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中医女博士之西游记 » 第十章 江湖游医(一)

第十章 江湖游医(一)

    一周之后,欧洲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会,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申请,要求整顿瑞士的中医药市场,尤其是要求整顿诊所在用针灸和中药治疗中,胡乱定价的问题。接到通知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最终把瑞士中医诊所,每次针灸治疗的价格定为不低于45瑞朗。如果诊所刻意压低诊疗价格,价格低于45瑞郎,那么保险公司将不负责报销任何费用,病人就得自掏腰包治病。

    这样的举措其实是一场名利双收的“三赢”战略,患者既保证了自己的诊疗效果,又不会被胡乱收费;同时,医保公司也能够负担相应的医保范围内的药费,而中医诊所也能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一时间瑞士中医大夫纷纷拍手称快,杏林国医堂灰溜溜的,又悄没声儿地把针灸每次治疗费用改回到原先的60瑞朗。

    颜婧宁不由得暗暗挑大指:“罢了,多亏自己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杨晓薇,又认识了温会长。在自己看来比天还大,简直是灭顶之灾的艰难处境,人家就是发几通信函,打几个电话,几句话的事儿就能摆平,真是太了不起了!”

    “但愿杏林国医堂的人,能够收敛自己的气焰,踏踏实实地治好病人。不要再搞这些乱七八糟、歪门邪道的东西了,大家都息事宁人吧……”颜婧宁暗自思索着。

    “砰”的一声,诊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一位前天就诊的患者,由左右一男一女两人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进了诊所:“颜大夫,你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啪”的一声,一大袋子中药粉末拍在了颜婧宁面前的桌子上。于是颜婧宁努力地想了想,对了!这是她熟识的一个老患者了,长期患有慢性胃炎,脾胃虚弱,中焦气虚不足。这半个月来,通过温灸疗法,已经逐渐地恢复了一些中气。颜婧宁还给患者开了汤剂:香砂六君子汤,调补他的脾胃中气,已经吃了有好几天了,效果也蛮好的。这患者前几天来的时候中气十足,说话很有力气,二目有神,胃口也变好了,没有腹泻乏力这些气虚症状,怎么看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啊!今天为什么患者脸色煞白?面色泛青?自己都走不了路,而是由别人搀扶而来的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颜婧宁百思不得其解,赶紧招呼左右男女,先让老爷子躺在诊疗床上,躺着说话还舒服些。她赶紧给病人号脉,病人竟然出现了芤脉,脉大无力,中空而虚,再看向舌苔:舌面光华无苔,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这短短的两三天不见,患者的状况怎么会有天地之别呢?颜婧宁的心里有一万个为什么,于是她赶忙打开家属扔在桌上的中药粉末,细细观察起来。

    淡褐色的中药粉末,散发着特有的浓烈中药气息,“这副中药方子是在哪抓的?不是在我们诊所抓的方子呀!”

    “哦,颜大夫,这个方子啊,我们之前几次都是在您这儿看病抓药打粉的,一直都挺正常的,老爷子也见好,这不前天打您这儿瞧完病,我俩就去了“杏林国医堂”抓的药,他们中药给打五折,还免费打粉。可是,谁想老爷子吃了药之后直嚷嚷,这药粉跟以前的不一样,吃了胃口不舒服,从昨天下午开始,就不停的腹泻,呕吐,上吐下泻,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以前从没出过这种情况……”男青年焦急诉说起来。

    在瑞士跟在国内喝中药很不相同,很少有人会用砂锅熬药,然后大碗地喝汤药,他们通常会把中药生药直接打成粉末,每次服用的时候用一个特制的小勺,按照克来计算一克、两克,然后再把粉末用开水冲泡着喝,有一点像喝咖啡或者下午茶;当然也有制成滴剂的,每次喝中药是就数着滴数喝,一滴、两滴,跟喝眼药水一样。

    颜婧宁充分考虑到这个老年患者身体不方便,本身还是气虚,不能够每隔几天就跑来诊所治疗,反复折腾岂不是气更虚?这才想到了用中药散剂的办法,逐渐增加他的脾胃运化的能力,培元固本,温中补虚。将香砂六君子汤作为代茶饮,想起来就抿上一口,这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自己的治疗绝对经得气反复推敲,而且之前也已经见到了效果……那么八成儿问题出在了这包中药上!

    想到这里,颜婧宁用小量勺取出一勺,舌尖舔了舔粉末,“呸”的吐掉了。粉末的味道酸涩而苦。不对劲儿呀!我给老爷子开的是香砂六君子汤加大剂量的生黄芪,整个方子应该是初尝微苦,继而回味甘甜的啊!这包中药粉末里显然参杂了其他的成分!

    “你确定这包药是在杏林国医堂的中药馆买的吗?”

    “确定啊!肯定没错,我们兄妹俩一起买的,刷的是我的VISA卡,收据还在呢!您看看……”

    “是啊,我爷爷回家吃完之后,今天都腹泻了七、八回,人已经拉的不行了……”一旁的女孩儿急得快要哭了。

    正说着话,“砰”的一声,诊所的门再次被用力踹开。

    “颜大夫!颜大夫!快看看我儿子!今天这是怎么了,吐了一天,还拉肚子,全是不消化的东西……”闯进来的是一个3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满身都是吐得粘稠的呕吐物,症状跟先前诊室里的老爷子一模一样。

    颜婧宁的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接过妇女手里的药方一看:“你们是不是也是去隔壁‘杏林国医堂’的中药房买的中药粉末制剂?”

    “是的呀,他们正搞活动,还给免费打粉,有什么问题吗?”

    颜婧宁仔细比对眼前的两张药方:一张是小儿脾胃不和的患儿,一张是年老体虚,中气不足的老爷子,两个病人的症状很接近,而且都用到了生黄芪这味中药材,那么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了生黄芪上面!

    中药生黄芪有二千多年药用历史,号称“补气之王”。《中国药典》记载,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功效主要是补血养气,固本止汗。可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虚弱。可以用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长期服用可以防感冒。

    黄芪偏温性而平和,通常不会导致患者呕吐腹泻这种剧烈的气机逆乱的现象。

    为了保险起见,颜婧宁招手叫来老吴:“您辛苦一趟,现在去‘杏林国医堂’跑一趟,帮我抓100克黄芪回来,记得不要打成粉末,直接抓生药材回来,我看一看这毛病八成儿出在黄芪上。”

    “好的,颜大夫,你等我十分钟!很快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