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走出香江 » 第411章 东方影业上市

第411章 东方影业上市

    与蔡谔一同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也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蔡致良总在刻意地制造着离别。

    蔡致良依例去幼儿园接蔡谔,跟他的小伙伴打招呼的同时,也跟他们解释一下,蔡谔为什么有一个会冬眠的爷爷,顺便告知自己将要离开。

    “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

    “快的话,可能当你放暑假的时候吧……”

    “那时间可要过的快点。”

    离别的场景,经历的多了,就有了抵抗力,带着些麻木感,所以蔡谔表现的比以往要平静的多,这也正是蔡致良所期待的,当他将来去北美和奶奶赵宝秀一起生活时,对于父母在他生命中的相聚与离别,希望也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

    蔡致良回港,很快在葛瑞德额陪同下会见了布鲁克斯,共同敲定了东来贸易行对太古贸易的收购。东来贸易行以六倍的市盈率,作价3.4亿港元收购太古贸易,将有助于提升东来贸易行在北美的市场份额。毕竟太古贸易25亿港元左右的贸易额,将近八成出口至北美地区。

    在香港从事采购出口的贸易公司中,太古贸易位列第三位,仅次于东来贸易行和英之杰采购,而凭借此次收购,东来贸易行也巩固了在该行业的地位。当初,英之杰采购于六十年代开始相继收购太平洋行,仁记洋行以及天祥洋行等香港数家老牌洋行,由此一跃成为采购出口贸易领域的龙头,也随着东来贸易行的迅速崛起,以及此次的收购而风光不再。

    在港人感叹英资衰落的同时,葛瑞德一度有收购英之杰采购的打算,彻底取得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贸易中的支配地位,而且后者自上个世界末就开始在英国殖民地开始从事贸易和采矿生意,对于东来贸易行的业务拓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然,这也有的谈。

    不过收购太古贸易之后,如何有效利用其资源,才是葛瑞德和东来贸易行优先考虑的问题。收购只是一种手段,而其目的,则是不断扩充东来贸易行的全球采购网络,以便是东来贸易行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另一个重点,则是太古贸易最重要的资源,东来贸易行应采取何种方式,以防止客户资源可能的流逝

    葛瑞德从事贸易二十余年,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此也有自己的一番考量。蔡致良与葛瑞德,蔡美慧,赵志远等人讨论了数日,并成立了一个过渡领导小组,计划用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吸收,利用,消化太古贸易的资源。

    随后,葛瑞德邀请太古集团的运营官布鲁克斯,太古贸易的董事局主席查尔斯加入这个小组,研究制定公司的组织流程以及渐进式合并的过渡程序,以期实现两家公司真正的合并。

    两家贸易公司的合并,首先在于地域上,也就是位于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办事处的合并,削减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其次在于职能部门,则是两家公司的财务,会计,人事,行政以及信息等部门的合并,以便于为一线的业务部门和人员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

    葛瑞德本就太古贸易任职数年时间,再加上近些年的觊觎之意,没有谁会比他更了解这家贸易公司,所以他提出对太古贸易的一大重要改造,则是由原来以地域为基础的组织架构,逐渐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后者是葛瑞德进入东来贸易行之后,一力推动组建的组织架构,为东来贸易行的发展壮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当前的工作重点则是留住人才,防止高层管理人员的巨大流失。

    “一年之后,我希望能看到成果。”蔡致良需要的是结果,东来贸易行快速成长的结果。

    “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太古贸易已经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向您保证,半年的时间足够将两家贸易行真正地融合起来。”葛瑞德很有信心。

    “我很期待,东来贸易行赢得区域性支配权的那一天。”

    在东来贸易行完成对太古贸易收购的同时,蔡致良开始着手处理亚洲证券的资产。亚洲证券国际公司自从1987年股灾之际,不得不以1.8港元高价全面收购华光地产之后,就变成以地产业务为主,证券投资业务为辅的集团。而且,数年以来的主要收益,都是来自于“非核心业务”的出售。

