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12:叔伯子,乃堂亲, 姑舅子,曰表亲。

112:叔伯子,乃堂亲, 姑舅子,曰表亲。

    叔伯子,乃堂亲,

    姑舅子,曰表亲。

    简单释义:

    叔叔家和伯父家:儿子是我们的堂兄弟,女儿是我们的堂姐妹;

    姑姑家的舅舅家:儿子是我们的表兄弟,女儿是我们的表姐妹;

    剖析详情:

    古代农耕社会,大家族往往都是不分家的,常常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

    叔叔和伯伯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他们的孩子与我们在同一个厅堂内出入,因此得名堂兄弟,堂姐妹。

    姑姑要出嫁,出嫁以后,就成了丈夫家的一口人,在法律上不再是原来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了,姑姑的孩子与我们也不同姓,因此是表亲。

    舅舅家和姨家,原本与我们的父系家族并无瓜葛,是因为母亲嫁过来才有的亲戚,他们的孩子与我们与不同姓,因此与是表亲。

    在古代社会,亲属是有权干涉和决定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的,而且还涉及家庭财产继承等多方面的问题。

    区分血缘关系的远近,看似冷漠无情,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个体的权益,以免亲属滥用亲权,产生不必要的干涉和纠纷。

    现代社会非常尊重生命个体的权利,成年之后,即便是父母双亲,一般也能做到充分尊重我们的个人意见。

    除了财产继承方面的考虑,详细区分血缘关系的远近,意义已经不大了。

    致家长:

    中国目前正在从亲缘关系型社会向现代分工型社会过度,个人认为,这个转型的过程在80后及更年轻的新生代身上已经基本完成。

    由于过度少子化,传统上那种复发的血缘关系也已经逐步丧失。除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之外的亲属关系,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未来的社会关系,除了六位直系家长和家中的兄弟或者姐妹外:

    共同学习的同学、共同工作的同事、共同爱好的同道、乃至三五知己好友,将会成为人际关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如何择友,如何经营友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将会成为一项很重要的人生课题。

    对于这项课题的研究,应该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