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自问的光迹 » 漫漫路途上的心结——询问

漫漫路途上的心结——询问

    按理来说,我本无义务和权利来干涉你的感情问题,但是我总也是想以朋友的身份来嘱咐几句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感情总是淡淡地去积淀着的,这种特质也曾让我怀疑自己是多么冷漠无情,甚至有时侯都觉得有点愧对良心。但,这种类似人格上的习惯我却始终无法改变,就好像,不得不去这样做一样。你也曾觉得我冷漠吧,那就发挥一下这种“冷漠”的优势吧。看完别骂我哦,我不想打喷嚏。

    感情是浪漫的,它是共度时光的结晶,当下相处方式的证明,也是未来如何如何的指南,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与被爱,关怀与温暖。没有它,世界会变得黯淡,这种生活的润滑剂是无比宝贵的。

    我年幼时不懂感情是什么,时常一思考就是半个晚上,我从书上听说“感情是情绪的累积”,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所以天真的我联想到:情绪可以控制,那么类比的,感情也就可以控制。但要是让现在的我来看我会选择把“控制”改为“调控”这两个词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好吧,啰嗦这么多,我也就是想说感情不是只有被动的,它是可以去引导和改变的。

    我曾听你夜里的哭泣,听你缄默的叹息,又听你无奈的问候语。我曾看你熏熏醉酒的模样,看你抱紧自己握紧拳头痛苦狰狞的表情,又看你蹒跚归途的身影。想逃吗?一定很难过吧。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在漆黑房子的鲁迅,想象着他即我,我即他,想起他的思绪和挣扎,缄默和叹息,又想起他微光下执笔不怠的样子,就感觉好似也没有那么难过了。惶惶多年过去了,我突然觉得曾经让我难过的成了庆幸,曾经让我渴望的成了悲哀。我庆幸那些看着不伦不类、肆意妄为的行为成了一种合理存在,我庆幸我终于可以真正的去认识自己,也失落,失落于大部分的石头都朝年幼的我砸去,但这些又理所当然,可我也确实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会如此不争气了。我伤心,伤心于以前本来认为拥有的以前都未曾拥有,即使在我迷途知返主动改变慢慢引导之后还有着乏乏之意。这也曾让我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敏感与脆弱。但我不能去改变,我必须去保持敏感。

    很矛盾吧?

    那么我以“我的”来理性分析一下吧,但你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哦。

    首先,“我”(注意这里由自我的个体变成第三视角啦)对于“过去”抱着念想,并沉沦于过去的自己的思想感情中,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历史无法剪裁和美化,既往不可追寻。在这里呢,就又涉及到了一个叫“历史”的概念,谈及历史就无法逃脱“人类活动”和“时间”二词,“人类活动”是空间上的横向延伸,“时间”是纵向长度,人们通过人类活动不断积累经验,从反复的实践中获得并总结知识,最后学派,学校,学术……纷至沓来,为人所“汗”……

    历史也有这种类似于“学习”的功能,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来让现在的事情发展合乎我们的想法,从而不至于轮回反复,二次循环那些不好的。

    那么“过去”的意义何不也包含此意?

    所以对待过往需要“妙用”。

    其次我所联想的“漆黑的房子”也不过是我面对现实中一些困难的压抑甚至有点绝望的情绪,但在绝望中又包含着希望,它有时是种子,有时是火苗,唯独不是火焰和余烬。这就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了,我有明确的世界观,那么方法论也就自然而生了,但“黑”既然产生,那么说明我的方法论是模糊的,被什么模糊?那就是我的负面情绪。所以此时的情绪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