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76:恻伤痛,乐玉成。 志慷慨,趣恢弘。

176:恻伤痛,乐玉成。 志慷慨,趣恢弘。

    恻伤痛,乐玉成。

    志慷慨,趣恢弘。

    简单释义:

    对别人的伤痛,能够有感同身受的恻隐之心;对于别人的美事,能够有成人之美的愿望。

    志向慷慨,毫无吝啬之意;趣味恢弘磅礴,不受细小琐事的约束。

    十二生肖:龙

    十二美德:仁爱

    剖析详情:

    仁爱要比通常意义上的善良高出一个层次,古人说“舍身成仁”,从来没有听说过“舍身成善”的。

    比如,孔子的徒弟自贡,在外国花钱赎买了鲁国的俘虏,还不去领赏钱,这是善举吗?

    是!被救的人很开心,大家也都称赞自贡的品德高尚!

    可是,他这种做法却不仁!

    仁!你得能成人之美啊!

    原本给赏金这件事,是鼓励大家多救奴隶回来,那么手里没钱的人,救完奴隶再来领赏钱,他们就能承担的起这个费用,他们就能继续救更多的奴隶回来。

    现在,自贡拔高了救人的道德水准,不要赏金成了高尚了,要了赏金的人好像变得不够高尚了,甚至还要接受指责了。

    那还不如不去救,也不要赏金了,不蹚这趟浑水不就成了么?

    自贡的“善举”,最后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他的行为直接坏了别人谋划好的好事情,属于不能“成人之美”,所以说,这个举动不“仁”。

    什么是仁呢?

    那就是自贡后来的做法,救了人就去领赏金,然后还要斤斤计较的多要赏金,大家一看,你看道德君子自贡还这么斤斤计较的要赏金,咱们可别像他那么丢人,咱们就按照标准要赏金好了,就这,咱们的道德水平比自贡还高一截呢。

    自贡舍了自己善人的美名,成就了这个大家多救奴隶的“仁”。

    那是真正的爱,那是真正的盼着这件事好!

    同样的,仁者真正的爱一个人,那个人可能不理解这份爱,但是那绝对是为了成就更好的他。

    就像我们父母爱孩子,很多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管教,但是,这份管教绝对是为了成就一个更好的孩子。

    孩子受伤了,父母有切肤之痛。

    孩子开心了,父母有忘我之乐。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仁”。

    致家长:

    仁!就是父母爱孩子的那种心。

    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慷慨,是一种“不论给他多少,总是还觉得不够。”的感觉。

    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器量恢弘,是不论你犯了多少错,最后我都能包容的海量。

    仁!也是需要智慧的。

    什么才是真的成就一个人的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每个人理解的不同,所以行仁的方法就不一样。

    子贡有仁心,却做错了事,导致了不仁的结果,那是因为他见识短浅,智慧不足。

    后来受到老师的指点,仁心才与仁行一致,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