    而我们的月球,它的直径是3476公里。

    其中,木卫三的个头甚至比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还要大,水星的直径只有4880公里。

    由此可见木星这些卫星的巨大价值。

    致家长:

    人类的未来,在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