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谋钓千疆月 » 第八章 人选(2)

第八章 人选(2)

    皇帝抚上书案:“肖缜,如何?”

    肖缜,内史府一级暗探,任总探尉之职六年。

    嗯……一时无声,太子并没有像刚才那样立即应答。

    肖缜正在胶东侦办走私案,但北境之事危急,临时调派过去也未尝不可。

    皇帝知道太子并不是在考虑这方面问题。

    对于八岁便被自己立为储君的嫡长子刘启,皇帝心中是非常满意的。

    近几年他参与朝政,不仅博文广识且谦逊谨慎,对他人主张从不擅断地反对或赞成,只会提出相关消息或依据,供众臣商讨、供自己最后定夺,有时竟真能跳出固有思路,改变某些重大决策,确实起到了辅政之助力。

    这也是事态紧急之下无需再与近臣商议,反而找他前来的原因。

    此时的犹豫即是有不同想法,不过,肖缜这个人选是自己筛选了几遍的最终结果,太子是有所担心还是有颠覆性提议?

    皇帝有些疑虑又有些期待地看向他。

    “父皇,”太子并没有让皇帝等得太久,略略沉吟之后道,“儿臣愚见,前方事有代国君臣,大汉驻将、使臣、特使多方并进……此案的主事之人必定要有统御各方的将帅之才,才能发挥运筹调配、当机立断的担当与智慧……肖缜在暗查方面无疑是最强者,不过……”

    皇帝的目光有些沉凝。

    “……呃……父皇,江湖上有这样的说法,顶尖的武功高手并不一定能布下顶尖的阵法,儿臣不知道这是否适用今日的遣派。”

    皇帝心中暗暗长叹。

    太子的类比是非常贴切的,暗探们早已习惯了相对独立的行动,就算与其他府衙有合作,也是查探为主而非指挥调遣,受格局所限,让肖缜领导全局着实勉为其难。

    但是,有暗查之术又有统驭之能者本就少有,难道还有比肖缜更适合的吗?

    皇帝一时之间再次陷入搜寻,太子却慢吞吞地又道:“此外,父皇,此次案件的侦办结果,如果不能如我们所愿……”

    失败的预测从来不会好听,但父子二人都清楚,战略中客观分析尤为重要,当前的情势已然让他们不得不为最坏的可能做准备。

    “……这就需要办案人心中丝毫没有得失杂念,敢于事无巨细完全呈报,父皇才好根据实情定夺对匈外事……”太子微微抬首,“我们汉内官员,不能再有任何差池……”

    皇帝深吸一口气,眉头深蹙,他知道太子在这里省略了一个人的名字。

    战局之中从来谬之一毫箭失千里,此事更为敏感,一点私心便足以造成局势恶变……钟崐就是明显一例。

    作为一个已在位近二十年的皇帝,他知道自己平日对堂下百官管治宽仁,因为他们是维系君民之间上通下达的关键,他只想以心度心,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倡导的仁政带到百姓身边。

    不过,这番心意却容易被利用。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迟迟无法下笔落名。

    自己是宽仁,并不是糊涂。

    原本还因为正在度量对臣子可以信任到什么程度而心中不安,但太子的重视却将对人选的要求推向更极致的高度。

    可是,能达到这种高度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

    他看向太子,却惊讶地发现,提出难题的人竟没有丝毫为难之色,仍是一脸的平和。

    “哦?你有人选?”

    “是,儿臣倒有一人,不过……”太子面上浮现出半分无奈,“只怕父皇动用不得。”

    皇帝眉峰一抬,先不知太子是否夸张,此人能否胜任,倒想知道是什么人让他动用不得。

    太子慢悠悠地道:“四年前……”

    皇帝怔了一下,旋即有些失望:“唔……”

    太子立刻停了口,无奈地笑笑。

    四年前那位的“丰功伟绩”可是给父皇母后留下了惊心动魄的记忆。

    他知道父皇从未想到过那一位,一方面,让一位诸侯王进入另一诸侯领地,还带着秘密任务,这样不合体制的做法,对于一直以宽施仁政著称的皇帝来说是不可能的。

    但是,父皇此刻却是沉默的,并未立即否决,即表示为了大汉的安宁,违制之事可酌情考虑。

    那么此时的犹豫便是另一方面原因——慈父之心。

    父皇已经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代国仿佛是在一柄刀斧之下,而牵住刀斧的绳索就在父皇手中,只要他的意志稍有松缓,便会有无数生命被斩落,血溅一方疆野……

