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南方有勇妇 » 第四十五章 苏如意

第四十五章 苏如意

    青青立定当地,半晌做声不得,连以薛威彦之能,都对这位太守十分忌惮,自己小小一个郑家族长,哪里能和他相争?

    但是这样以来,在太守庇护下的杀父仇人,是动不得了。不然,势必祸及家人,这可不是自己所乐见的。

    青青心念电转,深呼吸一口气,转身向薛威彦深施一礼,极力压住心头血气翻涌,声音有些微颤的道,“将军,侄女冒昧了。”

    看她迅速回转了脸色,知道藏迂守拙,静待良机,薛威彦脸上掠过一丝激赏,“好孩子,沉得住气,必能如你所愿。”

    薛威彦此时这句言语,不啻一剂强心针,他已含蓄了表明态度,它日薛威彦一旦翻身,必将出手助她。

    青青想到此处,脸色变得通红,一双明眸闪闪发亮,向薛将军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薛威彦坦然受了,亲自送她出府。

    在薛宅门口,早有久候的庄伯奔上前来,先向薛威彦行礼,之后,眼带期待,看向自家小姐,后者只是摆手,示意他去把牛车牵来。

    薛将军轻拂美髯,看青青弯腰行礼向他道别,就向着牛车走去,他突然开口道,“转告池家小子,有空时候过来见我。”

    青青脚步一顿,转身点头,表示听到了,看她有些惊喜的神情,薛威彦轻笑一声,背着手进了自家府邸。

    回家途中,庄伯迫不及待问起结果,青青只是摇头,不欲多讲,等回到郑宅,两人来到书房,关起门来,青青才约略提了几句。

    庄伯仔细听了,脸上露出愤慨神色,“居然真有人狼子野心,暗害老爷,这薛将军也是缩头乌龟,明明老爷是因他而亡,这么长时间,也这样忍心,不告诉我们。”

    “当初父亲去世,郑二叔虎视眈眈,内忧外患,郑家自己都自顾不暇,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知道真相,又能如何?”

    “可是,这也太……”

    “庄伯,薛将军有自己的考量,人情冷暖,不过如是,如今他既然告诉了我实情,又许诺会在合适时机,出手帮忙,已是极大脸面,你不要说了,也不要告诉母亲,以免她伤心难过。”

    青青正色看向庄伯,后者只得点头,脸上犹有余愤,她看了,心中叹息一声,徐徐开口道,“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郑家立起来,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这样,才有余力,去谈其他。”

    庄伯听了,看自家小姐眼睛炯炯有神,顾盼间神彩照人,和郑刚越发相像,不由得眼中掠过一丝欣赏,连连点头,“老爷在世时,也经常讲,路要依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有小姐在,主持郑家事务,终有一日,郑家依靠自己,也能开出一条阳光大道,何必依赖他人?哼!”

    两人谈话过后,原本有些情绪激荡的青青也恢复了平静,白天,她专心处理郑氏家族事务,晚间她躺在床上,心中琢磨在本地,那几个和本地太守交好的人物。

    青青自从担任郑氏家族族长以来,郑家兴盛,更胜从前,自然对外交往,也就变得更多了,消息也更加灵通,对本地各家各族更加了解。

    在本地,大约按照各方势力,分为三大派系,一方支持南赢王,以池家为首,一方支持薛将军,以郑家为翘楚,还有一方,奉承本地太守,唯贾家马首是瞻,这样推算下来,郑刚之死,极有可能和贾家有关。

    但是薛将军并未明讲,青青也不欲平白冤屈了好人,因为本地太守能力手腕出众,是公认的,所以太守身边,颇是聚集了一些实力派家族。

    比如苏家,苏家虽然势力不及池郑贾三家,但是却是历史悠久,是南迁众族中,最早一批来到本地居住的。

    当初国内大乱,时代更迭,改朝换代后,不少斗争中失败的家族为了逃避本朝追捕,纷纷逃难到此地,其中就有苏家,在前朝,苏氏家族中历代都有人在朝中任职,且多是三公之职,极受朝廷重用。

    而苏家在前朝几经皇位更迭,却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家族中人才辈出,有从政的,有从商的,有懂军事的。

    只是苏家运气不太好,遇上了前朝最后一任皇帝过于昏庸无道,居然听信小人谗言,出手打压一向忠于朝廷的苏家,结果苏家在这次前朝大清洗中,几乎全家遭难,幸而苏家家主未雨绸缪,将两个比较有出息的儿子送到得力手下家中,才能幸免于难。

    前朝陨落,后朝皇帝登基后,大力任用前朝官员,苏家家主作为前朝老臣,也得到了招揽,但是苏家一向忠于前朝,虽然遭到打压,几近全族陨灭,其志也不改,最终苏家家主自尽家中,以明死志。

    是以,大家都认为,苏氏一族,就此败落,不想,苏家家主,在临死之前,还是做了准备,将自己所有的家产,交给在手下家中避难的两个儿子,并遗言交代,让他们隐居南方,好好过日子。

    苏氏兄长原本想要复仇,却被弟弟说服,不要辜负了父亲一片心,用自己的死亡,来让苏家获得自由,于是两人带着历代家主积攒下的巨额财富,向南方逃去。

    不想,有人向本朝皇帝告密,苏氏兄弟在弟弟坚持下,分成两路,弟弟向西,而哥哥向南方逃去。

    因为弟弟一路有意透露了行迹,吸引了追兵,使得哥哥顺利逃到南方。

    苏氏哥哥带着弟弟留下的四岁幼子定居南方,因为带了大批财富,又有得力家仆帮衬着,苏氏哥哥牢记弟弟的嘱托,和当地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论官府,本地驻军,还是山越人,都无一例外,用谦和的态度对待。

    很快,苏氏哥哥因为与人为善,在当地人当中建立起了声望,又用财富开路,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获得当地实力派人物的看重,所以苏氏哥哥虽然为人敦厚,却没有什么人胆敢为难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