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逐浪2006 » 第八章 寻找那可能几十倍利润的无本买卖

第八章 寻找那可能几十倍利润的无本买卖

    因为是寻常周六的关系,车上的并不多,只有一半左右的位置坐了人,王卓仁随便找了个靠窗位置坐了下来,脑子里思考着接下去的策略。

    老爸给的3000块钱,暂时先不去报名了,反正在暑假以前去报考,都很简单。

    即便是暑假以后麻烦了点,以他十几年的老司机经验,通过正常考试并不难,目前还是赚到第一桶金最重要。

    若是能按照高中同学堂哥的价格拿到两三块的货源,那么可以先预订个3000根项链,按照最低80的价格卖出去也能拿到24万。

    四舍五入,基本上就是无本买卖,真正的一本万利。

    之后再赚个几手,赚足了200万左右就可以收手,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这个行业并非长久之计。

    有了启动资金,无论是买股票囤着,还是做点什么生意,都可以改变前世的轨迹,实现普普通通的财务自由。

    “人生啊......”

    想到以后的美好日子,王卓仁看向车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都觉得其中充满了善意。

    客车在途中停停走走,时间过得有些慢。

    迷迷糊糊睡了一阵,醒来的时候,王卓仁发现客车已经开进了康永的客运东站。

    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上午十一点零二分,王卓仁在车子停下之后,便快步下了车。

    刚好看到一辆要去诸象镇的班车要离站,王卓仁快跑两步挥了挥手,司机很是体贴地停了下来,让他上车。

    “给。”

    把两块钱递给车门边坐着的收票员,王卓仁就近找了个靠窗位置。

    下车之后,王卓仁来到电话亭里买了一瓶矿泉水,看着那售卖手机号码的牌子,随口问了一句:“老板,手机卡多少一个?”

    “30块一个,里面自带20块话费。”

    “给我来一张。”

    买了张不用绑定身份证的号码卡,王卓仁用不紧不慢的速度换了上去。

    买卖这个‘万能项链’,有备无患稳一手。

    诸象镇那边有很多小加工厂,上辈子王卓仁听陈威堂哥说起,也是在那边的小作坊里进的货。

    只听说在靠近夏吕村的边上,当时王卓仁没有细问,只能靠运气去问问,哪家能做出来。

    “老板,您好......”

    “这个做不了。”

    “老板,您好......”

    “做不了。”

    “老板在家吗?”

    “不好意思,这个做不了。”

    “那请问您一下,您知道哪家能加工这个钢珠吗?”

    “不清楚,你自己去旁边问问。”

    ......

    一个半小时后,饥肠辘辘、满头大汗的王卓仁手拿一张皱巴巴的打印纸,站在一排低矮的小厂房面前,咽了咽口水。

    就在之前的大半个小时里,他已经询问了二十几家小作坊,对方都没法加工这样的项链珠子。

    工业区靠近村子的一块区域,全都是一二层楼的民房,粗粗一看,至少上百家。

    他的记忆里,只记得陈威堂哥说是这一带的某个小作坊订货,却是没提起过哪一家。

    盲目地过来询问,多少有些草率了。

    不过,人都到这里了,大不了一家一家地问过去,花费不了一天时间。

    相比于即将获得的第一桶金,一天时间算得了什么。

    初战告负,王卓仁只能先去找个地方解决吃饭问题,再从长计议。

    “老板,一碗馄饨,一个烧饼。”

    找了家馄饨店,王卓仁随便要了两样食物。

    做某件赚钱的事情很少一触而就,需要的是耐心,前世起起伏伏的王卓仁倒是没有太多的失望。

    办法总比困难多,难道活人还能给鸟憋坏了不成。

    “小伙子,你这是找加工厂吗?”

    送上馄饨烧饼的时候,中年店老板看到桌子上那张有些皱的纸张,随口问了一句。

    在这工业区开馄饨店,多多少少懂一点加工。

    “是啊,上面领导安排下来的任务。”

    听到店老板的问题,王卓仁眼前一亮,却没有直接开口问起对方。

    馄饨店老板肯定认识周边的小作坊老板们,自然也清楚各家小作坊的手工能力,他之前是进入思想误区了啊。

    不过,套话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平白无故的,对方凭什么帮他的忙,就因为一碗一块钱的馄饨和一块五的烧饼吗?

    别搞笑了!

    “看你年纪不大,这么快就出来工作了?”

    看着王卓仁的年轻模样,这个时间点比较空闲的中年店老板好奇地问了一句。

    “没办法,在学校时不努力,只能早点出来赚钱。老板,你孩子也不小了吧,学习成绩怎么样?”

    “刚上初中,顽皮得很,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

    “我当年也是年少无知,光顾着玩了,现在才发现,倒是有点晚了。”

    “唉,人不就是这样,我也后悔小时候没好好读书呢,不过那时候我们是没钱读书......”

    和馄饨店老板一直闲聊了二十来分钟,不紧不慢的王卓仁付完了钱,才开口询问:“老板,你知不知道附近谁家能加工这个吗?我在这附近找了大半天,都没合适的。”

    “加工钢珠的,我倒是知道几家,就是不知道和你这个一不一样。”

    看了下那张纸张上的图案,感觉和这小年轻挺投缘的中年店老板摇了摇头,不太确定地说道。

    若是陌生人来问,他可是懒得回答,反正不是他赚钱。

    “老板,您跟我说说,哪几家可以加工钢珠的?”

    对于店老板的谦虚,早有准备的王卓仁毫不在意,虚心请教。

    他之前铺垫了那么久,陪着对方忆苦思甜,可不是为了白白浪费口水。

    “我大舅子家就是加工这个的,哝,前边往右,巷子里第三家,门口停着一辆三轮车的就是。”

    面对年轻人的提问,中年店老板也是很实在地给对方指明了方向,顺便再点了一下其余几家的大概位置。

    “谢谢老板。”

    没想到还真是柳暗花明,王卓仁快速吃了一下迟来的午餐,便起身走向对方的大舅子家。

    走到门口大开着的砖瓦房,里面大概100多平,几台大小不一的机器摆在角落,地上还堆着不少原材料。

    看着空无一人的房子,王卓仁随口喊了一句:“有人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