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八戒奇谈 » 十五三十七斤半粮票

十五三十七斤半粮票

    秉烛低语梦境松,焚香敬畏飘渺翁,古今玄虚八百事,皆在八戒奇谈中。

    今天要讲的故事的名字叫三十七斤半。

    整躺在一间破旧的小旅馆里,累了一整天却怎么也睡不着,看着那无聊的电视,胃里却咕噜咕噜叫起来,想到川菜的浓香,更加睡意全无。干脆起身去吃些夜宵吧。

    说走就咱走,往深夜走在GA市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想要找一个开门小饭馆是在是不太容易。我这顿啪啪的乱走中,好不容易在目力所能及的一条小巷里有个饭馆的招牌还亮着。拯救我胃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巷里的路灯那是又少又暗,幸好我是财色一样不占,身材放在四川那也算是高大威猛型的,更是无所畏惧。

    夜已经很深了,走在这深深的巷子里那叫一个安静只听得见自己脚步的声音。这让我有些心里有些毛毛的,突然我看到前面的路灯下居然冒出一个人在低头找这什么东西。

    心想:这是丢了什么了?大半夜的在这找,也不打个手电。不过别人的事还是少管吧!我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脑子已经飞向了小馆子的餐桌。赶紧走过那人身旁,急不可耐的要奔向我向往的地方。

    突然就听着他叫了我一声:“同志”。

    我停下脚步,这才发现她是个中年妇女,穿着套旧中山装,还戴着袖套。

    我心想“坏了,这是碰上要饭的了。”

    我一身学生打扮还戴个眼镜,在BJ最受要饭的青睐。

    中年妇女:“同志......你走过来有没有看到地上有粮票啊?”

    我有些发愣说道:“什么?粮票?”

    我以为是听错了,虽说四川话不难懂,可是这年头谁还会大半夜的找粮票啊。

    中年妇女:“对,粮票,三十七斤半,你有没有看见别人拣到呀?”

    这时候我才确定下来刚才我没有听错,随后我摇了摇头转身就要走。

    中年妇女用急得快要哭出来的声音说道:“同志呀,我求求你...你要是看见了一定要告诉我,那可是三十七斤半呀!”

    这谁遇到这事恐怕都会觉得不对劲吧!反正我是越听越不对劲了。如果是个要饭也没听说要粮票的呀,那东西二三十来年没见了,八成是遇到疯子了。

    想到这我有些头皮发麻的说道:“没有!”

    从她的眼里明显能看出来失望的表情,这倒让我心里真有些过意不去了。可是我上哪找粮票给她呀,于是乎我像所有正常人一样转头就走,走出去挺远了还能听到她在后面喃喃的说些什么。走进小饭馆,只有老板娘和一个女服务员在那昏昏欲睡的看这电视。

    屋里没有别的客人,看来这生意不好呀,我找了一个离电视比较近的座位坐了下来,点了两三个菜一瓶啤酒。只一会儿功夫就做好送上来了,老板娘亲自把啤酒送来,跟我随便聊了几句。

    聊着聊着我就想起刚才那件怪事了。于是好奇的问了老板娘一嘴:“现在四川还用粮票吗?”

    老板娘:“现在都啥时候了,谁还用那玩意呀?”

    我:“那就奇怪了,刚才我在路上居然看见有人在找粮票……”

    老板娘不以为然的说道:“怎么可能,别开玩笑了。”

    我:“我没开玩笑,现在我还纳闷呢。找的粮票37斤半,还是有斤有两的。”

    听见我这话老板娘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有些紧张的说道:“什么?刚才那个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回想了一下说道:“嗯,是一个中年女人,大概四十来岁,短发.....”

    老板娘紧张的声音都颤抖起来了:“她在找37斤半,你没记错?”

    我点了点头:“是啊,肯定莫有错的啦!”

    不过老板娘这从听见三十七斤半的粮票以后就不正常。这给我造懵了。

    老板娘越说越激动了:“她在哪儿?在哪儿?”

    我指了指我来的那个巷子说道:“就在那边的路灯下面。”

    这我话音还没落就看老板娘噌的一下子穿了出去。这速度兔子都是她孙子的。旁边的女服务员犹豫的看了看我,然后也追了上去。这是怕我跑了不给钱吗?那还留下我一个人对着酒菜发愣。

    过了好一会儿,女服务扶着泣不成声的老板娘回来了。我还第一次见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这么哭的,什么事咱也不知道,也不敢问呀!只有在一旁那闷头吃这喝着了。

    哭了好一会儿,老板娘明显是好了些。自己拿了一瓶啤酒一个杯子坐到我对面,给我斟了满了酒还是不确定的问道:“你刚才真的遇到了?”

    我点了点头“是啊,我骗你干嘛?你没看到?”

    老板娘点点头说:“她什么样,能跟我好好讲讲吗?”

    于是呼我原原本本的把刚才看见的说了出来,老板娘忍着眼泪听完这个并不长的故事,自己倒了杯啤酒,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六十年前那个饥馑年代的故事,那时我面前的老板娘还只是个梳小辫子非常可爱的小女孩。那时粮票就意味着粮食,而她的母亲却把全家配给的粮票一共三十七斤半给丢了。不管她怎么一次又一次地找一个人又一个人的问。

    却再没有找到,面对内心的愧疚,面对公婆的唠叨抱怨,面对丈夫深夜的叹息。面对过早懂事的孩子们的沉默,面对一个食物就意味着生命的时代,一个普通的母亲是没有其他选择的。她只能让自己尽量少吃,让饥饿的痛苦尽量少的落在家人身上,她每天只吃一点点东西。

    只要这一点点能支持她上班的工作和回家后的家务,可是这一点点怎么能支持。于是一个原本健壮的母亲在饥饿中慢慢耗尽了生命……她没能度过那个年代,虽然我们不能说她是饿死的,但谁都知道她本不该那么早就走的。

    据说官方统计困难时期共损失人口两千多万,其中有多少这样的母亲,她们费尽心机,先让家里的顶梁柱丈夫吃饱,然后是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后才是她们自己,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同样的悲剧上演了多少次?有多少母亲在默默的牺牲中……

    算了,实在不愿再说了,故事基本上写完整了,别当笑话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