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颂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的淮南王

第一百三十三章 蠢蠢欲动的淮南王

    前方催要粮饷的文书一到京城,刘彻就批给大农令,要求尽快办理。

    郑当时不敢不办,不敢慢办。可是钱呢?钱在哪里?没钱他拿什么来办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几年大农令做下来,郑当时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他几乎推掉了一切应酬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整天泡在大农令署中,协同少府寺一笔笔结算,他抽空还要到渭渠察看漕运的情况。

    几个月下来,经常性的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天,署中的曹掾将决算的结果呈给他看,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的情况居然已经糟糕到了这个程度。

    “有这么严重么?”

    郑当时满腹疑虑地问道。

    “下官与同僚们反复核对过,不会有错,大人可以审阅一遍。”

    “这个,本官知道了,审阅便不必了,你先下去吧。”

    郑当时深吸一口气,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的数字上。

    这是怎样一组惊人的数字啊!

    自从与匈奴开战以来,朝廷平均每年出动的兵力都在十万左右,仅用于奖励将士的黄金就达二十余万,而用于抚恤的也不下十万,至于为前线所用的兵甲漕运费用更是无法计算,这一笔笔一串串,对国库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的。

    即使是积累颇多,也耐不住一直这样入不敷出……

    朝廷的府库,已经难以为战争提供支撑了,他现在几近无计可施。

    郑当时顿时一通冷汗,他收起竹简,觉得应让丞相了解这个情况。

    不过,在见到公孙弘之前,他得先和汲黯沟通一下。

    他了解汲黯,他没有那种文过饰非的性格,想来是有些主意的。

    郑当时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将账目藏进衣袖,就直接去了右内史府。

    汲黯也正在发愁,陛下要他对家居京城的功臣进行赏赐,可他到少府寺支取钱财时,却只能领到三成。

    这三成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拿了还不如不拿呢……

    “前方战事每推进一步,陛下就要赏赐一大堆爵位,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府库的财帛是固定的,只进不出肯定是支撑不了太久。”

    汲黯一边为大农令上茶,一边唏嘘感叹,“这么说来,大人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郑当时接过热茶,润了润嗓子道:“大将军从边关报来文书,催促粮饷,可……府库已是捉襟见肘了。

    如果不能及时发粮,这延误军机的罪谁来抗呢?本官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他从衣袖中拿出竹简递给汲黯:“汲大人,这是署中刚刚核计出来的结果,在下也是一筹莫展,才来找大人讨主意的,你看看先,看能不能解一解在下的燃眉之急。”

    “找我?呵!在下也为钱的事犯难,正准备去找大人要钱呢!”

    汲黯说着,也把需要赏赐的名册拿给郑当时看。

    两人浏览了一下对方的文书,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还是汲黯打破了沉默:“眼下最要紧的是要让陛下了解国家的财力现状,要不然咱们根本没办法下决断。”

    “在下也是这样认为,所以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丞相府。”

    “给公孙弘?那个老滑头尽挑陛下高兴的说,说了也白搭。”

    “可丞相总是要知道的啊!”

    “这不要紧。自朝廷实行中朝和外朝制度以来,所有军国大事,皆由中朝决定,因此你就是直达圣听,那老儿也不能说什么。”

    “大人说,陛下知道这个情况后会怎么样呢?”

    “先不要管这些。你我均位列九卿,向陛下奏明情况,是臣下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人尽可放心,陛下的性格我知道,他不仅喜欢报喜,也从来关注报忧的,如果拿不定主意了,找陛下是没错的。”

    汲黯就是这样,虽说论年龄他比郑当时小了几岁,但是处事的果断却赢得了郑当时的尊敬。

    “好!你我明天就去见陛下。”

    第二天早朝时,还不等郑当时禀明府库情况,张汤便出列奏道:“从寿春应召从军的雷被,告发淮南王太子密谋造反,还欲阻止其从军奋击匈奴。

    今廷尉府已派使者查明属实,因淮南王系诸侯国,身份尊贵,臣不能决断,故奏明陛下圣裁。”

    刘彻让大臣们发表意见,公孙弘带头道:“现今正是我朝与匈奴酣战之际,陛下诏令天下欲从军者齐聚长安。

    雷被他自愿从军,想为国家效力,但淮南王太子迁非旦不支持还百般阻挠,分明是无视朝廷,违逆陛下,应当论罪。臣意,可由张大人前往索拿。”

    大臣们都十分赞成公孙弘的主张,惟有侍中严助提出质疑:“当前朝廷的重心在北方,如果对此事大动干戈,势必分散朝廷的精力,况且淮南乃诸侯大国,一旦逼急,势必逆反。

    那时候,北有匈奴虎视眈眈,南有淮南僭越作乱,内忧外患一齐发作,久之我朝彼此必是不能相顾,孰轻孰重,还请陛下明察。”

    “那依爱卿之见呢?”

    “不如陛下下一道诏书,削去其二县辖地,以示警戒。

    一则表明朝廷对此事决不轻视,二则又表明了陛下的宽仁为怀,若是淮南王还有顾虑的话,他必然是不会暴起的。”

    “好!就依爱卿所奏。你不日便前往寿春,宣达朕的谕意。让淮南王对太子多加管束。”

    刘彻的这个决定,实在出乎公孙弘的预料。

    他从御史大夫做到丞相,已经失去几次建功机会。

    他先是建议刘彻罢西夷,接着又建议朝廷罢了沧海郡,而与此同时,卫青却在北方捷报频传。

    如此下去,外朝一定会被刘彻视作多余,中外朝之别,肯定又会拉大……

    因此无论是张汤还是公孙弘都把淮南王太子一案看做一次有所作为的机会,这让他不得不对刘彻的决定提出了异议。

    “陛下!如此下去,必然养痈为患啊!臣以为……”

    “此事就不必再议了!”刘彻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