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谋江山 » 第70章 召臣工秘密议事(上)

第70章 召臣工秘密议事(上)

    议政王的挑拨离间很成功,除了南阳卢氏照常如往之外,其余三家或多或少都有所动作。

    首先有所动并且最明目张胆、最嚣张的是食盐巨头清河郑氏,郑氏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方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关系网制造食盐市场混乱。

    十月中旬,大半个息国食盐供应紧张,到了十月下旬,紧张更甚,甚至连都城市场都不能幸免,引起了百姓的巨大恐慌,纷纷走门道打听,争相购买囤积食盐,更加引得盐价暴涨,人心浮动。与此同时,粮价、布价也悄悄的涨了三成……

    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全国形势一片恐慌,其恐慌程度甚至超过了出兵救虞以及赈灾之时。

    古清华大怒,下旨吏部和户部想法子摆平此事,刘承钟和刘嘉如实回禀,亦无可奈何,众商家众口一词,都或者说是制盐工艺出了问题,或者说劳力不足,或者说卤水成分突然发生变化等等,天灾人祸无所不有,一味采用“拖”字诀,他们也很难办,何况,在背后撑腰的还是素有名望的郑氏,而王氏、崔氏又与郑氏同气连枝,他们共同的背后,又是议政王……

    表面看来一件简简单单的商事实际上盘根错节、扑朔迷离,复杂极了。

    朝中大臣们无不人心惶惶,这一回,倒是不少人晚上睡不着觉,诚心诚意想要给古清华想个法子,可是,根本无可突破。原因很简单,所有牵涉其中的人,他们都惹不起。

    万般无奈之下,刘承钟甚至暗示古清华,朝廷要不要派人跟盐商代表们坐下来好好谈判谈判,一起商议解决之道。

    古清华瞪着他,所谓“商议解决之道”他说得太委婉,实际上不就是朝廷向盐商屈服吗?盐商的最后一层背后是议政王,她古清华岂能低这个头?

    古清华强忍着戳穿这一层窗户纸的冲动,冷冰冰睨着他道:“怎么?刘爱卿此时倒不说顾及朝廷的脸面、朕的体面了?”

    刘承钟顿时涨红了脸,讪讪无言。

    古清华召见苏浚,二人在书房里商量了一天,第二天,古清华便召见刘嘉、刘承钟问话,依旧让苏浚躲在屏风后边听壁角。

    古清华懒得跟他们废话,开口便问:“朕查过我朝食货志盐法,开国初期食盐不是由朝廷设盐官管理的吗?怎么会落到区区商人手里?”

    刘嘉与刘承钟相视一眼,想了想,刘嘉便上前两步奏道:“回陛下话,陛下既查过食货志,想必也知,显宗年间,私盐盛行,而盐法败坏,官盐无行,盐官腐朽贪污渎职的比任何官吏更甚,这里头问题太大,查也查不清,后来,显宗皇帝便索性将盐道转让商人运营,签订了协议之后,每年盐商们由各大产地商会代表在户部领取盐引,凭盐引缴纳相应费用,一切生产运营自便。”

    古清华忍不住轻哼了一声,不用说,那些盐商们说是凭盐引生产,但实际上,他们真的是领取了多少盐引仅生产多少食盐吗?傻子才会这么老实!也难怪郑氏敢第一个公然跳出来叫板,腰杆子硬、财大气粗嘛!

    “私盐历朝所禁,显宗年间,怎会任由私盐运营与官盐竞争?”古清华又问。

    刘嘉眼神有些心虚的下意识别了开去,片刻方道:“这个,微臣也不甚清楚。微臣只知,当时私营盐商们是花了银子跟朝廷买了这么一项生意,因有许多小地方,交通不便,运转成本太高朝廷难以顾及,所以便准许盐商接手这一部分生意,后来,后来盐商势力渐渐变大,就——”

    刘嘉不敢说,其实当时是显宗皇帝急需钱,也是迫不得已才跟盐商们做了这笔交易的。这中间起了巨大推波助澜作用的便是刘嘉上溯三任的老前辈尚书大人,刘嘉更不会提。没有人那么傻,揭一个故去多年的老上司的旧账,这种行为在官场上是非常为人所不齿的。

    古清华听到这里需要的信息已经都得到了。盐商们是自己创业打山头,当然肯吃苦耐劳,踏踏实实,踩着这山,望着那山。盐官们呢?那是躺在白花花的银子上睡大觉,谁不是忙着搂钱而去操心?此消彼长,一方一点点侵占,一方一点点后退,时间一长,造成个什么局面根本不需要人说。

    “这么说,盐道原先本就是由朝廷管辖的?”古清华吐了口气,缓缓说道。

    刘嘉仿佛意识到了她想做什么,脸色一变,急道:“陛下,此事,陛下可要三思啊!”

    “陛下切不可意气用事!”刘承钟也道。

    “哼!”古清华冷笑,道:“他们都已经骑到脖子上了,朕还要怎么三思?何况,此事若不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往后他们再这么动不动就这么摆朕一道,朕该如何?”

    二人沉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古清华说的不错,斩草不除根那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最终很可能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而不见成效。可是,要动郑氏又谈何容易?现在市场已经一片混乱了,动了郑氏恐慌更甚,新旧权力交接的过程中,食盐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供应?谁也不敢说。

    朝臣们已经无人不知古清华一听得臣下支支吾吾接下去便是“这个尚书你是怎么当的!”这句话,是以刘承钟想也没想忙应了下来。

    “如果此时要派遣精于盐道、品行端庄的盐官上任,你那里可有人选?”古清华横蛮的当他们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决定,眼光一射,直截了当向刘承钟问。

    刘承钟顿时有种锋芒在背的感觉,唯有支支吾吾左顾右盼化解这份如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说话!有,还是没有!”古清华却没打算让他打太极,一句明显带着不耐烦的低喝,将刘承钟惊得身子一僵,嘴里下意识便回道:“回陛下话,盐官早已不设,精于盐道的官员甚难挑选,品行端庄的人选却是足够,实在不行,臣亲自负责此事,边做边学,料想要不了多久,新官上任便也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