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一百零九章:汝南新风

第一百零九章:汝南新风

    愣了好半晌,刘晔一晃脑袋,忍不住笑了起来。

    “想不到我居然是妄做小人,”见刘备眉头一皱,刘晔忙一摆手,“玄德不必介怀,听晔一言如何?”

    刘备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句话不是妄言,却是信语。昔李斯、主父偃为世之所诟,皆因其有操纵君王之恶,玄德莫怪,你现在是已在觳中而不得解。洛阳城中,谁不知你代君行玺?这就是你的罪过,实在是遭了众人的忌。不过这等事是因人而异,当此境地,心地若不能坦荡,只怕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容得下你,王莽就是前例。不过逢龙、比干也不能做,这等人自留美名于千古,却让他们的君王得了一个千秋的骂名,臣之不忠无甚于此。”

    刘备第一次听说这等见识,虽然觉得略有偏激,不过细思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听刘晔继续说道,“适才所说的青钱占卜之策虽是讨巧,却无非是陈平夜谒文帝之举,既说到治国平天下,很多事必须君子,有时候也不妨小人。”

    刘备点了点头,他从心眼里赞同刘晔的这句话。

    “玄德以为目下民心可用,这个不假,不过玄德以为此事必定会泄露出去,晔甚不明。”刘晔眨了眨眼睛,忽然笑了起来,“还有一点,玄德似乎全然没把刘表与刘焉放在眼里,难道此二人如此不堪?”

    刘晔一番话说的十分通透,看得出来,他对刘虞和他自己的这个计策抱有极大的信心,同时他也委婉的表示了一点,刘备的拒绝在道理上是站得住脚的,只是事急从权,他们顾及不了太多。刘备如果要阻止,就得明明白白的指出纰漏会出在哪里。

    “子扬可知大司农袁槐进了洛阳之后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刘备想了一下,决定不答先问。

    刘晔一怔,“这却不知。”

    “诏狱每日都是门庭若市,袁氏的故旧亲朋每天络绎不绝的去探望,仅仅三天的时间,廷尉收到的请托便不下千封,还有不少人自愿出钱,要修缮诏狱。”刘备笑了笑,“不知道内里情由的,只怕还以为这位大司农是什么样的清官,不过是百足之虫罢了。”

    刘晔听完哈哈大笑,“我朝宽纵士子,不会动辄得疚,养成了士人狷介的脾气,我是也有这么一点的,不过说起这些人倒见得重情谊了。”

    “哪里是重情谊?”刘备冷笑一声,“荀公达在信里说的清楚,大多是前几年捐官捐出来的门生,不知道是不是怕倒了乘凉的大树,如今猢狲们都急红了眼睛了。”

    刘晔忍不住笑出声来,忽然回过神来,“玄德是怕袁绍挟着这股风……”

    “袁绍那身罪过,就是十条命也该剐了,不过前几年他袁家借着西园放官,私下里放出去几十上百个郡县的外官,这些人都红着眼睛看着我们,否则袁槐也不够死的。”

    刘备摇头叹了一声。刘晔以为那是为了袁氏尾大不掉,却不知道刘备虽然说得严重,实际上只是借题发挥罢了。只要严惩首恶,宽缓从犯的意思露出来,那帮人就是中立派。

    真正让刘备心寒的是黄巾起义,可惜还不能说。

    “不过袁绍怎么能知道这十六枚钱上的文章?”刘晔还有点不死心。

    “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过眼下我还不愿意把他一举剪除。”

    “好一个驱虎吞狼,”刘晔呷了一口茶,“何进现在早已是睡不安寝,防的就是这个袁绍。”

    “还是想想怎么攻打荆州吧,”刘备知道沟通的差不多了,笑呵呵的站起身来,“适才听仲德说刘表可降,莫非想打蔡家的主意?”

    刘晔点头,忽然想到一点,“既然这占卜的事已经不了了之,晔愿辅佐汝南公平定天下之乱。”说着,刘晔就在席上拜了下去。

    “快快请起。”刘备连忙伸手去搀扶。

    “谢主公。”这声主公一出口,刘备知道刘晔已经决心跟随自己了。

    荆州,当真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来吗?

