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戏道 » 48、黑云压城城欲摧

48、黑云压城城欲摧

    诗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厅堂上似乎突然安静了下来。何奇舵等了好久,却没有一点动静。他睁开眼,只见刚才围着他的军士都已收了武器,退在一边,刘怀清正笑呵呵地看着他。何奇舵一阵恍惚:莫非我已经死了?

    刘怀清看到何奇舵睁开眼,正迷茫的看着自己,他马上站起身对何奇舵低头弯腰施礼,“何将军受惊了!刚才小弟多有冲撞之处,现在向何将军赔罪!将军真乃是忠勇之人,刀兵面前大义不改。我刘某人对将军钦佩万分。”

    何奇舵真的是有些糊涂了。他想了半天问刘怀清:“你这是什么意思?”

    此时从门外走进一个年轻人,边走边说道:“何奇舵啊何奇舵,果然是个忠勇之人。岑得川那个老家伙还算有些眼光,没有看错人。”

    何奇舵循声望去,顿时身体僵直住了。他只觉得自己的头脑中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儿,何奇舵才慢慢从恍惚中恢复过来。他连忙跪倒在地,“何奇舵见过皇……皇上!”

    腊月二十。京城。天微微亮,喧闹了半夜的京城早已安静下来。岑得川在自己的府中和苟则延一夜未眠,惊魂甫定。看到窗外天亮了,岑得川站起来,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身体有些瘫软。他努力让自己站着不动。等这阵眩晕过去之后,他又缓了好一会儿,对苟则延说:“老兄,我们走吧!我们去皇宫看看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苟则延点点头。这次二人同坐一辆车子,向皇宫而去,岑保则带着大批的护卫紧张地陪在车子的前后左右。所幸一路之上虽时不时看到有一队一队的禁军,岑相的车子却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

    二人到了皇宫时,早有一些大臣在门口等候。岑得川大致询问了几个大臣后,叫这些大臣们都到朝房内集合。他们在朝房内等了一会儿,又有许多朝臣纷纷赶来。苟则延叫人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只有一些胆小的臣子躲在家中没有敢前来皇宫。

    朝房之中一片安静。岑得川看了看诸人说到:“昨晚京城之乱似乎已经得到控制,大家休再惊恐。当务之急,我们需赶往后殿,看看皇宫之中发生了何事。我们再找到禁军首领问清昨晚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好了,现在诸位打起精神,随我和苟大人走!”

    听了岑得川一番话语,诸臣稍稍心安。在岑得川和苟则延的带领下,众人前往后殿。

    此时的皇宫之内一片安静,除了零星守卫外,再无其他人影。诸人到了后殿宫门之前,只见大门紧闭。此时早有人上前与门口的守卒沟通。之后,那守卒之后进入了宫门之中传话。

    半刻之后,只见宫门打开。李立武带着一群禁军侍卫走了出来。

    岑得川连忙上前道:“原来是李将军。昨夜禁军发生何事,怎么京城内一片大乱?”

    李立武朝岑相拱了拱手,“岑大人,苟大人,诸位大人,昨晚李元恕意欲带领禁军谋反,然而被我等拿下;其党羽皆已伏诛,现在局势皆已受到控制。让各位受惊了。”

    岑得川听闻欣喜不已,“李将军真乃中流砥柱,这是为我京师避免了一场浩劫啊!”

    李立武却说:“此乃全拜皇上神机妙算,预先布置。我等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岑得川听闻大惊,“什么,你说这都是皇上的安排?”在场的群臣听闻之后也都面面相觑。

    李立武说:“不错。前段时间皇上借与我等几个禁军首领狩猎之时,向我们几个下了密诏,让我等注意李元恕的一举一动。一旦其有谋反之举,则抓住时机将其拿下。”

    “可是,可是……皇上怎么……”岑得川语无伦次起来。他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此时,又一队人从宫门中走出,带头的太监总管魏言忠面沉似水。

    岑得川见魏公公走来,连忙走上前问:“皇上现在可好?”

    魏公公盯着岑得川看了一会儿,又环视了诸位大臣一圈,“岑大人,现在想起皇上了?你们诸位昨日不是还商议着换皇上吗?”

    岑得川受魏公公诘问,有些尴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此时苟则延上前分辩说:“皇上多日不理朝政,朝中已然大乱。况且如今边境战事已起,若无皇上主政,军队难以调集,军心涣散,我朝危矣!”

    魏言忠又盯着苟则延看了一会儿,面色依旧阴沉。接着魏言忠说:“所以,你们觉得我朝内外大乱根源都在皇上一人的身上了?那老奴便要斗胆问问诸位:面对内忧外患,诸位除了推责任于皇上外,还做了什么?面对朝中可能发生的动荡巨变,诸位除了考虑自己的得失和安危之外,有没有想过为皇上做一些什么?当皇上一路风餐露宿,正在边疆御驾亲征之时,诸位又在做什么?诸位做臣子的就如此心安理得吗?”

