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民之治 » 第五三章 山城之制

第五三章 山城之制

    山城产业众多,获利之巨让人侧目。为此吴巨侠将山城国营的产业净利所得两层给了皇家内库。刘备本来对此并未在意,宋国一年财政收入三千万贯,其中三百万贯划拨内库,其余归入国库。

    可是当第一个月,山城派人送了一百万贯送入内库时,刘备震惊的下巴都快掉了。急忙派人询问可是弄错了。吴巨侠告知因自由贸易区新立,导致商贾云集,所以本月获利剧增,之后应该不会有如此之多,但每月五十万贯肯定是有的。

    即使如此也震得刘备久久无言,户部、工部、兵部六部集体不断向皇帝哭穷。不是官员薪奉未足发,就是水利年久失修,要么就是战殁伤残士兵抚恤不足,要么就是装备陈旧需更换山城制式的,总之理由五花八门。

    就连视为左膀右臂的内阁大臣诸葛亮和刘伯温,此时亦保持沉默,不敢言语,实乃众意难违。虽然后宫吴皇后及诸妃百般不愿,言后宫一直清减。但最后刘备还是不得不承诺,一层划归国库才得以平息。

    “山城商贾之事却与众不同!吾观之数日,山城之主所行诸事皆为流通。这山城今日之境况,与其大兴商事是离不开的,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吴城主运筹之功。山城起始是茫荒之地,山民虽众,皆各自苟活于山野之中。吴城主天纵奇才,改良制盐之法。以精美廉价之盐为基,建商业街促山民货物流通。改良耕种工具、制水车灌溉利器、施精耕细作之法、择精良物种,诸般施为,大大提高了山城农业产出。农业之兴吸引了更多狩猎之山民下山耕种。物产丰盈,温饱不渝的山民自然需求增。进而刺激商业需求,商业兴则工坊兴。加之山城精工之术冠绝天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环环相扣,方有山城今日之势,吴巨侠功不可没!”诸葛亮观察多日,对山城种种所见感慨道。

    “爱卿所言不虚。山城之事,吴爱卿曾与朕深谈。其言山城今日之势,士农工商缺一不可,故山城四民无高低之分,唯职业不同尔。士者调理阴阳,农者衣食父母,工者制造改良,商者汇通天下。四民者仿若人,士为头,农为躯,工为手,商为足,缺一不可。”刘备闻吴言四民之论,与众人道。

    “吴巨侠济世之能天下无出其右者!山城之制其独特之处颇多。土地为国有,民仅有使用转让之权,无买卖之权,固富者无兼并土地之能事。农兴,物产丰盈,未免谷贱伤农,行保价法,固根基。商工兴盛,造就了大量手工业从业者,未避免压迫剥削过剩,又制定最低时薪制。且重要支柱产业盐、铁、茶等国营,商人可从事贩卖,然无有定价之权。兴学重教化,山城之民皆有求学之路。重法制,兴而不乱。还有什么医保制度、养老金制度、商业保险等等闻所未闻之制。其诸般施为,皆为限制垄断兼并,缩小贫富之差,保障山民老有所养、少有所学、残有所依,自是国富民安,依其所言为小康之世也。”诸葛亮继续言道。

    “吴巨侠之能,朕亦钦佩!然其所为,皆因山城因其而起,乃如空白之纸,其可信手涂鸦。然山城之外,利益纠缠,盘根错节,其法虽利然欲推行,必是困难重重,冒天下之大不惟!知难行易,顾虑重重。”刘备闻言叹道,改革之艰难,历来可见,一着不慎则天下大乱,值此元国虎视眈眈之际,一动不如一静。

    “陛下,吴城主言其不欲行那改革之难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其年岁甚轻,不急于一时。”诸葛亮笑道。

    “山城之事一时之间怎能厘清,且不说此事。美酒佳肴,伴以世外桃源之景,诸君怎可不尽兴。”刘备举杯对众人道。

    “俺粗人一个,理不清那么多道道。但山城之繁华,山民之富裕,精神气都明显有别于其他之地。不论是都城杭,还是富庶的江东吴郡,从未有山城这种自由之感。何曾见过士子于田间、工坊操行贱业名曰社会实践。清扫之老者竟敢对着乱抛杂物于道的官员高声喝骂,并罚其铜钱。军士不练杀敌武艺,整日负重奔行、列队站姿。奇奇怪怪,却又让人觉得舒心,本该如此之怪感!”许褚也挠头言道。

    “哈哈!汝之言,虽不明,然正中要义。山城之事,实乃我朝之未来!只是不可急于一时,需缓缓图之。”刘备闻爱将言语笑道。

    “喝酒,如此美酒怎可不一醉方休,俺可是盼这一顿久矣!”张飞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好好,喝酒,喝酒。莫在言他。”诸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