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家有儿女开始 » 第二十二章:抄袭

第二十二章:抄袭

    这一日张扬来到京城出版社和社长交谈,这个社长就是夏东海他们剧团的团长,听说马上就要调任到京城出版社任正式的社长了。

    “张扬同学,你的这本小说是真的非常好看呀。”社长笑着说道:“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给你印,十月一号一定可以发售的。”

    张扬也笑着说道:“那就多谢叔叔了,这次也离不开您的帮助。”

    社长摆摆手说道:“我哪有什么帮助呀,以后有了小说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都可以给我们京城日报投稿嘛,我们也有小说板块的。”

    “是我不知道了,下次有了小说一定给您投稿。”

    二人相谈甚欢,很快张扬便告退来到夏东海的办公室,正好看见夏东海在看着报纸,没注意到张扬来了。

    仅仅一个题目就瞬间让他精神一振,被人发现抄袭了?

    随即张扬镇定了下来,绝对不可能,虽然《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确是抄袭于地球之上的柯南·道尔甚至那篇《喂——出来》也是抄袭曰本微型小说之父星新一之作,但在抄袭之前,张扬可是做过详细的调查,这个世界绝对没有今何在,更没有柯南·道尔,星新一也是绝对没有。

    因此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张扬所写的作品就是绝对的原创,不可能被人发现是抄袭,除非也有一个地球之人,与他一样也穿越到了这个世界,不过这种可能姓是为零的,继续往下看——

    【最近些曰子,张扬的名字被疯狂的传颂,天才作家《红发会》火遍京城魔都两地,甚至很多人将其奉为榜样,而昨天在《萌芽杂志》之上刊登的推理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蓝宝石》更是文笔老练,剧情精彩。

    如果,仅仅是如果做一个假设,如果不告诉你这推理短篇是十四岁的学生写的恐怕所有人都看不出来,老练的笔法完全就像是一个对于写作浸银了数年的老手。

    况且小编读了很多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其一文笔就不说了,老练的文笔完全就不像是一个十四岁的学生。

    其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佐证,那就是叙事方法,小编曾经拿这篇文章去问过一位一流的推理小说家,这位小说家得出来的结论是这《红发会》无疑是一部好作品,但叙述方法却与国内的作品迥异。

    写作用第一人称写本身就是大忌,可这篇《红发会》却用了第一人来叙述,最重要的是用第一人称却不是主角,而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第三人也就是主角的事迹。

    小编在发稿之前自己调查过,在国内一千部推理小说也没有一本这种,至于是什么原因很简单,这种叙述方法是外国常用的,因为英语与中文的差异,在英文之中使用这种叙事手法是很稀疏平常的,可在国内却显得非常的怪异。

    如果这篇推理小说的作者去过英国或者是美国留学用这种叙事方法还没什么,可是据小编调查张扬仅仅是实验初中的学生,其父亲、母亲(现在的户口上夏东海夫妇是张扬的监护人)等等往上捯三代也没有一个出国留学。

    其三,从小说剧情来说,一开始小说的主角福尔摩斯就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推理秀,这其中牵扯到了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需要生活累积的,当然也可以说是作者张扬天赋惊人,不用累积,那么关于共济会的知识点就必须要,一般人可就不知道了,还有本书的背景是英国,主人公也是英国。

    无论是文笔,还是剧情亦或是叙述方法都可以看出这本书并非张扬这个天才作家所写,小编合理的相信这短篇小说是一位外国推理小说作家的作品,而《萌芽杂志》做的仅仅是将这推理小说翻译成为中文,至于有很多读者要问为什么最后要将作者按在一个十四岁的学生身上,小编认为这样可以造成足够大的话题。

    《萌芽杂志》不但欺骗读者,还将一位前途无量的天才小说家拉下了水。】

    夏东海看到这些杂志报纸所言都快气的不行了,抬头看到张扬来了。

    “你怎么来了??”

    “干爹您看这个干嘛呀?”

    “你看着不生气?”

    “这有啥可生气的,谣言止于智者,这样的谣言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清者自清。”

    夏东海说道:“事实上文学圈子和娱乐圈非常的相似,都是三人成虎。在这两个圈子没有什么清者自清的说法,如果一个明星对于谣言都不澄清,那么明星就会永远的蒙上污点,在娱乐圈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你在看看这几个报纸杂志,全都在说你抄袭的事情。”

    张扬笑着说道:“还好没有曝光我的真实身份和家庭信息。”说完便拿起别的报纸看,前面看的第一个是《早报》第二份是个读者刊物。

    【据悉,本报小编也就《早谈报》对《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红发会》提出来的几点,请了专门一流推理小说家刘建辉来判定,下面本报介绍一些刘建辉的资料,十九岁出版第一本小说《五月雨》卖出十万册,成为知名的天才作家,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出版推理小说《二月二》《再见》等等小说,都成为了畅销书,而《再见》更是【推理之北】被评为了年度最佳小说候选,虽然最后惜败,但也足可证明其能力。

    有幸请来了刘建辉在本报之上发布最新推理小说,请各位读者期待。

    好了话归正题,本报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刘建辉,以下是刘建辉作家的原话:小说都需要生活的累积,其中推理小说更是如此,按照《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红发会》的质量、文笔来说都不可能是一个十四岁的作者所写。】

    接下来是革新报《天才作家张扬陷入抄袭风暴,到底是有才,还是蠢材?》,这还是比较文雅的,虽然话很偏袒但没有直接说张扬就是抄袭者,还有更过分的报刊。

    《天才作家光芒尽褪,抄袭国外》……

    等等十几份报刊全部都仿佛认定了,张扬他就是抄袭者一般,拼命的落井下石,的确看来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跟本不适合文坛,在文坛更适合这句话“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夏东海看着冷静的张扬说道:“我都快气的过去了你怎么还这么冷静呀?”

    张扬笑着说道:“我生气有什么用呀?不过别人既然都出招了,咱们也不能不接招呀。我去找你们社长在聊聊,看看能不能弄个专访。”说完便去找社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