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35: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争,七雄夺。

135: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争,七雄夺。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争,七雄夺。

    简单释义: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共产生过五位权倾天下的霸主,战国时期则是七个强大的国家并立于世。

    相关故事: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齐桓公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即位国君之后,任用管仲为相,大力发展齐国的渔业,盐业,齐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国富民强的齐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会盟天下的【晋文公】

    晋文公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善于采纳部下的意见,在他的治理下,晋国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

    晋军用“退避三舍”之计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由此开启了晋国制霸天下的时代。

    独霸西戎的【秦穆公】

    秦穆公善于引进外来人才,他先后启用了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虞国大夫百里奚;出身于宋国的蹇叔等人。

    他还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

    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时,楚国的内有朝堂权臣把持朝政,外有南方边患。为了麻痹权臣,楚庄王表面里装出一副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模样。私下里却偷偷发展实力,以待天时。

    几年后,楚庄王发表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政治宣言,正式着手处理朝政,很快就罢黜权臣,独揽楚国大权。

    楚庄王励精图治,向东吞并了很多小国,楚国因此称霸一方。后来,楚国又打败了晋国,成了足以撼动天下的霸主。

    楚国在王城附近举行了一场大阅兵,周王室唯恐楚庄王趁机颠覆江山,所以派王孙前去慰问,探听一下虚实。

    楚庄王趁机问王孙满,大禹当年所铸的九鼎有多重,言外之意就是自己也想效仿大禹,会盟天下诸侯,铸鼎盟誓。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了

    殉身大义的【宋襄公】

    春秋时的战争,是由贵族主导和参与的,带有一定的礼仪性质,还不像战国时期那么惨烈。

    宋襄公作为贵族文化的拥趸,非常注重战争的礼仪。

    宋军与楚军交战时,楚军渡河渡到一半,属下建议他击溃楚军,宋襄公认为这样做有失贵族风范,于是命令军队后退,待楚军完全渡河,并且列阵整齐以后再战。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因此丧失了性命。

    宋襄公殉身贵族之礼,他是春秋时代最后一名真正的贵族。宋襄公的死成了春秋列国的反面教材,从此诸侯争霸开始肆无忌惮,无所不用极其了。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共持续了294年。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它们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七雄争霸先后共持续254年,最后由秦国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

    致家长:

    春秋战国这一乱世,前后持续了550年,连年征战给各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的灾难。早日实现天下一统,实在是天下百姓期盼已久的共同愿望。

    我们带领孩子看历史,不但要看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的无限风光,更要看那些芸芸众生所承受的无边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