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三十三章:紧急求援

第三十三章:紧急求援

    光和三年八月,灵帝加天子玺于行鲜卑诏,授汉弘农侯刘备节,全权负责与鲜卑和谈的事。

    刘备原本打算只带戏志才、关羽、赵云和徐晃四人,另外配上四百名随护,不过王允对这个安排很不放心,又增加了两百名士兵,另外让刘备把弘农的一百多名亲随都带着,又从自己和荀爽的府中各抽调出一百多名亲随,凑齐了千人才让刘备出发。

    对于王允的苦心孤诣,刘备完全能够了解,毕竟鲜卑和大汉势同水火,这次鲜卑点名要大汉派宗室的成员去谈,肯定没有安什么好心。如果鲜卑是存心要生擒谈判的大汉宗室以做挟持,那么刘备的危险就大到不可想象:灵帝自己不愿落个“戮诛同室”的恶名,但只要严词拒绝鲜卑的要求,刘备就会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因此,刘备对王允增派随从的要求并不反对。

    但是刘备没有遵照王允的要求带上黄忠。在王允心目中,黄忠是难得一见的虎将,有了黄忠的随身保护,刘备的安全就大大提高。

    刘备对此有自己的打算。

    眼下朝廷中对他觊觎的与怀恨的人不少,比如张让等人。如果弘农没有黄忠坐镇,张让再来一次“山贼”袭击,那么不但弘农会“莫名其妙”的遭受涂炭,就连貂禅都会有危险。既然包括王允在内的朝臣都不知道关羽、赵云和徐晃的本领,那么就让他们大吃一惊吧。更何况这次杀气腾腾的鸿门宴也是一次极难得的磨练机会,对这三员虎将的成长会很有帮助。

    **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日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持节北进的刘备在离开洛阳的那一瞬间,不期然的想起了“苏武牧羊”的故事。汉臣出使被扣在两汉时期时有发生,比如班超就曾经在出使鄯善的时候面临着被扣或者被杀的危局,最后抱着“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想法尽杀匈奴使臣才获平安。

    鲜卑这次显然也没有安着什么好心,比方说对前几年与汉朝之间的那些军事交锋,居然以“边疆战士私下滋事”来做概括,要求宗室主谈的要求就更加居心叵测。而灵帝派刘备与鲜卑商谈的用心也是尽人皆知。还有,灵帝又不给出自己的要求,所以不管刘备最终带回去什么结果,灵帝都不会满意。

    当然,刘备首先要能回得了洛阳才行。

    想到王允听说自己最终还是决定不让黄忠随同出使时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刘备感动之余不禁也暗暗觉得好笑,关羽和赵云现在都是籍籍无名之人,不过他很快就会让世人都知道这两个人的实力有多可怕。

    这次护送刘备的兵士共有千人,不过因为之前各有统属,所以配合的很不默契。既然鲜卑希望汉朝宗室的人去谈判,等待的耐心应该是有的。刘备这么一想,就决定每天都只行进半天,另外的半天则安排这些士兵操练,而操练的事情就交给徐晃全权负责。

    这个行军速度很快引起了灵帝的关注,不过桥玄只一句话就让灵帝对刘备的做法表示了认可,“弘农侯这么做正可拖延鲜卑南侵的时间。”

    十一月底之前,刘备终于赶到了雁门关前,负责守护雁门关的韩功听说弘农侯的车驾到了关下,赶紧下关前来迎接。

    “韩将军辛苦。”刘备笑呵呵的握着韩功的手,心里却在想着如果他在关外与鲜卑人打起来,这个韩功会有几分可能出关来营救他。

    “弘农侯才真是辛苦,”韩功一脸真诚的答道,“我自八月起得知君侯出京,不想今日才得迎接君侯,实在是望眼欲穿啊。”

    “路途之上多有疫区民众修葺旧舍,颇为难行,倒叫韩将军久候。”刘备打个哈哈,他谅韩功现在还不敢对他怎么样。

    韩功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君侯未到之时,倒是关外的鲜卑人等得更加苦一些。”他忽然压低了声音。“听说鲜卑大汗檀石槐病重,此间与君侯商谈的大汗嫡子和连心切回去探病,故君侯此番不虞鲜卑纠缠与琐事,还可借机做出一些要求,那和连想来必会答应。”

    刘备听完,嘴上连连称谢,心中却对这个韩功再无怀疑,知道他必定是张让的党羽。

    “鲜卑大汗檀石槐病重”的消息不论是否可信,此事都无法拿到谈判桌上来做筹码,因为鲜卑人既然在雁门关下设了谈判的局,到时候是扣押刘备还是向汉朝漫天要价都不会轻易改变。假设刘备真的按照韩功所说的做,那么最后的结果定是不欢而散,刘备遇到危险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就算鲜卑人不打算扣押刘备,那么刘备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也不可能与鲜卑谈出什么结果来,到时候回京师一样不能脱罪。

    “君侯今晚可到关上歇息一晚,明日我亲送君侯出关。”韩功说完,当先为刘备带路。

    “主公须提防此人。”赵云走到刘备身旁低声说道。

    “子龙何出此言?”刘备微笑的看着赵云。

    “此人目光闪烁,必是对主公有所图谋。”

    刘备点点头,看到身旁的戏志才沉默不语,似乎满怀心事,关切的问道,“戏先生是否有事挂怀?”

