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戏道 » 64、志士栖山恨不深

64、志士栖山恨不深

    诗云:

    志士栖山恨不深,

    人知已是负初心。

    不须更说严光辈,

    直自巢由错到今。

    姚五白了四狗一眼,“废话,道长当然是解出来了。你又不懂,别乱插嘴。”

    四狗满脸的不服气,撇着嘴说:“哎呦,说得好像你懂似的,那你再说一下刚才道长说的谜底是什么?”

    姚五暴起起,想要收拾四狗一番。但他看到还躺在地上的何奇舵,开玩笑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不再搭理四狗了。

    陶录说:“好了诸位,虽然我们想出了答案,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诸位愿意冒险试一试这个答案吗?”

    姚五说:“行了道长,这也就只有您能想出来,我们懂得什么?好了,您快试试看吧。”

    其他人也都来了精神,凑到那八卦石桌的跟前,等着陶录下一步的操作。陶录却说:“卢韵竹,你来!”

    卢韵竹有些紧张,迟疑地看着陶录。吴瑜在一旁鼓励,“没事的,有我们在,不用担心。”

    卢韵竹说:“可是我连这卦爻都不知道啊!”

    陶录说:“没关系,现在学也来得及。泽天夬䷪,上水下天,第一爻是阴爻⚋,其他五爻都是阳爻⚊。”

    卢韵竹点点头,终于鼓起了勇气。她走到石桌前拿起了右边的一条刻着阴爻“⚋”的石条,小心地放入第一个凹槽中。这时石桌之中好像有了轻微的动静。卢韵竹缩手,求助地看着陶录。陶录笑着说,不用怕,没事。卢韵竹又从左边取出一条阳爻“⚊”的石条,放入第二个凹槽中。在摆放的过程中,卢韵竹感觉到前后这两个石条分量似乎有所不同。石桌之中的动静似乎越来越大。卢韵竹定定神,深呼吸了一下,接着依次取出四条阳爻石条放入剩下的四个凹槽之中。当最后一条石条放入后,石桌内的动静消失了。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动静,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只听到石桌之中一声闷响,接着石桌从中慢慢向左右两边裂开,发出隆隆的声响,地面也微微颤动起来。渐渐地,露出了石桌下的石板。分开的石桌依旧不停,继续向两边运动。接着,桌下石板也从中间缓缓分开,露出了一个洞口。

    所有人啧啧称奇又欣喜万分。陶录心中感慨这机关设计之巧,石桌如同钥匙一般打开了这地洞。夏云舒抱住了卢韵竹,甜甜地说道:“你真厉害。”卢韵竹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哪里啊,这都是我师父教的。”

    过了好一会儿,石桌终于停了下来,所有的声响消失无踪。只见这露出的洞口可不小,可容两三人进入。姚五拿着火把向下看去,只见这洞中往下不到一人深便见到了底。吴瑜说:“我下去看看!”陶录点点头,“小心一些!”夏云舒也上前说:“我也一同下去。”夏云舒觉得自己在这山洞中一路走来什么都没做,有些不好意思。她决心也要做些为大家做些贡献。

    于是吴瑜和夏云舒一前一后进入洞中,众人在洞口静静地等着。没过多久,只见夏云舒一人回来了。卢韵竹着急地问:“我吴瑜师哥呢?”夏云舒在洞中笑吟吟地说:“放心吧,他没事。这洞中不远便是一个挺大的石室,很安全,大家都下来吧!”

    众人听闻之后心内欣喜,兴冲冲地一个接一个都进入洞中。不久,众人就来到卢韵竹所说的石室之中。只见这石室之中放着很多东西,但是却不显着凌乱。陶录打着火把仔细一看,原来都是各种设计巧妙的机关模型,很多朽烂不堪。除此之外,便是各种道家经卷,有竹简的,有羊皮的。陶录随手拿起一本经卷凑近火把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陶录仿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其中一些关于道家的论述是陶录闻所未闻的,有些甚至推翻了他以前的一些认知。加上这经卷上的字迹精致飘逸,犹如有魔力一般,牢牢将陶录吸引住了。其他人则四处查看这石室四处,均有不同的发现,但也不敢乱动。他们看到陶录看那经卷看到如知如醉,都不好意思上前打扰。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将近半个时辰了,众人新鲜劲儿都过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而陶录却仍旧甘之如饴地看着那经卷。吴瑜觉得有些不妥,到陶录身边轻声叫道:“师父,师父!”陶录却似乎根本没有听见。吴瑜不得已只好轻轻碰了碰陶录的手臂。陶录犹如梦中惊醒一般,定了定神,从刚才沉浸的世界中走了出来。他叹了口气,轻轻放下手中的经卷。吴瑜说:“师父,你看看这边!”

