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雪崖随笔 » 十一、再读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一)

十一、再读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一)

    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读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具体时间,大概有十几年吧,隐约有点印象,那是在老家一个叫《儒林书局》的书店看的吧,那时候还结识了《儒林书局》的老板,在她那打过一段工。因为自己有看书的毛病,忍不住工作时间偷偷看书,有时看的忘神儿,来货了,人家干活儿,我还浑然不知,没点眼力劲儿,渐渐让其他员工觉得不满,没多久被炒鱿鱼。

    那是我一生一段最黑暗的日子,也是一生一段最充满希望的日子。自中学时代,经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生活是一片阴霾,只有扎进书的海洋里我才能看到希望,温暖,欢笑,还有自己的软弱无知,还有仇恨……其实,一开始,自己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我想把书和笔作为讨伐的武器,而不是纯粹的热爱,这才是自己人生失败的原因吧。

    那段黑暗的年月,也铸造了自己很不喜欢的性格,一个人喜欢扪心自问,也喜欢自欺欺人,像只受伤的狼或者羊一样,孤僻,冷漠,不能触碰,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达不到心底最深处,没有什么真正能交心的朋友,或者说,不是交不到,是没勇气,不敢交心。妻子常说我不知道关心人,哪怕是孩子,她都觉得我不怎么关心,每次吵架,她都说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每次,扪心自问,生活中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无言以对,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就像自己的容貌一样,看上去衰老,颓废,丑陋……

    直视自己的内心,如果做不到,要么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要么面对死亡,要么成为一个晶莹剔透的人。莫泊桑或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不断的面对自己,不断地探索死亡那种心理,最终无法自拔没能让自己走出来。这是作为一个真正作家必须做到的,做一个晶莹剔透的人,读者才会真正从你的文字里读出你想表达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共鸣。

    《漂亮朋友》,经历好多年漂泊,没经想会第二次读到他,十几年了,第一次读的感受还隐隐有些许感慨,当初少年狂妄不懂,只为漂亮朋友的桃花运和官运亨通浮想联翩,恨不得自己变身成他成就一番自己。可现在再读,却别是一般滋味。第一,从字里行间,语言表达之间,能体会到作者初出茅庐的稚嫩。第二,就是作者对死亡的心理阐述。作者通过杜洛瓦和一个诗人对话可以一探究竟。

    杜洛瓦那晚心情愉快,笑着对他说:

    “您今天有点悲观啊,亲爱的大师。”

    诗人答道,“孩子,我一贯如此,若干年后您会和我一样悲观的。人生是一道坡,只要你还向上爬,你望着的山顶总感到幸福,可一到达山顶,你就会突然发现下坡和终点,而终点就是死亡。攀登的时候总是很慢,一朝下坡,事情就进行的很快了。人在您这种年纪快快乐乐的活,抱着那么多的希望,其实,希望是永远达不到的。到了我这个年纪,便再没有什么好期待的了……除了死亡。”

    杜洛瓦笑了起来:“见鬼,您让我心里凉透了。”

    诗人诺贝尔.德.瓦莱纳接着说:“不,今天您还不理解我的意思,但以后您会想到此时此刻我对您讲的这番话的,您要知道,这一天总要来的,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天会到的很早。到了这一天,正如人们所说,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在您观望的一切后面,您看到了死亡。”

    “噢!您甚至还不懂死亡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在您这个年纪,这个词一点意义都没有,而到我这个年纪,他就可怕了。是啊,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哪桩事开始,我们突然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于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样……他好像一只老鼠,附在我身上,慢慢地吞噬着我……”

    作者有很长一段对死亡的描绘,或者说,作者对作者自己内心的一段对话和直白。都隐隐牵动着作者莫泊桑的一生,挥不去的死亡阴影。

    后面,还有一段,因为风化警察和一个老太太买肉纠缠的琐碎的事,却莫名其妙的让主人公引来一场死亡对决。

    都隐隐牵动作者的神经。1888年,他弟弟突发精神病,次年死于精神病院。这给莫泊桑巨大打击。有人说,他弟弟的死,让承受巨大压力的莫泊桑沉重打击,让他灵感枯竭。可读这篇小说,我们可以读懂,死亡有一层阴影一直都笼罩着他。1892年初,他割喉自杀未遂,被当成精神病人送去求医,次年,逝世。中年43岁。

    或许吧,从他的文字里才能发现一点点他面对死亡真正的原因。但对于现在的我们无足轻重,因为我们忙着奔波忙碌讨生活,哪有闲情讨论死亡灵魂是净化还是束缚自由之身。我们大多人只会流连于莫泊桑描写的艳遇和官运亨通……

    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