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八零外贸女厂长 » 第两百章 真是承受了太多

第两百章 真是承受了太多

    杨文妮处理完星海市这边其它的一些业务,第二天下午才返回。

    临走前,叶如意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大袋盐,足有五十斤,让杨文妮帮忙给老大娘带回去。

    杨文妮很想说,不能因为老大娘喜欢盐你就每次都送盐,而且越送越多,这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但人家叶如意是一片好意,杨文妮就没好意思说出口。

    接下来,叶如意的举动直接让杨文妮大跌眼镜。

    只见叶如意拿起钱包,她那染着鲜红豆蔻的指甲格外引人注目,她掏出两张大团结豪气地递给杨文妮说:“我打听过了,一口腌菜瓮,小的三块钱,大的五六块钱。你帮忙买两口小的,两口大的,剩下的钱你看着买,反正能让老大娘腌咸菜就行。”

    到这个时候,杨文妮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叶如意的意思,她以为叶如意喜欢吃老大娘腌的咸菜,让老大娘帮她腌上几瓮。

    杨文妮笑笑提示她道:“会不会有点多啊,一般人家,一口腌菜瓮腌的咸菜就足够全家吃了。”

    “吃不完可以卖呀,我尝了老大娘腌的咸菜,手艺不错,多腌点咸菜卖了换钱,不是就不用去捡废品了。”叶如意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满意地笑道,“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这是在帮老大娘谋求生存之道。”

    叶如意突然变得顺眼多了。

    杨文妮觉得是自己狭隘了,或许人都有两面性,叶如意善良的一面因为遇到寒风中的老大娘而被激发出来了。

    “钱你收回去吧,腌菜瓮我那里有,厂子食堂里定了一些,没用完,我送给老大娘几个就成。放心吧,我会亲自送到老大娘家里去,就说是你送的。”杨文妮没接她的钱。

    “也对。”叶如意收回钱,重新放回钱包里,挑眉道,“你现在家大业大的,不差这几个腌菜瓮。说谁送的无所谓,我年前可能没时间去福利厂了,只要你送到即可。

    说实话,从福利厂订的货卖的挺好的,还是老外识货。我没谢谢你帮我介绍呢,等你下次过来我请你吃西餐。”

    “是我该谢谢你,当时福利厂快撑不下去了,现在他们的产品有了销路,不用再去民政上申请救助,等于是你盘活了一个厂。你可是大功臣,下次来,我请你吃西餐。”杨文妮开玩笑道,“你先选好餐厅,不用给我省钱。”

    两人前所未有的客气,有种她们曾是老朋友的错觉。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很会吃的,西餐不便宜呢,到时候你可别心疼的掉眼泪。”叶如意跟她从来毫不客气。

    要是叶如意就此打住,她的表现堪称完美了,可她转身就朝阚江海来了一个飞吻,妩媚一笑:“小帅哥,这么快就走了,姐姐真舍不得你呢,下回来单独找我,姐姐带你出去玩玩。”

    叶如意长得漂亮,又会打扮,举手投足间女人味知足,可谓风情万种。

    饶是阚江海上的大学相对开放,他的思想比较前卫,也经不住这般诱惑,脸一下就红到了脖子根。

    阚江海强装镇定清了清嗓子说:“谢谢叶姐,下次我会和杨厂长一起拜访你。”

    “哈哈……小帅哥,你紧张什么,一点都不好玩儿,拜拜!”叶如意头也不回的进了办公楼。

    高逸本来面无表情,鉴于叶如意的表现他的脸色阴沉了几分,用低沉的嗓音提醒阚江海:“没有下次。”

    杨文妮想了想也是,叶如意胆大妄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做出出格的事情,万一她像对待高逸那样对待阚江海,肯定会把阚江海吓到。

    她看着叶如意离开的背影说道:“叶主任这人吧,就是爱开玩笑,我们和她保持好距离就好。”

    “好的,我知道了。”阚江海倒是很听劝。

    面包车一路行驶到东阳镇,高逸拉着他们七拐八拐的,一看就不是原来的路线。

    “这是要去哪里?”杨文妮疑惑地问。

    “去买瓮。”高逸回答。

    高逸一向心细,考虑事情周全。

    其实厂里根本没有多余的腌菜瓮,邱大婶那么勤快的人,早就全部腌上各种咸菜了。

    杨文妮只是不想再让叶如意破费,她平时大手大脚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她花。

    杨文妮赞同地道:“你知道卖瓮的在哪里,真是太好了,我本来想着等赶集的时候去集市上买,现在过去就省得多跑一趟了。”

    乡间的冬季总是格外宁静,踩着支离破碎的陶瓷残片,走过起伏的山岗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规模不小的瓮窑。

    瓮窑往往利用自然山形依势而建,以便增加窑内的容量和整个瓮窑的热量流通。

    五六个小伙子正将上百个瓮坯风风火火地抬进窑洞,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加上传统的制陶历史,这家瓮窑看上去生意很好。

    “这太壮观了,我可以进去参观吗?”阚江海兴奋地问。

    “可以,这里的老板待人很热情。”高逸回答。

    传统的手工制作,总是让人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别说是阚江海,杨文妮也很想进去参观。

    高逸说的那么笃定,杨文妮猜测他认识这里的老板,便问了句:“你认识这里的老板?”

    “我在这里干过,在去美术厂之前,假期会来这里打零工。”高逸坦然地道。

    高逸这样一说,杨文妮心底生出一股酸涩,差点涌上鼻头。

    别看这工作又脏又累,但也是个技术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

    那时候的高逸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老工匠手底下干的肯定都是最辛苦的工作,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原主一家虽然也穷,好在有杨建平支撑着,起码孩子们不用出去干苦力贴补家用。

    杨文妮在心里叹息,高逸真是承受了太多太多!

    瓮窑的老板是位懂得制陶的老匠人,和高逸一见如故,高兴的邀请他去里面坐。

    听说高逸是来买瓮的,老板大方的非要送他几个,说是高逸懂得,细微的瑕疵不影响使用。

    高逸很专业地告诉杨文妮:“一年之中难免有一窑出现纰漏,只是看上去有点瑕疵,用起来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