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夺运天魔 » 第四章 武道修习

第四章 武道修习

    收起心思,凝神静气,顾渊先站了一个马步。

    马步,主要练的是腰、腹、腿、脚的力量。

    只见顾渊在蹲下之后还在微微起伏,如同骑在马上纵马奔腾一样。

    这就是顾渊从小习练,已经掌握了蹲马步的精髓了。

    蹲马步的时候,一定要有起伏。

    起的时候,脚底五指抠紧,牵动小腿骨肉。

    小腿骨肉收缩,膝盖就会微微挺起,于是牵动大腿骨肉。

    大腿又绷紧,再牵动到腰肌和盆骨。

    腰肌和盆骨发力,最后引得腹肌收缩绷紧。

    往下蹲伏的时候,脚掌缓缓松开,这样膝盖松、大腿松、沉腰、鼓腹。

    脚趾一起一伏的距离,轻微的起伏摇摆,就能不停地转换全身的重心。

    这样运使下身筋骨肌肉,就能避免重力压迫造成筋骨损伤了。

    这一起一伏也就是所谓的蹲马步如同纵马奔腾。

    武道本来就是从自然、从生活中领悟真意。

    毕竟上古之时就有人对天发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人类文明就是观察自然、体悟生活慢慢总结发展出来的。

    武道终究是人创造的,自然也是如此,很多武术都是从战场搏杀上慢慢演化出来的。

    蹲了有一个小时,再换成三体式站桩。

    何谓三体式站桩?

    一手折起收回胸前,一手平伸,两脚一前一后站成直线。

    头,身,尾,三式一体,重心下落,脊椎绷起。

    这就是锻炼脊椎的三体式站桩功。

    顾渊一边站,一边闭目感应内气,现在才仅仅一缕内气,感应起来十分微弱。

    而且现在武艺还远远没到能够内视周身的程度,只能任凭内气在周身十二正经里自然游走。

    顾渊按功诀默默调整呼吸法,使这一分内气慢慢吸收体内精气,渐渐壮大。

    这就是武道内家中的“内修”。

    内修者,炼精化气,以气贯通经脉、蕴养脏腑、易骨洗髓尔。

    人体内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五脏六腑。

    其中十二正经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

    这十二条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表里经脉相合,与四肢百骸、脏腑络属。

    运使内气游走周身经脉,慢慢的就能锻炼锻炼内部经脉骨肉、强化脏腑,做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至于奇经八脉,则分为任、督、冲、带、阴阳二跷、阴阳二维。

    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整体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

    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

    凡人八脉基本上都是天生闭而不开。

    『归元诀』上有言:八脉者乃先天之根,一气之祖。以气冲开,则成道。

    贯通奇经八脉,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归元诀』上又说:任督两脉乃人身子午,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武道修炼至阴阳交融,水火相济,便是真正的顶级高手了。

    八脉之中,这最重要的任督二脉就在脊椎上。

    脊椎又称龙骨,是人的身体中线,脊椎的顶端在后脑,脊椎的尾在尾椎骨。

    脊椎一动,能够带动全身骨骼和肌肉移动伸缩,人就会感觉周身发热。

    就像猫狗这种脊椎动物,受到刺激,脊椎一伸缩,全身发力,连毛发都会激起来。

    而人之武道也是一样,只要练好了脊椎,就能控制住全身肌肉骨骼,就会有充沛的劲气和体力。

    用这种三体式桩功将重心垂落尾椎上,也是为了劲气打通任督二脉做准备。

    等到内气贯通周身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气灌周身,此时内气雄浑,基本能够破体而出,也就正式称为罡境。

    又站了一个小时桩功,顾渊摆出一个起手式,开始打家传的五行拳。

    五行拳有五种发力出拳方法:劈、崩、钻、炮、横

    八种击打身法:龙游、虎扑、鹰击、兔起、马踏、燕滑、蛇钻、牛莽。

    开始时顾渊的动作却是慢悠悠的。

    先是脚下的步子似乎是贴着地面缓缓平趟出去,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好像是在泥水里面趟着走。

    击出的拳头也是先缓缓打出,然后用力一抖,再飞快地收回来。

    不过这缓缓的的动作中,却让全身的劲都使了出来。

    收着力,含着劲,时刻调整着脊椎和呼吸,周身发力,稳着下盘。

    这就是顾渊从小练习,已经把马步、桩功、脚步融汇贯通了。

    顾渊调整呼吸,内气运使,拳速渐快。

    先是一招劈拳使出。

    五行拳中的劈拳属金,是强击性拳法。

    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犹如大斧开山一往无前。

    等到下劈到一半又变换身形,变劈为拍。

    这是八种击打方法中的虎扑,一拳劈出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最后又变掌为爪,猛地一抓。