    金河投资旗下自有专业的证券公司和置业公司,自然无意投入太多精力来拓展亚洲证券公司的业务,所以在房地产繁荣周期之内,出售资产就是当务之急。犹如去年李明治收购亚洲证券之际,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如果将亚证投资物业组合打包出售给一家专业地产公司,亚证将会成为一家,坐拥十多亿港币现金的公司,再算是银行的借贷,将达到20亿之巨。

    蔡致良抵港的时候,亚洲证券的股价已经飙升至2.26港元,同年前可谓是天壤之别。

    亚洲证券公司的证券部门作价7000万港元出售给金河证券,而物业权益经过有关部门的权威评估,包括皇后大道中华光励精中心,尖沙咀港晶中心商场,旺角金都商场,华光大厦,文化中心,鸭胜州港湾工贸中心等全部或部分权益,估值13.2亿港元,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最终以15.6亿港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天门置业。

    当然,这还没完,尚有一些正待入账的收益,比如红山半岛,第一期已经开始出售,后面还有二,三,四期,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将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亚洲证券还持有亚洲货柜中心23%的权益,蔡致良自然是打算出售给东来贸易行,价值尚待进一步评估。

    如此一来,亚洲证券将入账16.3亿港元,分红的话,金河投资至少能够分地8亿港元,不仅瞬间收回之前所有的投资,将盈利3亿左右,就这还不包括后续的收入。所以,大公司喜欢并购,也是有原因的。

    最终,亚洲证券公布了5.82亿港元的分红计划,也就是按照每股1元进行分红,金河投资分得其中的3.2亿,皆大欢喜。

    等这两件事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到了东方影业上市的时候,这是陈强第二次敲钟了,面对规模和市值更大的东方影业,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动。蹉跎半生之后的时来运转,回想起来就像是做梦一般。

    除了陈强,还有徐可,施楠生夫妇,王京,张默沣等人,蔡明和也去了,只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机械式地宣读了东方影业的一些规划。

    如此重要的场合,蔡致良就没有参与了,只需要安静地坐在明潮大厦的顶端,等待东方影业的腾飞。

    “陈先生,东方影业之前大笔分红4亿,发行价是否偏高呢?蔡先生是否担心破发没面子,故意不到呢?”尚未开盘之际,记者们开始围绕着陈强开始发问。

    对于东方影业36亿的估值,有不少评论是偏高的,但是在当前港片的黄金时代,加上《蜀山》电影的空前成功,还有如今正值一波大牛市,都会无形中推高东方影业的市值。更何况,这是第一家上市的电影公司,仅仅凭借这一个噱头,就会收到无数的追捧。之前港片的领头羊,无论是国懋,七十年代的邵氏与嘉禾,八十年代的新艺城,都没有上市。

    毕竟当前大多数港人参与电影,都是通过一些小电影公司进行碎片化的投资,远远不及东方影业的信誉有保证。

    “东方影业能够发展至今天的规模,就是因为拥有香港数量最多的优秀导演,编剧,演员以及幕后工作者,这是东方影业最大的财富,也是此次上市的底气。蔡先生今日之所以今日未到现场,就是想将舞台让给我身后这些优秀的电影人。”

    陈强道:“最近亚洲证券的股票涨势,我都担心东方影业的股价涨的太高,以致于未来失去成长的空间。”

    “陈先生,您领导明秀国际的时候,被称作‘危机制造者’,预感今年的港股的走势怎么样?”

    “我可以向广大市民朋友保证,今年绝对没有制造任何麻烦。”

    “哈哈哈……”现场很捧场的哄笑着。

    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就正式到了敲钟是时刻,也就意味着东方影业正式挂牌上市了。

    三十分钟的准备之后,东方影业以1.60港元的价格开盘,比陈强,蔡明和等人预期的都要高,而发行商们也弹冠相庆,可谓皆大欢喜。

    即便是以1.50的发行价,东方影业也可以圈七八亿,不仅可以缓解公司分红之后的紧张,还有多余的钞票可供挥霍,到东南亚去跑马圈地。

    一直到当天结束,股价一度升高至1.92的高位之后回落,最终在1.87港元的价位收盘。

    在东方影业众人的欢呼声中,蔡致良离开香港,前往新加坡,延迟两月的力微电子融资也该有个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