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黄昏的乡村 » 第十六章 过年十五

第十六章 过年十五

    北方乡村最愉快的莫过于传统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尤其在陈从政的村子里,过年十五的热闹是十里八乡广为知名的。小时候最盼望的时节就是过年,盼着着寒假的到来,紧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过年,那种期盼的滋润只有生于八零后的这代人能够理解。

    盼望着过年,到过年就有炮仗可以放了,有新衣服穿了,有大集可以赶,每逢年底,母亲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家庭美食,以备过年之需,蒸年糕、炸丸子、蒸皮渣,炸红薯,父亲会动手杀买来的活鱼,大公鸡,炸丸子出锅了,陈从政第一个会吃上一口,那种美味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过了腊月就是年,天气越来越冷,年味也就越来越浓,那时候浓厚的年味是现在不能够与之相比的。那时的年味,是心底深深的期盼;是内心深刻的喜悦;也是一种对来年的希望和期骥,生活虽然远不如现在物质上的富足,但所有人的心底仿佛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憧憬,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与现在陈从政内心从未真正开心过是个极鲜明的对比。

    大概从腊月二十左右,乡村的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起了准备,扫房子、打扫卫生,擦玻璃,把并不崭新的家具擦个干干净净。全家齐上阵,房顶、墙面、地上都彻底清扫,迎接过年的到来。大扫除完了,接下来的几天就开始蒸馒头,陈从政也会一块帮父母干活,大块的面团发酵后,用擀面杖手工压好,两个人来回压上几分钟,保证馒头的韧性,蒸出来的馒头会又甜又软,蒸馒头的时候也会做年糕、花卷和红豆包、肉包等,各种形状的馒头出锅后香气四溢,蒸馒头大概二三天的时间,蒸好馒头接下来的年前准备工作还有很多,开始用大锅笼屉蒸皮渣,炸丸子、红薯,陈从政最喜欢这会守在大锅旁边,一边看着出锅,一边吃。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基本上年货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本村书法好的老人写的对联,红艳艳的纸格喜庆,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剩下孩子自玩耍的时间了,放鞭炮是那会男孩最喜爱的一件玩乐,把成挂的鞭炮拆成一个个小炮,用点燃的香一个个放,或者点燃了扔出去,玩得乐此不疲。

    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上一顿年夜饭,一个人也不会缺席,那会还没有疫情,也不会远离,一家人在一起过年的时光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大年初一,按照农村的习俗,五点钟起床,还没起床就听见了此起彼伏不停的炮声,在早上吃完饺子后,家里的孩子们会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出门拜年,在天还没完全放亮的时候就兴奋地冲出了家门。去亲戚朋友家拜年,顺便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在出来的时候二毛、五毛、一块的数钱,偶尔有张五块、十块的“大票”甭提多开心了,仔细地将压岁钱叠好,装在崭新的衣服兜里,是最快乐和满足的时候。

    过了春节最盼望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了,那时候的元宵节可是农村的不夜之时,房源几十里的村子全部笼罩在一片欢乐祥和的元宵欢乐气氛里。

    陈从政所在的这个北方的村子里,元宵节的欢庆和各种民俗节目由来已久,具体什么时代传下来的,已不可考,但在陈从政的记忆里,从记事起就维持着这样一个盛大而热闹的节日。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村子里,元宵的氛围过了正月初七八就开始准备了,在十五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炸果子(油条),左领右舍的几家会在大门口支上一口大锅,炒茶(炒玉米面),煮汤之后泡上果子吃,绝对是那时最香醇的美食。临近十五的时候,每天村里村大队或者村里的广场都会有民俗表演:扭秧歌、跳马、舞龙、围子灯、踩高跷等等,那会孩子们都会凑上去瞧热闹,偶尔有邻村的队伍也来表演,有武术、跳舞表演,观看的大人孩子围个人山人海,热闹的气氛颇为壮观。

    在正月十五前,村里的人们还会在自己门口扯上彩灯,布置成各种形状,悬挂几条彩纸剪成的挂子,用绳子穿起来,挂在街上,一眼望去,整条街上整整齐齐的挂花在随微风摇摆,甚是美丽。晚上,当彩灯亮起的时候这个热闹非凡的元宵佳节也就来了。这是陈从政这帮小伙伴们们最盼望的事情。

    一般来说,在正月十三就正式拉开了元宵节的序幕,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每天晚上会放烟花,绑在大树上或电线杆上也或者是自己搭建的高台上,从天黑下来,家家户户会打开悬挂在门口的彩灯,平时寂静的乡村会瞬间笼罩在五颜六色的灯光里。敲锣打鼓的声音也会随着夜幕降临在村子里响彻天际,隆隆的炮声也宣告了元宵节的到来。

    那会北方大多数村子还有煤炭,家家户户会在自家门口用泥土砌一座火,摆上煤块,燃起来,大人们会在门口支一张桌子打扑克,那会升级比较多,四人一桌,打个不亦乐乎。孩子们会拿上提前买好的炮仗烟花,兴高采烈的到处跑,彩珠筒、摔炮、火柴炮、穿天猴等等,种类非常多。在村子里还有个习俗,会用炸好的果子挨个家门口的炭火上烤一烤,俗称“烤八饼”,就是烤八个炭火的意思,据老人们讲吃这个果子可以去除百病。

    晚上八九点左右,人们随着锣鼓队的敲打声都去往了燃放烟花的地点,在这里往往会布置一个用木桩子顶上放置着彩纸包裹的煤油灯组成的迷宫,也就是“灯地”大家都会进去转一转。陈从政小时候也会跟着父亲进入迷宫,在尽头的时候,有一棵高木桩,高高的悬挂一朵红花,人们会摸一摸,寓意吉祥如意,尤记得那会还够不着的陈从政被父亲抱着摸花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

    随着一只穿天猴的引燃,瞬间,高达几十米的烟花台子就开始燃放了起来,地上燃放着火树银花,树上的鞭炮随着火光迅速上窜,不一会就引燃了上方的礼花,在天空的礼花绽放出巨大的花朵,引起一阵阵惊叹。

    看完了烟花,人们就陆续散去了,孩子们还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盼望着美丽的烟花永不落幕。因为过完十五马上也就到了开学的时候,假期也就随之过去了。

    每每想到这里陈从政总是充满了对过去的无尽怀念,在现在没有了炭火,也禁止了燃放烟花爆竹,也没有了“灯地”的现代,仿佛村里的热闹和村子里人们的感情也随着逝去了,变得不再那么热情似火,时代进步了,也许终有一天,关于这个美丽乡村的过年十五的传统也会随风逝去吧!

    注:围子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