    戏志才面色严峻的点头,“君侯且随那韩将军上关,志才稍时别有话说,此刻为时尚早。”

    众人随着韩功进了雁门关,韩功将刘备及从人皆安置在驿馆之内,其余军人都随雁门关将士一同歇宿。一路上,刘备向韩功问及雁门一带的地形与风物人情,韩功便择些大致的向刘备叙述了一些。

    众人到达驿馆之后,刘备只与韩功稍做寒暄,便以舟车劳顿为由让韩功回去了。韩功走后,刘备赶紧将众人叫他的房中,开始商议明日出关的事来。

    “君侯,”戏志才紧缩眉头的说道,“若我等明日就这般出关,只怕永无回关之日。”

    戏志才一句话说的屋内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只有刘备心中一动,知道戏志才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君候试想,鲜卑既有心与我大汉交好,必在雁门关外苦待我大汉之使,绝无不闻不问之理。君候此番北来,路上行程所费时间超过三个月,始终无一个鲜卑使臣前来催促,不过此事尚可以为是鲜卑恐有失礼仪,故不敢督驾。不过今日我等已到雁门,那鲜卑所设谈判的所在只在关外里许处,怎能不知君侯到此。鲜卑亦不需多遣人手,三五个人前来通报并互订时日却是一定之事,为何今日一个人都不见?不过这些还非真可虑者……”说道这里,戏志才欲言又止。

    “先生有话不妨直言,莫非此中还有何难处不成?”刘备不解的问道。

    戏志才深吸一口气道,“志才以为此地守护军将已有戕害君侯之心。”

    “先生何以见得。”适才赵云也提醒刘备,不过赵云的判断乃是从韩功的神情表态判断出来的。刘备现在很想听听智慧惊人的戏志才是如何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

    “适才那个韩将军向君侯言道明日亲送君侯出关,却半句不提知会鲜卑人之事。此人久守边关,焉能不知此刻该做何事?此其破绽之一。入关之后,此人将君侯安排在馆驿歇息,却将君侯所带兵马全部随这关内兵将一同歇宿,此中简慢之意已显。他也是带兵之人,怎能不知远来之兵当重歇宿,以养锐气之理?关内原有兵帐多为按员供给,则君侯这千人兵将今夜何以将养?此其二也。既是与鲜卑和谈,想必鲜卑大军辕秣不远,此其和谈重势之意。而韩功此人一路之上未提半句关内兵防调动之事,若是君侯于关外遇险,将何以处之?难道坐以待毙不成?此其三也。有此三样,我料此人多有不利君侯之心,君侯还当小心为是。”

    戏志才这三点说完,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赵云面色肃重的说道,“主公,戏先生之言不错,主公当及早防备。”

    刘备点点头,“先生何时发现韩功此人有对我不利之心?”

    “关前时,志才只是觉得有些不妥,直到那人走了之后,志才方将此事的疑点想个明白。”

    “那依先生之见,备当如何是好?”

    戏志才从袖中取出地图,摊在几案之上,手指着一处说道,“此地距晋阳不远,若是飞马前去报急,只一日也可赶到。晋阳太守刘虞素有贤名,又是君侯堂兄,君侯何不向他借一支兵马?”

    “奈何明日便要出关,恐时间不够。”刘备皱着眉头说道。

    “君侯既是舟车劳顿,便生场小病也是事属平常。”戏志才笑着看看众人,“我等心切君侯之恙,自然将向州郡索求名医,此事韩功便有十个胆子,只怕也阻挠不得。只要缓得两日,待晋阳兵到,君侯以一位将军率兵协那韩功守此关防,则君侯可保退路无忧。”

    “备幸得先生指点。”刘备站起身来,向戏志才一躬身,接着转身看向关羽、赵云和徐晃三人,心中却在盘算着谁去求援,又由谁来“协助”韩功守雁门关。

    **

    昨天加班,忙了整整一天,向读者道歉!

    各位书友如果觉得刀子写的还行,就请高抬贵手,点点推荐票吧,刀子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