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邦争霸 » 第4章 氏族规划

第4章 氏族规划

    李恒得到了自己的氏族和封地后,面对着残破虚弱的氏族,开始苦思如何发展。

    通常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俗话说得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个地方如果还在饿着肚子,即使强行发展工商业变的富裕了,也会受制于人。就像盖房子时没有打好地基一样,根基会不稳。

    铁松谷面积很大,不过适合耕种的土地很少。靠着河边的平地不多,雨季的洪水经常冲毁淹没河边的庄稼。而且山势陡峭岩石很多,山谷两侧的土梁面积也不大。土梁还有很大坡度,降水少的时候容易因为干旱减产。河边和土梁的土地,里面还有很多石头,土地也不平整。高的地方容易旱,低洼的地方容易涝还有盐碱。

    铁松氏族占据了青松河的一段和整条铁松谷,在铁松谷的里面,还有一条铁松溪,水源并不缺。青松河跟李恒落水的那条无名河一样,都有十几米宽,就是铁松溪也有一丈宽,这还是平时的水量。在铁松溪上游,还有一个几十亩的湖泊,就在山洞旁边不远。氏族的人经常在里面洗澡游泳,里面还能捕鱼。铁松湖附近有氏族一半的耕地,提供了多数的鱼获。

    根据李恒的估算,青松河两岸虽然平地不多,但几百亩总是有的,不过一半的土地容易被水淹。铁松溪两岸同样有几百亩土地,不过大半容易被水淹。山谷两侧的土梁也有几百亩,不过坡度比较大树木比较多,不容易开垦,而且容易干旱。

    以前的氏族有五十多口人,耕种了一百多亩地。其中大半都是种植鸟谷,少数种植瓜果蔬菜。每年通常收获一万多斤鸟谷,一万多斤瓜果蔬菜。这些收获除了留足籽种,缴纳贡赋,只能解决半年口粮。

    在烂柯山区,小部族是要给大部族缴纳贡赋的,而且往往很沉重。青松部落只有五十多户,三百多人口,在烂柯山区只是一个一级部落。青松部落的前身叫玄鸟氏族,属于青松河下游的雄鹰部落,也一直给雄鹰部落缴纳着贡赋。

    雄鹰部落有一百多户,七百多人,属于二级部落。但是雄鹰部落仍然要给比他强大的部落缴纳贡赋,任谁也无法改变,除非你的实力强大到无视规则。整个烂柯山区只有三家五级部落,人口达到了几千户,两三万人口,他们都是不用缴纳贡赋的。

    铁松氏族经历过这一次劫难以后,人口从五十多降低到了十几个,加上几个驻守的丁壮也只有二十人。原来种下的一百多亩土地,粮食已经够吃还能有剩余了。

    不过李恒仍然不满足,万一人口又增加很多,不是又不够吃了。他又开始谋划着再种一些土地,毕竟生活在这个年代里,粮食总是越多越好。如果有了粮食,可以招揽一批人口,增加氏族的实力。

    在烂柯山区,部族扩张不一定要依赖血缘关系,很多部族并不看中这些。事实上多数部族都是吸收其它部族人口壮大的,不管你是去偷去抢,总之你只要能养活大家就行了。制约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食物,而不是部族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过于看重血缘,等到别人发展起来的时候,你就会被灭族。

    大家都在迅速发展,而你还在原地踏步或者缓慢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会被消灭。谁能先一步发展起来,谁就是英雄,谁被淘汰,谁就是狗熊。失败者不会受到任何怜悯,史书上的你也都是负面的,因为你失败了。

    部族里面的四个老人,两男两女,是两对夫妻。两个老头其中一个是氏族的祭司,一个是氏族的大匠。他们能够活下来,还是因为职位的原因。祭司有自己的山洞,离氏族的山洞很远,才能逃过一劫。大匠是人老成精,第一时间拉着老伴进入了氏族山洞最里面,隐藏在了一个缝隙里面。山洞里面还有几个支洞,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