    诸臣听闻之后皆大惊失色。岑得川更是瞠目结舌,顾不上魏言忠的出言讽刺,急急忙忙地问魏言忠:“刚刚你说,皇上,现在在边疆?”

    魏言忠闭上眼,叹了口气说道:“看来皇上不好当,倒是诸位臣子好当啊!”接着,魏言忠从袖中拿出金黄色的圣旨,用略微尖细的嗓音大声喊到:“众臣接旨!”

    诸人还在震撼之中,突然听到魏公公这一嗓子,纷纷跪倒在地。

    “诸位臣子:众臣在朕率兵亲征之时,应共维朝纲,大小事宜由左相苟则延和右相岑得川决断。匈突与蒙金此次犯我边境不足虑也。朕此次亲征,有十足把握,必荡清夷寇,除我边境兵患。众臣只需齐心协力,共治内政,待朕得胜归来。钦此。”

    魏公公读完圣旨,小心翼翼地将其收起来,根本不理睬呆若木鸡的群臣,转身带着手下悠然回到宫门之内。接着宫门又缓缓关闭。

    过了好久,苟则延对呆立着的岑得川轻声说:“我们走吧!”

    岑得川缓过神来,一脸悲戚地看着苟则延,“看来咱们真是老了!”

    腊月二十一日。甘元府。陶录因何奇舵不辞而别心焦不已。吴瑜和姚五也万分着急,自从得知何奇舵离开后,他们日夜和李四狗在城中四处打听何奇舵的行踪。然而没有任何的消息,看来何奇舵已经到了龙脂县刘怀清那里。陶录苦苦思索了许久,想不出解救何奇舵的办法。

    此时在旁边的杨周智看陶录如此心焦,心有不忍,对陶录说:“道长,我再派出一些探子去龙脂县探听何将军的下落,如何?”

    陶录轻轻摇了摇头,“不必了。即使探听到何将军的下落,怕也于事无补。”

    一旁的姚五说:“道长,要不我去龙脂县一趟吧。那里情况我熟,我可以悄悄潜入龙脂县中,看能否解救何将军脱离险境。”

    陶录连忙阻止,“万万不可!龙脂县已被刘怀清完全控制,要在重兵之中搭救何奇舵绝无可能,休要救人不成又把你搭进去。当今惟有等刘怀清行动之后再派人混入龙脂县中打探情况再做计较。杨大人,你挑选几个能干的探子,做好准备,待刘怀清的部队行动之后听我命令再去龙脂县打探何将军和龙脂县的情况。”

    姚五和吴瑜在旁边暗暗叹气。他们对何奇舵的安危十分,却又感到无能为力。

    可是此时,有士卒急匆匆进来报告军情:“报告大人,刚刚接到凤鸣堡的消息,匈突大军已经出动,有大批人马向凤鸣堡和甘元府而来。齐将军说凤鸣堡已做好准备,待匈突大军抵近便出兵阻击。齐将军提醒大人让我甘元府同样做好迎击匈突大军的准备。”

    听闻此番报告,屋子里的空气顿时凝固起来。陶录问旁人:“齐万长将军现在何处?速将齐将军找来。”

    齐万长正在甘元府城北门布置防御,听闻陶录召见,急忙赶到府衙之中。陶录将匈突人出兵之事告诉了齐万长。齐万长严肃而坚定地说:“大人放心,我齐某一定固守甘元府城,哪怕战至只剩一兵一卒,也绝不让甘元府城落入匈突人之手!”

    陶录看着齐万长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心生一丝欣慰,“好,有劳齐将军。京师一定不会任由匈突人大举进犯,一定会出兵解我甘元府之围。只要我们固守此城,一定会迎来转机。”陶录又转身问杨周智:“杨大人,除了齐将军带来的人马,这甘元府城中动员了多少兵力?”

    杨周智说:“大人,我已竭尽所能,动员甘元府城中的青壮年,加上甘元府城的原有兵力,大概有两万人。此外还有数千人的民夫,可以运输城内的各种防御物资,为兵士送饭送水,危机之时也可披挂上阵。”

    陶录轻轻皱眉说:“甘元府城中之民没有临敌的经验,一旦匈突人攻城,怕是损伤极大。齐将军,有劳你费心将这些无经验的青壮年混合编入你的部队中,吩咐将士们尽力保护好这些人。齐将军,杨大人,现在就有劳你们协调一番,安排布置,进行演练,以免敌人进攻之时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