    **

    平舆城在望。

    经过多日的奔波,赵云和典韦终于赶回了汝南郡。

    “子龙,那些农者手中拿的是什么?”典韦扯过赵云,指着田垄键正在耕作的农民手中的汉犁。

    “那是主公设计出来的汉犁,专为田间农作而用。”赵云一边解答,心中却在惊讶。他没有想到糜纲的动作这么快,居然很快就让汉犁普及到了这种程度,看来西平的冶铁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赵将军,孟先生来接我们了。”晏明飞马跑过来,一边扬声大喊。

    “快,我们迎过去。”赵云一夹马肚,那匹汗血马飞快的向前冲去,典韦的马慢,只得在身后追赶,却留下晏明带领大队人马。

    晏明没想到这两个人如此“信任”他,当即傻眼了。

    平舆城中,汝南公外衙的厅中,孟建、糜纲的两个儿子糜竺与糜芳、陈到、刘辟以及管亥都在座。大商人糜纲因为正在病中,所以没有前来。

    糜纲这段时间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他前些日子又去了一趟北方,主要是为了和鲜卑换些货物,同时购置了一千多匹战马。刘备把西平的铁业交给他打理之后没过多久。糜纲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请孟建在全郡张贴榜文,说要将全郡上下的旧农具全部收购,同时以很低的价格卖出新的农具,如果农户没有这笔钱,可以以来年的粮食中的一部分相抵。

    这道榜文一张贴出去,全汝南都轰动了。因为之前的平价发粮,大部分的农户都有了足够的粮食,因此根本不用考虑今年的收成里有多少是要还粮债的,对更换好使的农具自然是双手欢迎。这股风潮一出现,就连那些有些迟疑的农户最后也都怦然心动,投身到这个更换的事件中来。

    在张贴榜文之前,糜纲已经预备好了不下数千把汉犁,但榜文张贴之后的三日之内,这数千把汉犁便售之一空,糜纲吓了一跳,赶紧让西平的所有冶坊立即将收上来的农具上铁制部分取下来,回炉重造。有些实在不能回炉的,糜纲也没有浪费,他全部收集起来,却没有说要用来做什么。

    在冶铁工坊夜以继日的赶工下,又有数千把汉犁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铸造完毕,总算暂时满足了一部分农民的急需。

    汝南的“三馆”在糜纲的资助下都已经顺利建成,铁业馆就在西平,很多好的锻造方法被提出来,民间铁匠师傅们的高超手艺在这个平台上各放光彩,谁都不愿意被比下去,结果收益的就是馆里的学子。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农业馆和盐业馆,而三馆最终的成绩则直接体现在产出上,直观的增长虽然还没有让那些私底下批评三馆“奇技淫巧”的人彻底闭嘴,但是声音已经越来越小。

    伴随这些的还有一个巨大的改变,汝南的人口已经一跃成为豫州第二,而且增长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大商人,长袖善舞的糜纲也算是见过很多治郡清平的能吏,但是汝南的飞速发展还是在他的想象之外。刘备“稳固人口,推广汉犁、修建学馆”的思路以巨大的成绩证明了自身的正确性,而孟建也以他的处事老道赢得了百姓以及上下官员们的尊敬。

    就在汝南发展的形势一片大好时,糜纲忽然病倒了。

    …………

    糜纲没有参与的情况下,糜竺成了糜家的代表。

    听完了典韦说得陈留经历,糜芳与管亥顿时忍不住骂了起来。陈到和刘辟并不开口,但是紧皱的眉头已经显示出他们内心中的真实感受:熟悉陈到的人都知道,这个貌不压人的将军其实极有主见,是标准的外和而内刚的人,如果惹到了他,那就不是什么小事了。而孟建和糜竺始终一言不发,只是很认真的听,很冷静的思考。

    糜竺虽然在处理事情的很多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孟建,但他遇事冷静,能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让糜纲十分的放心。

    “这件事先不要告诉主公,”孟建想了半天,最后缓缓的开口道,“眼下主公已取得长安,听闻即将前往宛城,如此看来,荆州之战不免,我们不可让主公分心,此外,我们还要抽调一支兵马前往宛城,助主公扫平荆襄,依在下之见,白耳队最为适合。”

    典韦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他看了一眼坐在身旁赵云,却见赵云有如老僧入定,什么反应也没有。

    “子龙,”典韦推了推赵云的手肘,“你说个话啊。”

    赵云抿嘴一笑,“放心,这次你与叔至同去,不过切记主公安危第一。”

    “你难道不去?”典韦眼睛瞪得溜圆。

    “我去?”赵云无可奈何的一摊手,“主公让我坚守汝南,你说,我能不能去?”

    **

    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