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谋江山 » 第76章 祭皇陵驾临天寿(下)

第76章 祭皇陵驾临天寿(下)

    一路平安无事。八日之后,十二月初六,便到了天寿城了。天寿城中有行宫,理郡王和尚宫局、苏姑姑早已遣人前来打扫收拾,古清华预计要在行宫住上五六日左右。随行官员们则分住行宫周围大小院子。

    皇陵在天寿城北三十里处的天寿山,古清华预备在十二月初十日这一天率众祭拜皇陵,照规矩,须得戒斋三日,最后一日还需在天寿山顶的白石殿独身一人度过,以显诚心。

    天寿城是个特别的所在。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一座安置城,一座用于安置被从边疆赦回的古氏子孙的城。城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都是或近或远的古氏子孙,非古氏子孙想在城中定居十分困难,除非通过联姻嫁娶的方式。而古氏子孙想要出去定居也很困难,需要经过一道一道的审核,并且每两年需要向宗人府禀报一次行踪及生活状况,宗人府有权力要求他们随时搬回天寿城。

    当古清华的御驾刚刚到天寿城南二十里处,前有飞马来报,古氏各房在城南十里处恭迎圣驾。

    理郡王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没来由的“咯噔”一下,忙忙求见古清华。

    理郡王是宗人府的头儿,天寿城这一干古氏子孙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这一趟天子祭祖之行,他比任何人都要紧张。要是万一闹出点什么事,那可都是他的责任!而且,他心知肚明,古氏子孙虽然被赦罪放回,但并非获得全新的自由生活,不少人——尤其是在天寿城出生、没受过当年边疆流放之苦的少年郎,有几个是甘心受困于此的?

    不甘心,就有怨,有恨。

    离天寿城越近,理郡王的心便揪得越紧。听到了古氏子孙出城接驾的消息,更是惴惴不安。

    “微臣启奏陛下,陛下一路风尘,甚是辛苦,依微臣之见还是直接回行宫休息吧,稍后再召见各房不迟。”理郡王如是提议,心里将早已赶来安排古氏诸房见驾事宜的大儿子古元佑骂了个遍:好不好的折腾个啥?

    古清华见他这般不禁笑了,有意刁难刁难他,道:“这不太好吧?本是同根生,一样都是太祖皇帝的血脉,如今各房既然出城迎接,朕怎么好拂了他们的好意呢?再说了,朕身为天子,难不成还怕他们不成!”

    理郡王一时语塞,半响喃喃,正欲退时,湘琳突然道:“理郡王,传令林统领等,好生戒备!”

    “是!”理郡王身子一僵,悚然应声,转身忙忙去了。

    御驾依旧前行,很快便可望见前边乌压压的久候人群。

    古氏子孙亦天家血脉,与别的城镇还不一样,古清华稍稍沉吟,命侍奉宫女将那层薄薄的纱帘也一并拢起,在古氏子孙面前,没有必要保持神秘,坦然相见,才更显出她的诚意。

    昔年,古凤倾将古氏子孙赦罪放回,之所以将他们安置在天寿城,一是因为朝臣们的反对他们入朝;二是她自己没有儿子生怕前车之鉴;三是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她不能太扫了父皇的颜面,毕竟,他们是父皇贬斥流放的,她若是将他们召回翟凤城或者朝堂,岂非告诉天下人这件事父皇做错了?要知道,父皇可是为了她才这么做的!

    在不同的阶段,人的需求也不同。经过了这么多年安定生活,古氏子孙对皇帝从当初救出水火的感激到如今因更高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心存不满也是很正常的。古清华此来的目的,除了祭皇陵,更重要的是安抚古氏子孙,顺便冷眼挑几个能用的带走,让古氏子孙心存希望,以免被人利用铤而走险。她相信,最终让古氏子孙回归朝堂,为国效劳也是古凤倾的目的,只不过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古凤倾没有等得到机会来完成罢了!

    既然如此,不妨让她替她来完成吧!一棵大树不但要根深,还要枝繁叶茂才是健康的、经得住风霜的大树。皇帝是树根,皇室子孙则是枝枝叶叶,诚然,枯枝败叶需要清除,但没有枝叶扶持只有根,这树还成什么树!

    如此,她自然要先展示自己的诚意。

    古清华脑子里正胡思乱想的走神,猛然被一阵接着一阵整整齐齐的“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惊起,她展眼一看,原来御驾已经到了迎驾的古氏子孙面前,此刻,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古氏子孙们正乌压压跪了一片,在向她磕头参拜。

    跪在前边的,是数位胡子花白、满脸褶皱、身旁放着拐杖的老头子老太太,一身整齐的华服,看起来却是颤颤巍巍。

    古清华不禁有些发怔,外人都羡慕天家富贵、天家血脉,可谁又知,这战战兢兢跪在她面前的,何尝不是天家血脉?没准当年,他们也有坐拥天下的资格、也有起居八座的王者气派!

    古清华眼角向诸人扫了一遍,诸人皆是垂着头,一动不动,身子绷得紧紧的,无声的压抑之感扑面而来。虽然看不清他们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但是古清华和湘琳都能感觉的到他们的畏惧和不甘、不满。

    古清华与湘琳相视一眼,二人不容察觉的交换了眼神:既然要示好表诚意,索性更大方点!

    环佩叮咚轻响,古清华身子一晃,扶着湘琳的胳膊款款站了起来,面露微笑一边抬手柔声道:“都是自家人,诸位叔伯兄弟姐妹不必多礼,快快平身!”一边缓缓走下御辂。

    顿时响起一片轻微的抽气声,有来自下边的古氏子孙,也有来自随行的百官众人。诸人皆是一怔,个别大胆的下意识便抬起了眼,微张着嘴,错愕的望着古清华。

    理郡王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陛下……”他脚步发软,声音发涩,心头惶惶抢步上前欲阻止古清华。

    不料古清华已早他一步下了御辂,来到跪在正中一位胡子雪白,一袭石青五福团花礼服的老人面前,伸手轻轻扶了他一把,微笑道:“老人家快快请起,朕年纪轻,不知该如何称呼,您老多多担待!”

    古清华说着“担待”,她的姿态已经很明了,其中深意,自有听者去辨。这等场合,她怎么会随口随意说话呢!

    “陛、陛下,老臣、老臣——”老人吭吭哧哧、张口结舌被古清华扶了起来,他身边另一人亦被湘琳微笑着扶起。诸人见了,亦随着缓缓起身,目光复杂的悄悄瞟着古清华。

    “理郡王来的正好!”古清华瞟见脸色发白眼珠发直的理郡王飘着脚步过来,微笑着放开了扶着老人的手,向理郡王笑道:“这几位老人家都是什么辈数的,朕,该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