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起黄粱 » 扬名(中)

扬名(中)

    翌日开擂前,李生被革去功名一事,如春风一般,吹进每个角落。

    楚璃到擂台时,有不少围观者指指点点,说状元量小,今天跟来的是问棋,问棋听到别人这样说楚璃,都要气坏了。

    与楚璃道:“姑娘,我们回去吧。话都让他们说尽了,姑娘不比,质疑姑娘才学。姑娘赢了,又说姑娘气量小。姑娘怎么做都是错的,不如不理他们,我们回去吧。”

    楚璃笑道:“早知道你这么生气,我还是带诗羽来了。”

    “姑娘!”问棋跺脚道。

    楚璃敛色道:“问棋,不是我做什么都错,只是我没有输,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不满罢了。以后的路还长,我若是因此而退缩,当初又何必选择踏上这路呢。”

    楚璃见问棋实在是沮丧,又安慰道:“你一心为我,我是知道的,让你看着眼前这些,你心里比我更难受。换诗羽来吧,有临画在,你怕什么。”

    问棋坚持道:“今天还是我陪姑娘吧。”

    楚璃见她坚持,不再多说,只命人开擂台。

    底下议论纷纷,有书生上台请教后,与楚璃道:“状元虽才高八斗,只是还应注重品行才是。”

    楚璃付之一笑:“兄台是指昨天的李生被革了功名一事?”

    书生忍不住道:“革了功名也就罢了,还十年不能参加科举。未免太过了。”

    楚璃反问道:“君子之约,本不用契书。只是为免大家不清,特意立下契书,寻了府衙公正。若是不想比,可以不签。如今既然比了,愿赌服输才是君子所为,不是吗?”

    书生口不择言道:“女子就是量小,若是君子,就该大度一些,撕了契书又如何?”

    “若我撕了契书,免了惩罚,就是大度了?”楚璃冷笑道,“真是可笑,我若输了,状元之位就拱手他人。这便罢了,我想在场不少人还都会质疑起大瑞朝廷对文试的选拔。我若败了,失的不仅仅是状元之位,还有天下学子对科举公平的向往。我若败了,怕是朝廷自上而下都要问罪,担的罪责,岂止是一人?”

    书生无从辩驳,只说:“诡辩,谬论。”匆匆下台。

    楚璃特意提了嗓子说话,不少人听后细细思量,不再议论。

    这天并没有什么人上台挑战,结束后,楚璃让人打听了凌霄所在,寻到了凌霄。

    凌霄这天正在巡城,对皇城的护卫作出调整。听人来报,楚璃寻她时,命人将楚璃请进来。

    “难得你主动来寻我,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凌霄命人上茶,坐下与楚璃说道,“听说今天有人为李生之事质问你,你说的极好。”

    楚璃苦笑了一下:“昨天大将军有句话说的极是,虽说蚊蝇与人害处小,到底是嗡嗡之声令人烦忧。今天来是想请大将军帮个忙。”

    “何事?”凌霄好奇道。

    “三人言成虎,既然幕后之人要与我为难,还请将军派人将我今天与那书生的对话,传遍皇城。”楚璃坚定道。

    “好,”凌霄一口答应道,“只是这样便够了?”

    “够了,”楚璃冷笑,“他们若是有碾压我的本事,又何必用‘人言可畏’来对付我。”

    凌霄有些明白楚璃的意思,安排人做事后,留了楚璃吃饭。

    擂台已经摆了十日,自李生后,并没有多少再与楚璃挑战的。毕竟考上功名不容易,多年寒窗苦读,很多人一辈子也不定能得个功名。况且十年之后,谁知又是怎样的光景。

    看擂台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是些儒生留着看。

    擂台设的第十一日,韩太傅却当众与楚璃道:“老夫早已致仕,这些日子看着众人与状元切磋,甚是羡慕。”

    又命家仆递上一个“战书”,笑道:“后生可畏,老夫想领教一下。愿与状元约定,在擂台的最后一日,与状元斗文。不知状元意下如何?”

