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集邮风云人物 » 80、《关于——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80、《关于——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集邮轶闻】

    80、《关于——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作者:顾雪林

    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11年1月15日在北京举行。

    该年会和研讨会由北京(科学、影视、新闻、外邮)四方集邮协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集邮家王渭主持。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顾雪林、集邮家张林侠、集邮家刘玉平、《集邮》杂志主编刘劲、《集邮博览》杂志主编刘生平、《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万里长城》主编郑严等嘉宾出席了研讨会。

    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巧慧为年会和研讨会的召开提供了高档舒适的会场和会务接待。

    北京著名书法家张石奇为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赠送了书法作品。

    研讨会上,共有6位会员先后发言:

    北京宣武区集邮协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顾问、集邮家张林侠在《未来学与集邮未来学》的论文中提出:“我们在对集邮未来研究论述中,因以引导集邮活动健康发展为主,力求避免对集邮活动产生种种消极影响,这应是我们研究的宗旨。”他认为,人类对邮票的爱好与收藏,就像人类爱好收藏文物古董一样,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北京(科学、影视、新闻、外邮)四方集邮协会副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顾雪林在《邮品拍卖和独立的集邮组织将是集邮组织未来发展的热门——用集邮未来学的观点探讨集邮和集邮活动发展的未来》的论文中提出:“集邮未来学是研究人类社会集邮活动未来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以集邮活动的未来为研究和实践的科学。中国集邮未来学是重点研究中国社会集邮活动未来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他认为:“旧的集邮舞台上的‘帝王将相’将纷纷退出历史舞台,新的集邮舞台将由一代又一代集邮新人(年轻人、老年人、集邮者、投资者、有钱人、大款们)登台亮相。集邮事业将更上层楼,展现出新的、具有开创性的历史风采!”

    《中国集邮报》记者、集邮摄影家王宏伟在《当前民间集邮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五大问题》的论文中分析说:“当前民间集邮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是‘资质’问题、‘无政府状态’问题、‘活动’问题、‘会费’问题和‘会刊’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民间集邮组织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不远的未来,民间集邮组织将由现在的官办集邮组织的补充,发展为与官办集邮组织同时存在,并将承担更多的集邮活动内容。”

    北京(科学、影视、新闻、外邮)四方集邮协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集邮家王渭在《集邮组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构想》的论文中分析说,我国目前集邮组织大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完全是官办。好处是可办一些大型集邮活动,缺点是为集邮者服务的意识差些。集邮家在其中往往担任副职,作用多半是参议。第二类半官半民。在这类集邮组织中,集邮家往往能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第三类集邮组织完全是集邮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集邮协会。这类组织这十年间蓬勃发展,自筹资金、自办活动,有的还自办刊物。这类组织的活动组织能力、公信力和团结凝聚力决定了它的寿命和兴旺程度。他认为,在未来,前两类集邮组织还会长期存在,但应当与时俱进,改革前进,减少虚设职位,加强为集邮者的服务功能。第三类集邮组织将突破重重障碍,更加生龙活虎地发展壮大。

    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集邮家贡立江在《我对集邮未来学的看法》的论文中指出,以四方集邮联合会发起成立的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其诞生标志着一门崭新的研究人类社会集邮未来的学科正式确立,这必将在集邮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研究会将任重而道远。他说,从研究会的组成成员来看:“有新闻记者的敏锐目光,科学家的大脑思维,电影人的明星效应,外国邮票研究家的丰富知识。一群集邮文化人扎堆儿,有志者,事必成!”

    北京影视界集邮联合会会长、北京(科学、影视、新闻、外邮)四方集邮协会副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副会长岳晓湄受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员、集邮家吕凤翥之托,代其念论文《未来集邮和网络集邮》。吕凤翥在论文中谈到,互联网的出现,为集邮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平台。网络集邮会影响未来集邮的组织形式,未来的集邮组织形式应该是专题化、网络化和小型化的。网络集邮将会改变集邮人收集邮品的渠道,密切集邮人之间的联系,加强集邮信息的沟通。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集邮信息库,建设集邮网站,制作虚拟邮集,甚至举办网络集邮展览。网络集邮展览没有时空限制,可以随时观看欣赏。

    ((2011-01-26)

    附: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题:

    新华社记者卫敏丽

    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年集邮者人数下降的趋势,给集邮事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不少集邮爱好者对此忧心忡忡。但也有集邮专家对“谁是未来的集邮者”这一问题持乐观态度。

    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集邮专家顾雪林21日对记者说:“年轻人、有钱人、老年人、投资商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集邮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集邮未来学、新型的网上集邮展览、集邮博客、邮票网络购买等都将兴起。”

    “当然,前提是邮票发行要创新、集邮活动要创新、集邮组织要创新、邮票交流要创新。”他说。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邮票的使用出现了难以遏制的下降,逐渐淡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视野。

    “家里有十几年没有收到任何来信了,单位来信,也从每天最多时的几十麻袋,到如今的十几封。”顾雪林说,“现在人们使用邮票的途径很少,一方面个人寄信较少,单位寄信大都统一支付邮资,无需购买邮票;另一方面,目前人们惯常使用的特快专递等业务也不使用邮票。”

    在邮票的邮资功能逐渐退化的同时,它的文化属性却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个性化邮票走俏。有媒体报道,超女冠军李宇春个性化邮票的发行,曾经牵动了无数“玉米”的目光,形成非常火爆的场面。

    “邮票是国家名片,同时也是地方名片,透过构思巧妙、印刷精湛的邮票,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变迁、风土人情、文化地理、风光名胜等,它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文化载体。几十年的集邮爱好的确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集邮专家郭铭说。

    目前,邮票还成为有市场明码标价、可以买卖的票证,成为公众的又一投资渠道,各种有关集邮的民间组织逐渐兴起,民间小型邮品拍卖也非常盛行。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我国民间邮市里,流通着价值近300亿元的邮票。

    令集邮爱好者们振奋的是,2010年,我国邮票出现了新一轮上涨行情。对此,顾雪林认为,这里面有邮商炒作的因素,也与社会上的投资者转向邮票市场有关。目前股市、楼市表现低迷,一些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老邮票。

    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记录历史的老邮票将是“物以稀为贵”,集邮将成为一种类似古董的收藏。

    经常参加民间邮品拍卖和集邮交流活动的集邮专家贡立江说:“目前,在我们集邮爱好者的圈子里,中年人、老年人多,年轻人少,男同志多,女同志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和女同志加入我们的行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