    他们都是李恒的爷爷那一代的人,是爷爷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一个管理着氏族祭祀,一个管理着生产生活。所谓的大匠,并不是说他是手艺人,会木匠或泥瓦匠。而是生产生活都归他管理,就像村庄的村长,管民政的。而且因为他的年龄大懂得多,生产生活上的东西没有他不懂的,属于全面手,所以才叫大匠。

    李恒领着大匠在青松河和铁松谷里转悠了一圈,做到了心中有数。于是他开始安排预先设定的第一个目标,烧制一个煮饭的陶锅。现在想吃饭太难了,把几个没有打碎的水罐全用上,才能给大家做一顿饭出来。

    李恒前世的家里是烧陶瓷的,后来厌倦了那种生活,才来到城市。谁知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高不成低不就。找了几个月工作,钱用完了,只能去送外卖。然后就被汽车撞医院太平间里面去了,早知道就老老实实在老家烧陶瓷好了。

    附近的地势和土质都看过了,没有发现高岭土,不过发现了几个一人多高的大蚂蚁窝。有了这个也行啊,烧制太复杂的器皿不行,烧几个陶缸煮饭吃总没问题。据大匠所说,在整个烂柯山区也没有几个部族能够烧制陶器的。如果烧制出来,可以拿去做交易用,以后做生意就有货物了,相当于氏族的工商业已经起步了。

    说干就干,反正目前氏族没有别的事情做,李恒就把所有人都叫了过来。拆蚂蚁窝的,把土砸碎的,打水的,活泥的,捡柴的,砌灶的,烧火的。大家忙了半天,总算是做了几个陶缸出来,顺便还一起弄了一些陶罐,陶碗什么的出来。想要烧制,还要缸坯什么的干了再说。

    吃饭的家伙是有了,不过饭还没有着落。李恒想继续种地,手里的粮食就不能吃了,要留做籽种用,只能想办法去弄别的东西吃了。现在的粮食刚刚种完了,如果赶种一些粮食,还来得及。这里的气候属于亚热带,粮食甚至可以一年两熟的。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小麦和水稻,也没有玉米,既不能玉米和小麦轮作,也不能稻麦轮作,更不能水稻年产两三季。

    这边的鸟谷都是春种秋收的,不知道能不能越冬种植。不过据大匠所说,鸟谷是有早熟品种的,春种夏收还能再种上一季菜,不过鸟谷还需要提前催芽或者育苗。早熟的品种还可以晚播或者夏播,也能成熟,不过夏播也需要催芽或者育苗,春天也能种一季菜。

    麻豆,红瓜,青参什么的都是春种秋收的,沙芋可以春种秋收,也可以夏天剪蔓种植,不过结的比较小。割菜却一年里什么时候种植都可以,冬天也能生长,只是长的慢一点。割掉以后不要一个月,又可以割下一茬。

    而最神奇的是,鸟谷既可以像大米一样煮饭吃,还可以磨面做饼。煮饭的时候没有大米口感好,但比麦饭要好。做出来的饼比麦饼晶莹,还可以发酵做馒头。

    这边还有一种农作物,叫做玉麦,亩产比鸟谷要高,不过吃起来有些苦涩的味道,所以很少有人种。但是却可以用来喂牲畜,不过烂柯山区里面的牲畜比较少,只有驼马,羚牛,驴羊,和狗头猪几种。

    根据大匠的描述李恒才知道,驼马背上有驼峰,羚牛比牛小很多,还长着羚羊角,驴羊体型很大,还能爬峭壁,狗头猪不仅咬人还吃肉,野生的可以捕猎很大的动物。

    驼马主要用来骑乘和耕地,羚牛不能耕地只能吃肉,驴羊主要用来在山里驼载,狗头猪主要用来捕猎看家,也可以用来追踪。如果吃肉的话,这边都是养犀头鹿,而且犀角也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