    这是鹰击,由高到低,犹如苍鹰猎食,一触即收。

    脚步一收,手臂收回,猛地再打出一计崩拳。

    崩拳属木,是突击型拳法。

    扭动周身发力,由后至前,犹如突发利箭。

    出拳之时脚步一扭,身形一矮,再发一段力。

    这是龙游,一拳击出,犹如游龙出海,波开浪裂。

    此时劲力击出,气力殆尽,脚下膝盖弯曲发力起跳。

    这是兔跃,犹如狡兔受惊,突然腾跃而起,一下便跃出五米。

    在空中时脚下用力,猛地往下一踏,这便是马踏。

    稳住身形,手臂回收蓄力,捏拳的食指中指凸起,一拳旋游击出,这是蛇形钻拳。

    钻拳属水,这一击沉肩坠肘,犹如游蛇摇摆躬身,蓄力许久再突然钻击。

    一击打出,前手不过脚尖,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打出像毒蛇突击钻咬一般的巧劲来。

    脚步回收,手臂折回,小臂前倾作捶打状,这就是炮拳架势,强击型拳法。

    往下猛地一锤,同时沉肩运力,小臂再往外猛甩,“啪”一声脆响,如鞭子在空中抽击。

    这是牛莽,就像发火的野牛,一往无前地猛冲之后,运使肩颈的力量再用头猛的一拱一甩。

    收回手臂,稳住下盘,手臂一前一后,摆出横拳。

    横拳属土,是攻防一体的拳法。

    土性中和,为五行之母,手臂外击的同时躯干下盘不动如山,随时可以演化成其他四拳八形。

    这一套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就好似一杆大枪扎击横摆,和着八种身法,打的虎虎生风。

    击打的同时顾渊还按功诀调整呼吸,努力含住内气,锁住周身孔窍。

    身体发热,却不发汗,内气渐渐雄浑,这就是炼精化气。

    顾渊能打出这个脆响,已经是外家入门水平了。

    不过打出“啪”声已经是他现在的极限水平了,再快就收不住气了。气一岔,就是传说中的“走火入魔”了。

    像安伯这种天权境界的小宗师来打这套拳,整条手臂一击一甩,都会打出啪啪脆响,好像随手就能把空气都打爆一样。

    如果再运使内气,能把枯叶沙尘都卷起来,一拳能击穿半围大树、一捶能打裂磨盘大石。

    打完一套五行拳,顾渊提手,按腹,踩脚,吐气,收吸。

    这些马步、桩功、拳脚都是“外练”。

    其实虽然顾渊看起来打的有模有样,但是手上白白嫩嫩,拳骨暴起,根本就没练到家。

    只是因为有高手指导,把运力方法和击打身法都学全了,空有其形,无有其意。

    习练武道一定是要吃苦的。

    真正的外练是要打沙袋、打木桩、打弹性钢板。

    外练出来后,拳头在握住的时候骨头都是平的,拳头上还会有一层灰褐色的硬皮。

    之后还要打人实战才能领悟拳法真意。

    不过要是只修外,气血衰退后,筋骨松弛,病根无数。

    像那些拳击、格斗、散打、摔跤等等就是这样,巅峰期一过,年龄上来了,立马就一身病,寿命都不长。

    只修内,这是养生延年,一般不能打斗。

    那些活得长久的佛道高人就是这样,只是能养气延年益寿。

    真正的武道高手都是内外兼修。

    外修易骨、易筋。

    内修易脏、易髓。

    内外兼修达到高深境界就是筋骨齐鸣、脏腑鼓荡,迸发雷音。

    武道修习,一张一驰,一松一紧,暗合天数。

    自己虽然也是内外兼修,但是以前只是为了健康帅气而已,内修现在倒是入门了,外修就是架子把式。

    不过回想一下,堂堂公子哥以前要是真的狠练外功,大家闺秀出身的老妈估计意见非常大了,自己以前是个乖乖儿,对父母的安排还是言听计从的。

    自己这架子把式现在防防身、打打什么小流氓还行。

    真要碰到什么体魄雄健的格斗高手都不一定能打,更别说真正的武道高手了。

    现在自己记忆觉醒了,吃点苦就吃点苦吧,毕竟自己的对手可是“超能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