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神隐小面馆 » 第118章 只应铁骨不成尘

第118章 只应铁骨不成尘

    张铭低头半晌不语,曹雪芹在他背后与众人耳语了几句。大家这才知道张铭已经”大婚“的消息,赶紧收住了话题。

    然而尴尬的气氛如同泼在地面的水,无法立即蒸发于无形。人性面对尴尬的方法是统一的,就是”强行无视“。

    蒲松龄强行把话题拉了回来:

    “兄弟,依你看这块三生石中是否藏有灵石轮回转世的线索?”

    张铭如同快要溺死的人突然接到了他人抛来的救生圈,很识趣的就套在了自己身上。更何况蒲松龄这个台阶给的很自然,毕竟眼下确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讨论。

    张铭想了想,对蒲松龄提出一个疑问:

    “老哥哥,从我们之前的经历中获得的经验来看,要想从三生石中探得玄机,最好先搞清楚这块三生石的前世今生。“

    曹雪芹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这块石头确实出现的蹊跷,正是它将我们从灵石幻境拉入了幽冥界。我在《石头记》开篇就说,这是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很多人误以为这个故事里只有一块石头,现在想来女娲补天石化为通灵宝玉,随一僧一道游历人间。而真正将故事忠实记录传承的或许就是这块三生石。”

    张铭点点头:

    ”上下两千年,三生石见证了灵石幻境里南来北往的百世过客。曹雪芹、程伟元、灵兕圣祖大王、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或许还有更多人。如果一僧一道确为幽冥二主的话,我想二位尊者一定会将秘密埋藏在亘古不动的三生石中。或许这是他们留在幽冥界最后的线索了。

    凌凌七点点头:

    ”确实有可能!所谓大隐隐于市,谁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奈何桥畔竟然与神秘的灵石幻境是同一处所在。更不会想到幽冥二主最重要的天启会藏在尽人皆知的三生石之内。可是问题来了,除了女娲娘娘聚沙成石的传说外,我们对三生石知之甚少啊!”

    张铭笑了:

    “这个时候就必须请教咱们的鬼圣了呀!写尽人间鬼事的蒲松龄定然比我们更加了解这块三生石。”

    蒲松龄挠挠头:

    “不瞒大家说,据我所知这块三生石确实为娲皇遗物。我也曾怀疑缔造幽冥界的初祖就是女娲娘娘。然而如今九幽之地仅有这一块三生石与女娲传说有关,确实查不到更多的线索。”

    张铭揣摩了一下蒲松龄的话,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娲皇造人之初是否有幽冥界其实还不好说。虽然我中华上古神话对此语焉不详,但是幽冥的传说非我中华原创。在古天竺神话中,创世大神梵天起初缔造的万灵居然都是不死的。直到他发现皇天后土供养万物的能力有限,才匆忙造出了幽冥界与死神阎罗王。所以三生石与幽冥界未必是在造人之初就有的。“

    蒲松龄赞道:

    “如今这幽冥之事我早已不如四弟你了,还是你们当世读书人学贯中西。阎罗王的说法确实来自天竺,梵天就是天竺人心目中的盘古女娲。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创世大神只负责开启纪元,却无法掌控天道。而这三生石何时落入幽冥确实需要细细考究……”

    张铭追问道:

    “那么请教大哥,史上有没有更加通晓幽冥之事的高人提到过这块三生石呢?”

    蒲松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当然有!从干宝著《搜神记》开始,历朝历代皆有通鬼事的文人。其中老朽最为佩服的是乾隆年间的一位风流才子……”

    张铭笑了:

    “大哥您不用说了,这位仁兄如今在人间比你还有名。您要说的定是那位‘铁齿铜牙纪晓岚’吧。”

    蒲松龄感叹道:

    “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纪晓岚当年赶路黄泉的时候,曾经在我的百鬼客栈小住。他有一部谈鬼论狐的小说叫做《阅微草堂笔记》,但是比起我的《聊斋志异》来知名度相差甚远。当时我还安慰他,境界高古的文章难免曲高和寡。没想到两百年后,一部电视剧就让这位风流才子的风头超过了老朽。”

    众人皆一阵哄笑,没想到蒲松龄身为鬼圣还有如此攀比心。张铭问道:

    “您在百鬼客栈和纪先生谈起过幽冥界的事情吗?”

    蒲松龄点点头:

    “就是因为谈到三生石,才让我想起他。坦率的说,《聊斋志异》确实比《阅微草堂笔记》更加接地气。但是纪昀先生学贯阴阳,我可是万分不及。他对六道轮回与幽冥往事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最让我印象深刻还是他的一首七律《三生缘》“

    曹雪芹点点头,他对这首诗也颇有心得,当着众人吟诵起来:

    三生谁更问前因,

    一念缠绵泣鬼神。

    缘尽犹寻泉下路,

    魂归宛见梦中人。

    城乌啼夜传幽怨,

    怨冢树连认化身。

    万骨青山终沥尽,

    只应铁骨不成尘。

    “好一个只应铁骨不成尘!”

    众人鼓掌叫好,尤其张铭感慨万千:

    “纪先生之意境确实高古。此诗前半阙缠绵悱恻,幽怨至极。到了最后两句却突然笔锋一转,化为了铁骨铮铮的气象。古往今来,追思故人的诗词甚多,但是将阴阳相隔之情写的如此通透者很少。“

    蒲松龄认可张铭的观点,继续介绍:

    “此诗开篇以‘三生追问’破题。颔联缠缠绵绵,如诉如泣。颈联两句中“城乌怨冢“鬼魅异常。到了尾联两句却突然现出磅礴的气象。我曾直接请教纪先生,为何此诗意境变化万千?纪先生答曰,此乃站在三生石前有感而发。“

    三生石前有感?莫非纪晓岚还记得自己的前世不成?大家满腹狐疑,蒲松龄为大家解释道:

    “只允许你们有自己的灵石幻境,就不许人家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纪昀先生与老夫一样,有写神鬼妖狐的喜好。因此常常在梦中幽游阴曹地府。可是先生每次立于忘川河边的三生石旁,体会却与他平日的想象大相径庭。于是便写下了这首风格诡异的《三生缘》……”

    不等蒲松龄讲完,凌凌七突然抢过话头:

    “我知道哪里不对了!传说三生石可以记录人的前世,今生,来生之缘。此诗前半部似乎也是对此充满了期待,先是想问三生前因,又是在黄泉路上追忆儿女情长。可是到了后半段呢?竟然是一片荒冢白骨!很显然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