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一百四十章:三个人选

第一百四十章:三个人选

    只是片刻的工夫,貂禅与几个丫鬟出现在门口,后面跟着老家人潘丁。

    “父亲大人,”貂禅看见王允骨瘦如柴的样子,哽咽的轻唤了一声,眼泪水立刻盈满了眼眶。

    “莫哭,老夫不碍事,”王允微笑着劝解道,“这下好了,你和玄德都来了,老夫也就放心了。”

    貂禅走到刘备身前,盈盈下拜,算是向自己的丈夫行了礼,接着转身来到榻前,看着王允泫然欲泣。

    “禅儿,岳父大人不碍事,”刘备轻轻拍了拍貂禅的手臂,微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刘备又道,“岳父大人与禅儿好久未见了,备去院中走一走,禅儿陪伴岳父大人说说话吧。”说完,他提步走出房间。

    王允知道刘备其实是要静下心来考虑一下眼前的危机,也不好催迫什么,只好与貂禅在屋中说起别后的事情。

    刘备来到院中,琢磨了一会眼下的局势,决定暂时不回厅里去找荀爽,而是径自去外间找徐庶。

    徐庶正和太史慈说话,见刘备一脸沉郁的来找他,吓了一跳,以为王允病得不行了,正要开口说话,却被刘备拉着往院中走,同时就听刘备嘱咐太史慈道,“子义不可让人往后院来,我与元直先生有要事相商。”

    太史慈虽然与刘备相处的时间还不长,但他已经知道自己这个结拜兄长遇事不慌,象今天这么举止失措的情况还不多见,想必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当下毫不犹豫的应道,“主公放心。”说完话,他移步来到通往后院的门边,假意欣赏旁边的画卷,眼睛却同时观察着厢房与门进,全身都在戒备之中。

    刘备拉着徐庶来到后院,不等徐庶说话,先就一口气将王允刚才告诉他的话说了出来,至于陈后放人的事也无一遗漏。

    “主公有何打算?”徐庶听完也不惊慌,他笑吟吟的看着刘备,似乎全没将眼前的危急放在心上。

    “本想回汝南募集兵马,只是眼下司徒大人病重,使我进退不得。”刘备心头雪亮,知道徐庶已经有了应付之法,因此他虽说的彷徨无主,但心里终于塌实下来。

    “主公何以戏我?”徐庶哈哈大笑,“眼下主公兵马虽散布于汝南、弘农、长安与宛城,但主公又何惧陈耽、张角之流?这京师看似凶险异常,庶瞧着也不过是一马平川之地罢了。”

    刘备更无怀疑,赶紧躬身说道,“既如此,就请元直为我指点迷津。”

    “主公莫急,”徐庶不答反问,“敢问洛阳现有兵马几何?”

    “不过万余。”

    “其中宫禁之卫有几何?”

    “十之六七。”

    “这就是了,”徐庶笑道,“以陈耽之能,最多不过操控千余人,其他如太平道者,在此城中不过数百人。若是伏击一处,虽未尽善,却也勉强,但远不足以挟天子以改朝纲。因此,陈耽必定不敢硬来。即便陈耽可控的兵马已可动摇全城,却也不敢对主公及司徒大人轻举妄动,否则弘农、长安与汝南三处兵马一到,陈耽必难自保。主公既不愁陈耽发难,则都乡侯曹操与鲜卑和谈究竟结果如何便举足轻重:若成,主公须急发兵往陈留,不但可扣住陈耽之子陈后,更须尽快击败河北袁绍,则鲜卑与乌桓三族必不敢轻出,主公趁势兵出彭城,务使淮东、北两地尽收于囊中,至此可与三族会战于并州。”

    “若是不成又该如何?”刘备听出了端倪,觉得徐庶似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曹操和谈是否成功上,不免心里不塌实起来。

    “那也无妨,”徐庶笑道,“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既然陈耽、张角之流不敢硬来,主公何不在他们的外围上做点工夫?”

    “元直说的是,是备糊涂了,”刘备不好意思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厦之将倾,一木难支,没有照应,谅他们反不了天去。”

    “主公不是糊涂,是关心则乱,所以庶才请主公静下来。”徐庶笑着开起了玩笑。

    不可否认,徐庶一语道破了刘备现在的心情:王允病重,貂禅又已经到了洛阳,而甘云萝只怕这会早已经到了,也就是刘备的家小全都在洛阳一隅之地,刘备如果还能平心静气那就是扯淡了。好在徐庶心清如水,马上帮刘备分析出了利弊得失,不然很可能会一步错、步步错,最终一败涂地。

    “依元直之见,陈耽外围之人该如何解决?”

    “主公不必知道究竟有哪些人,只要使动三个人,便可立时让这些人土崩瓦解。”徐庶不急不忙的伸出三个手指头。

    “还请元直指点。”

    “其一,请蔡邕大人往说谏议大夫刘陶。刘陶此人醉心权术,虽忠而不正,之所以倾于陈耽,不过恋栈袁绍许之高位。倘若让他得知何颙有鲜卑血亲,则即便曹孟德未能说动鲜卑,刘陶也会与陈耽离心离德,何况此人忠于宗室,岂能坐视太平道为乱?”

    “只是此人有何用处?”刘备皱着眉头问道,在他心目中,这个刘陶纯粹就是一根墙头草。

    “主公莫非忘记了,此人乃是京畿之中享以宗爵之人,虽不及主公,却不下于刘焉与刘表。方今四海观望,无非京畿之中宗室之人甚少,即便刘虞心向主公,却也还是挟地观望之局,此刻能有人代主公登高一呼,历朝老臣之后必持言慎重,至少不会轻易倒戈到袁绍那一边去。如此,此战乱祸延必小,伤及不到我大汉根本。”

    “元直说的甚是,”刘备连连点头道,“则第二个人是谁?”

    “侍御史桓典,”徐庶不假思索的说道,“有此人周旋,河北一地必不安稳,袁绍难保疲于奔命,则牵制之力愈弱。”

    “只是桓大人已经周旋数月,始终不曾有何结果。”刘备叹息道。

    “虽知其道,不得其法,奈何。”徐庶忍不住笑了起来。“遍查我大汉各州郡,其名门大族之力实不可轻忽,而恒御史只知散播传言于百姓之间,能有何用。”

    “恒御史也是有苦衷的,”刘备摇头道,“袁绍对各郡大户查得甚紧,实在无计可施。”

    “这有何难,难道洛阳城中没有游学子弟?”徐庶笑着看向刘备道。

    “说得是,”刘备眼睛一亮。自从战事一起,洛阳城中的游学子弟便不得不滞留在京,虽然后也有不少机会让这些子弟回去,但是荀爽却不放心他们会回去说一些洛阳城的虚实,一来二去,这些子弟便困在了城中。不过这些子弟大部分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本来就对洛阳的几个大儒甚感仰慕,比如卢植、蔡邕,另外,刚吏桓典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第三个人又是谁?”刘备好奇的问道。

    “此刻正在前厅等着主公的那位。”徐庶说完,手指向前厅的位置。

    “荀司空?”刘备愣住了,他绝没想到徐庶会推荐这个尴尬人。

    **

    连续出差了几天,不好意思,这会是第一章,晚上争取再出一章。不好意思要票,大家先看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