    楚璃十分讶异,韩太傅如今德高望重,没有必要掺和进来。

    底下议论纷纷,有赞韩太傅老骥伏枥的,有赞状元之才甚高连太傅都刮目相看的。更有人提及状元入太学时,便是韩太傅举荐的,或许太傅视状元为接班人,给她更大的机会大展才华。

    不论底下人如何议论,楚璃缓缓打开了“战书”。韩太傅并不是心血来潮,依旧以楚璃是否为状元为赌注,若是楚璃输了状元易位。若是楚璃赢了,太傅会举荐楚璃任朝中五品职。赌注诱人,楚璃不为所动。

    楚璃心中犹豫的是太傅为何要这样做?毕竟从楚璃来看,太傅主动战楚璃,只要楚璃表现的不差,即便输了,也不过失了个状元之位罢了。若是她胜了,得的可能是五品实权。不论输赢,此战楚璃必定会名扬天下。

    楚璃当下拒绝道:“下官才疏学浅,不敢在太傅面前班门弄斧。若太傅想指点下官,下官随时恭候。”

    韩太傅笑道:“老夫观状元这几日,所展之才并不全现。故而十分想知道,状元若是使了全力,该是什么光景。赌注不过是诱导状元能出全力罢了,状元不必惊慌。”

    楚璃见韩太傅执意要比,底下人也纷纷蠢蠢欲动,嚷着“若是不比,又何必设擂台?”“之前上擂台的,是不是都是请来做戏的,其实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之类云云。

    楚璃一时骑虎难下,望了望太傅,闭着眼盘算了好多遍,觉着此事于自己并无坏处。于是应下道:“下官不才,愿意与太傅比试。只是赌注中的举荐,下官想置换成一个物件。听闻太傅府上有一琴,名凤凰。下官爱琴,若是下官侥幸胜了,请太傅赠与下官,如何?”

    韩太傅见她应下,只笑着应:“好。”

    如此,楚璃才签下名字,将战书展示于众人看。

    因着这事,楚璃的名声,已经传出了皇城之外。擂台附近又挤满了人,连清风斋里,都临时将书籍搬开不少,摆了些桌椅板凳,供人到时候观看。

    凌霄还偷偷与楚璃说,到了比试那日,陛下都会鱼服出宫观看,让她好好发挥,扬名立万,便在此时。

    楚璃十分无奈,心知如今是卷进了浑水里了,只是不知到底是进了哪一波浪潮。本以为从小官做起,步步谨慎便是,如今怕是不能了。

    到了第十五日,皇城中还另派了卫军来维护治安。

    韩太傅下场比试,另请了三位学者坐镇,皆是大瑞德高望重的鸿儒,可见韩太傅待此事极为上心。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楚璃请韩太傅出题,场面十分安静。

    韩太傅并没有出题,而是请在场的五位鸿儒商议后出题。

    五位鸿儒似乎早有决定,定下题目为“民”,请二人作文。

    大瑞的百姓如何,楚璃的体会并不多,不过从前在南夏时,楚璃也曾关注过大瑞的治民之策。

    楚璃看到题目,久久没有提笔,实在不明白韩太傅这是要做什么。底下人见她不动,议论之声渐大。

    楚璃看了看擂台下,又看了看旁边挥毫的韩太傅。心里叹了口气,如今多想这些无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于是冥想了一番,提笔之后,笔若游龙,写下了草稿。

    等楚璃交卷时,韩太傅笑着与楚璃道:“今天能与状元比试,不论成败,老夫此生无憾了。”

    楚璃谦道:“太傅言重了。下官能得太傅赏识,是下官幸事。”

    韩太傅不再多说,这次比试,文章并没有传阅给众人看。只是等比试之后,才会贴在外面,供人鉴赏。

    五位大儒阅览后,商讨了一番,众人原以为要商讨至傍晚的,却不想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五位大儒已有决定。

    擂台之下,都静悄悄的。擂台上的两人,却显得并不在意结果。

    五位大儒推了一位出来宣布道:“太傅文章精妙,令人佩服。只是状元目光长远,更甚一筹。状元的文笔还有欠缺,然而立意新颖,观察入微。若以文采论,今天太傅必然是胜的;只是我等认为,既然题目是‘民’,那自然从民而论。状元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