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在综武世界做科研 » 第三十四章、石碑出,大明亡

第三十四章、石碑出,大明亡

    殷叔崎吃完早饭,去山洞里面换回李佐丞。小李子吃了饭,又美美的补了个觉,醒来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桓林秋和殷沅沅又抓了几只兔子,把那个灶台也重新修整了,将陶罐架在灶台上,正在煮汤。殷沅沅说道:“如果这个铁锅没锈坏的话,我还能给大家做一道爆炒兔肉呢。”

    桓林秋笑着问道:“沅姐,你国公府大小姐,还会做菜呢?”

    殷沅沅傲娇的说道:“哈哈哈,什么大小姐啊,我们女红、烹饪从小都要学的。”

    李佐丞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道:“那有个铸铁的炉子,打铁的铁砧和大锤都还在,我这就来把它们修好。然后把那一堆枪头熔了,打个铁锅给你做饭用。”

    桓林秋又问道:“小李子,你还会打铁锅呀?”

    李佐丞笑道:“我可是制造学院的优等生,入学第一课就学打铁。今天卸甲归田,铸剑为锅。”说完又想起昨天的疑惑:“这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铸造兵器铠甲,也不知是什么人建造的?”

    桓林秋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上午休息的时候,我和沅姐抓兔子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石碑。来,带你去看看。”

    李佐丞连忙跟在两位美女的身后,穿过树林来到另一边的崖底。这里有几个小土包,像是坟堆,可能是隐居之人死了之后安葬的地方。其中一座小土包前面有一块石碑,只有一半露在外面,另一半被土盖住,如今已被桓林秋刨开。李佐丞凑近一看,只见碑上写着:

    “先帝于鄱阳湖战败,太尉张定边等拥立朕于武昌登基,再败后逃来此地,从龙之臣共计二十八人。吾等于此积蓄力量,只待天下大乱,再襄义举。然大明统治渐稳,国力日盛,终朕一生,未有良机。忠臣良将皆离朕而去,朕孤家寡人,复国无望,亦葬身于此。

    百年之后,有男女数人至此。此碑重见天日之时,天下大乱,大明社稷必将万劫不复。

    汉末帝陈理·德寿五十二年夏”

    李佐丞的历史学的还不错,但是本朝太祖是个穿越仔,把元末的这一段历史完全改变了。于是看向桓林秋,等她解释。

    桓林秋见他一脸迷茫的表情,觉得十分好笑,忍不住笑出声了,某些位置的抖动。把小李子的眼睛都看直了。他们的换洗衣服都在那天的大战中被打飞,逃的匆忙,也没有毛驴拉行李了,只能拣了一些必要的东西带上。如今两位姑娘都穿着第一天的吊带和热裤。

    桓姑娘生气的样子拍了一下小李子的脑袋,说:“把你的眼睛收好,别看呆了。”然后才讲解道:“此人是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当年被太祖打败后,与张定边等人逃到这里,一直打造兵器铠甲,想要复国。却没有机会,人都陆续的死了。当年陈理只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最后一个死掉,死之前刻了这个碑记录这件事。”

    李佐丞强忍着偷看的欲望,问道:“德寿五十二年是哪一年?”

    桓林秋算了一下,说道:“陈理继位是在鄱阳湖大战那年,五年之后太祖登基为大明元年。所以德寿五十二年是大明四十七年。”说完之后也是大吃一惊:“今年是大明一百四十七年,岂不就是石碑上说的‘百年之后’吗?”

    听到这里,殷沅沅也感到震惊:“他怎么能算的这么准?竟然能知道百年后我们几个人会来到这里。还说天下将要打乱,大明万劫不复?”

    聪明如桓林秋,一时也有些迷茫,摇摇头说不出话来。

    李佐丞仔细想了想,嗯,桓姑娘虽然冰雪聪明,但是仍然会受到古代迷信思想的束缚,不像我这种被马克思唯物主义洗礼过的新时代年轻人。于是解释道:“这个地方如此隐秘,只有等大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口才会多到把这里的资源也利用起来,所以百年之后早晚会有人来发现这里。而到了王朝的一百五十年左右,一般来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吏治腐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此时要么有人改革中兴,要么就是王朝衰亡。王莽篡汉、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耻大都发生在这个时间点左右。所以这家伙纯粹是不安好心,死之前故作神秘,挑动人心。顺便诅咒大明,满足他的报复心理。”

    殷沅沅听的似懂非懂。而桓林秋却眼神一亮,有一种茅舍顿开的感觉,说道:“小李子,你走错路线了。你来武学真是屈才了,应该去考科举,做进士,当宰相,说不定你就是中兴大明的那个人。”

    李佐丞呵呵笑道:“桓姑娘,过奖了,我也就是只会嘴里说说这些道理。实际上的治国理政啥都不懂,可干不来这个。”

    桓林秋又说道:“不,你真的适合。你能看透王朝弊端所在,只要去府县锻炼几年,熟悉了本朝行政系统的运行规律,就能够有所作为。”

    李佐丞忍不住道:“哈哈哈,林秋,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你现在完全是带着滤镜在看我,才觉得我很棒。”

    桓林秋不知道“滤镜”是什么意思,但是也听明白了他这句话的含义,顿时又脸红了,啐道:“想多了吧你,我只是觉得你学武太废了,不如改行。”

    李佐丞看她极限狡辩,努力挽回尊严的样子,笑嘻嘻的说:“哎,林秋,我发现你好像对官场这一套很感兴趣,也很熟悉的样子。”

    殷沅沅也连连点头:“对对,你连王翼之的履历都记得清楚。”

    桓林秋敷衍了一句:“都是被家里父兄影响的。别说这些了,我猜陈理和张定边肯定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我们四处找找吧。”

    吃过午饭后,三人干脆把整个山洞大厅和外面的树林都搜索了一遍。山洞大厅中,沿着最内侧的石壁有一排睡觉的土炕、做饭的土灶、储水的陶罐、炼铁的炉子。还有议事的木桌,历经百年已经腐坏,只剩下一堆朽木。在角落还有木头搭的两间房子,估计是给陈理和张定边居住的,也早已朽坏了。此外就是堆在一起的兵器、铠甲,基本也都锈的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