    他只能将重任托付给最具所需能力、最值得信赖之人。

    除了那人,已别无选择。

    父皇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深重考验,作为一位仁君,作为一位慈父,他要权衡的是,为了一方百姓他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冒这种风险。

    “父皇,”太子又微微抬起头,迎上皇帝暂无焦点的目光,轻声道,“如果您担心事情复杂,阿武的责任过重,仍可派肖缜协助。”

    皇帝紧蹙的眉头微微攒动。

    武儿和肖缜……一个坐镇指挥,一个暗中行动,似乎是最佳组合……

    他抬眼看了看刘启,那清朗的脸庞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一个非常了解儿子的父亲,他却清晰地感觉到在那谦和的神态之下隐隐跳动着一丝期待。

    皇帝暗暗叹了叹,这一丝期待足以让他想到了另一种方案。

    看着已经长得英俊挺拔的太子,父亲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他小时候的可爱模样。

    孩子终归是孩子,小时候年节时问他们喜欢什么礼物,他们总是懂事地口里说着小的一个,其实心里却看着大的一个,他们期待着父亲母亲能够睿智地发现这一点,并且到最后能给予他们双重的赞许和疼爱作为奖赏。

    “肖缜就不必再派了……”皇帝沉重地缓缓道,“父皇相信,你们兄弟联手才是最稳妥的……”

    看到父亲虽然无比担忧,但是眼中却满是信任与慈爱,太子不禁动容,郑重地道一声:“诺……”

    果然,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推脱。

    皇帝倚回座背。

    虽然儿子的反应在预料之中,但他仍然颇为震动。

    太子是在一见密报之初便拟好了这般阵容啊……

    他那一段段言辞诚诚恳恳地分析,竟是对自己的步步引导,暗暗劝谏,这孝顺孩子一直在多么委婉地做着努力。

    主动地挑起如此危重的担子,主动地选择兄弟并肩作战,他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又是多么地充满自信。

    一直还在担心孩子那么年轻,无法决断主事,可是转折的一天终会来临。

    心中不由感慨地深叹了一声。

    孩子们终究会长大,他们会选择好自己愿意承担的未来……

    再看向太子,他知道自己此时更应该感到欣慰,因为皇室家族之中能有如此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

    皇帝长吁一声。

    “不过……”太子还有些顾虑,面露难色,“父皇,母后那边……”

    皇帝一皱眉:“难道她想让武儿一辈子玩鹰斗鸟吗?”

    太子默默笑了笑,看来在政事面前,父皇还是自认可以把握局面的。

    “他现在在哪儿?又去猎场了?”

    一般皇子被封为诸侯王之后不会留在京城,而是前往分封地居住并执掌一国之政,称为“就国”,然后再每隔三或五年回京朝请一次。

    但是,这一位却很特殊,皇后三天两头召他回来,而且一来就是一年半载地不走了,天下人也都知道,对于梁王刘武,根本就没有什么就不就国之说。

    而所谓的皇后让他陪在身边,其实只是想让他过得惬意一些、舒适一些,他留在京城的时日,或者在自己的府邸或者留宿宫中,或者走马狩猎或者欢宴斗兽,随其所愿从无限制。

    如果盘点当今天下哪一位诸侯王最有权势,可能不一定得到答案,但若是问起哪位诸侯王最得宠爱最逍遥自在,那又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回父皇,”太子知道父亲着急召见,好在阿武正在宫中,“今日……母后好像请了冯将军的女儿进宫赏花,让他陪同。”

    皇帝紧皱的眉头一挑,一脸的乌云中竟流露出一丝佯怒:“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你母后还搞这些小儿女事……而且还总是屡战屡败……”

    太子以无奈地一笑回应,如果不是情势危急,父皇的脸色可能会更加柔和,就如今日的好天气。

    今天的天气的确不错,是适合狩猎的好天气,也是适合赏花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