    陶录跟随吴瑜来到石室中一个简单而又醒目的石桌前,看到上面放着一卷羊皮,上面有四个大字:后来者看。陶录轻轻掀开封皮看了起来,之后他告诉了大家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原来这上面详细记录了这洞窟的来历和洞中的机关。此洞原为一处古墓冢,偶然被一个道家前辈发现,之后这位前辈后半生几乎都在此度过了。他本想老死在此处,但是有一天他忽然决定走出这里。他原想将此处完全封存起来,永不被世人所发现。但最后他又不忍心让这些洞中之物不见天日,于是便在洞口处刻下了那个“惜”字。他将毕生的心血都留在了这里的经卷之中,希望有缘人能够得到他的毕生心血。这洞中一路以来的机关均是他在原洞窟墓穴的机关之上加以改进,指引后来的有缘人来到此处。

    吴瑜还是有些好奇之前那四个门的选择,于是问陶录:“师父,我们之前遇到的那四个门,只能选择这个“智”门吗?”

    陶录又仔细看了看羊皮卷相关的记录,说:“选择前三个门,即名、财、智,都可以来到此处,只是所解之谜不同而已。而那个无字之门,则通往这墓穴深处。我们这位前辈没有深入过那里,他不想惊扰这墓穴的真正的主人。但他说里面机关重重,就是他进入其中恐怕也难全身而退。”

    其他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庆幸自己跟随陶录没有走错路。四狗则更关心出路,于是问陶录:“道长,这上面可曾记载这洞窟的出路?我们怎么才能出去呢?”

    陶录笑了笑,“四狗,不用担心,这上面都有详细的记载。从这个石室出去有两条路,一条就在落英山的山脚上,令一条路比较远,通往一个叫做无华观的地方。我们应该走哪条路呢?”

    姚五说:“我们当然应该走通往那个什么无华观的地方了。这落英山周围估计已遍地都是匈突人,我们要离开这里越远越好。”其他人都点点头同意,四狗也说:“我也同意。我老大现在伤重不醒,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和匈突人接触。”

    陶录点点头,“好,那我们休息片刻便出发吧!”

    姚五有点不好意思地对陶录说:“道长,我看这里很多物品,我能否四处翻翻,带些好东西出去?”

    陶录笑了,对诸人说:“没关系,你们四处找找看吧。但切勿将这里弄乱,否则我们以后无颜面对这里的前辈。”

    众人一听喜上眉梢,纷纷行动起来,小心地翻寻石室四处。吴瑜想了一会儿,过来问陶录:“师父,我们将这里的卷籍经卷带走吧。刚才我见您看这里的一本经卷都入了迷,可想而知这里的卷籍经卷都很有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些,将其都拿走吧!”

    陶录轻轻摇了摇头,“徒弟啊,为师还得感谢你刚才将为师叫醒。我刚才可以说是看得入迷,但其实是入魔了。你要是不叫为师的话,我可能就沉浸在其中无法醒来了。这位前辈留下的卷籍对你我来说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但是,这并非是我们自身感悟得来的知识,我们一旦深入其中,便容易走火入魔。而且世间有一些感悟和经历,别人是代替不了我们的,还是由我们亲身感受才行。”

    吴瑜明白了师父的话,点了点头,随师父坐下一起休息。

    其他人在石室中搜寻了半天,却没多大收获。这石室中除了书籍,便是破败不堪的各种小机关。四狗守着何奇舵,没有四处翻寻,一双眼睛却滴溜溜四处乱转。他突然看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些小东西,于是走过去弯腰一看,原来是一支巴掌大的小剑。他又在附近找了半天,总共发现了六支小剑,一个比一个小,最大的有巴掌大,最小的只有指头大小。这六支剑造型一致,都是暗绿色,很古朴,材质似玉非玉,似石非石。四狗虽然不懂,但也认得这的好东西。他忍不住笑道:“哈哈哈,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我捡到宝了。”姚五听到后马上凑到四狗身边,从他手中拿过一支小剑,比划了比划,只觉得这小剑拿在手中说不出的舒服,当做暗器的话一定很顺手。姚五心中喜欢,对四狗说:“四狗兄弟,这小剑不错啊,你在哪里找到的?”

    四狗用手一指方向,姚五便立刻翻找起来,可是找了半天却一无所获。姚五想了想,又走到四狗跟前对四狗说:“四狗啊,这玩意儿你留着没什么用,送给我吧!”

    四狗对姚五翻了一个白眼,“凭什么,这可是我捡到的。你有能耐自己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