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民之治 » 第六四章 前明之音

第六四章 前明之音

    杜甫一诗惊山城,一句国破山河在,顿时激起了前明过来的民众的故土之心。

    欧阳修闭门不出,吴巨侠都被拒之门外。市井见突然流传出许多忧国忧民的诗词,军中诸多前明将领更是喊出了杀回故土的声音。

    山城势力辖下,现在人口已达百万之巨。其中山城本地人口大约四十万,外来人口占据六十万之巨,而外来人口中前明难民大约有四十万之众,已与本地人口持平。面对突如其来的前明之音,吴城主谨慎之见,紧急召开了山城府大会。关羽也被紧急从自由贸易区军营驻地召回。

    “杜甫一诗惊起前明万众之心,现在山城人心动荡。吾一直以为诸般政策施为之下,定能安前明诸人之心。今日方知想当然尔,故土难离,家国难忘,实乃华夏民众之心,人之常情。张老,事已如此,汝说说如何是好?”吴巨侠望着诸人,无奈感叹一番。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感怀故国,怀念旧土,乃人之常情也。”张良老神在在道。

    “吾亦知道民心不可违,况山城民为贵。然此事若不处理得当,怕影响山城稳定,无论如何山城稳定繁荣之大局不可影响,山城是所有山城之民的山城。”吴巨侠无比坚定地言道。

    “二弟,军中之事勿需担心,虽有北伐之音,但吾自会安抚,山城之安危是山城军第一职责!”关羽自信言道。

    “有大哥、三弟在,军中吾自不担心。且山城军军律森严,山城军非一人一将之军,乃山城全体民众之军,这点自信吾还是有的。”吴巨侠闻言道。

    “城主其实勿需担心过甚。难民初到此地,衣食住行皆安排的井井有条,人人皆有事可做。劳有得、病有医、少有学、老有养、残有依,此般生活比之从前乃天地之别。臣虽前明宰辅,亦不得不承认山城远甚明。民虽怀念故土,但绝对更加珍惜今日生活所在。纵有蛊惑之人,亦绝不可能成事,民心亦感山城之恩。”张良冲着吴巨侠郑重一拜道。

    “同为华夏一族,自当如此,张老不必行此大礼!”吴巨侠摇手道。

    “城主之意,是担心前明之音泛起,引起朝廷不安,可然否?”张良继续道。

    “张老明察秋毫,陛下还在山城,若此事任其发酵,怕会影响山城特行州之策。”吴巨侠担心道。

    “此事易尔,既然堵之不宜,不如转移视线。闻城主欲建山城剧院,如此新鲜事宜,若举办得当自能引民关注。”张良笑道。

    “张老所言有理,既然堵不住,那就搞点大事转移大家注意力,时间长了一时之议自然淡了。在让文摘弄点奇闻轶事,人皆有八卦之心,娱乐精神,总不能时时忧国忧民。”吴巨侠听了张良的话,立即想到这不就是前世媒体最擅长的制造热点吗!

    想到这,立马让工务司加紧剧院改造事宜,命礼务司抓紧剧院人事筹备。杜甫一首诗能掀起滚滚民意,自己剧院和文摘在手,转移民众视线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之前自己太顾及刘皇反应,陷入了知见障了。

    “那诸位皆散去各行其事,工务司、礼务司剧院之事尽快落实。”吴巨侠挥手散会道。

    众人自去,吴巨侠带着憨子回到老宅书房,提笔刷刷写起来:“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一曲沧海一声笑写罢,对着门外喊道:“憨子,随我去李大家处。”

    “哥,你这是又给李大家写情诗了!不怕公主吃醋啊!”

    “滚,你知道个蛋!”

    “俺知道,你看李大家的眼神就跟俺看翠花一样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