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至高洪荒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天一早,古锋便早早的起来,在院子中打了一套组合拳,并未动用源力,即便如此拳风所过之处也刮起了阵阵狂风,吹的树木摇曳,落叶纷纷,花草更是摧残的不成样子。

    古锋一套组合拳打完,收功而立大量的源力从古锋体内倾泻而出,笼罩整个院子,花草树木在源力的滋润下,又重新焕发生机,长势更加旺盛,花开更加娇艳。

    做完这些,古锋与古凤打声招呼,严明去教张玉贵他们修炼,便出了城主府。来到府外,飞身而起,向张玉贵他们家飞去。

    到了张玉贵家与老夫人打过招呼,便带着二人来到城中演武场。

    三人来到演武场,古锋对两人讲道,“今天教你们武道,武道的极致是战之大道,武道讲究,快、准、狠、变化多端,此乃保命之术,杀敌之术,战斗之术,也是守护之术。此术学好,以后不管是守护家人,还是打抱不平,或者是保命,都有保障。你们切记,不可用此术做伤天害理之事,如若让我知晓,定收回此术。”

    古锋说完此话朝着演武场边一巨石拍出一掌,相隔百多米距离,那巨石被风一吹缓缓消散在天地之间,变成了最微小的粉尘,飘飘荡荡不知去往何方。

    张玉贵二人见此情景,连声保证,定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这才作罢。

    古锋在前面教,张玉贵、张玉辉在后面学,待两人记住动作后,便让两人自己练习,古锋便到旁边观看。

    古凤与周怡二人来到演武场,便见到两个少年在那修炼武道,打出的每一拳都十分有力,踢出的每一脚都虎虎生风,修炼的很是认真。

    “哥你这老师当的倒是清闲,往这树荫下一坐,品着茶看着景,好不自在啊!”古凤拉着周怡走到古锋旁边说道。

    “古大哥好。”周怡来到古锋身边向其问好。

    “周妹妹好,来快请坐。”古锋说着从乾坤袋拿出两把椅子,放到两人身边,接着又拿出两个茶杯,给二人倒了杯茶。“来喝茶,还是从周伯父那拿来的茶叶,喝起来甚有感觉。”

    做完这些古锋才对古凤说道。“这俩小子聪明,记性也好,没教几遍就全记住了,就让他俩在那里练了。”

    古凤与周怡各自坐下,看着张玉贵二人在那修炼武道,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不管是动作招式还是速度力量,打的那是有模有样、虎虎生风。

    “古大哥这是你收的弟子?”周怡转头看着古锋问道。

    “这两人是我在城中认识的,因救人得罪了修炼者,被人伤了腿,后被我治好,看其英勇便教授他们一些修炼的方法,因我们还要四处游历,也教不了他俩几天,姑且算是弟子吧!”古锋说完,端起茶杯抿了口茶,然后悠闲地躺在椅子上,很是惬意。

    “原来是这样啊,古大哥若是没时间教,我可以让府上的一名老师过来教他二人,就不用再劳烦古大哥天天跑来了。”周怡说道。

    “不用如此麻烦,过两天会有一个叫陆凯的过来教他们两个修炼,这几天我就先教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情做。”古锋婉拒道。

    “古大哥倒是洒脱。”周怡笑道。

    “哥那说书先生该到了,来找你就是为了一起去听书呢!你这什么时候完事啊?咱们快点去,不然等会就没好位置了。”古凤催促道。

    古锋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见到太阳已经西斜,确实到说书先生出来说书的时间了,于是说道,“等我一下,马上好。”

    古锋站起身来到张玉贵他们跟前,说道,“今天要修炼的东西已经教给你俩了,你俩回去之后好生练习,此乃保命之法,切不可懈怠。”

    “是老师,我们一定勤加练习。”张玉贵两人同声喊道。

    古锋打出两道源力,张玉贵二人便腾空而起,转眼消失在天边。送走两人,古锋回到桌子前,说道,“走吧,咱们去听书去。”

    三人来到说书摊位前,便见已经围满了人,还有几人嚷道,“老先生你都坐这半天了,怎么还不开讲啊?”

    说书先生喝了口茶说道,“好故事都需要酝酿酝酿,你让我想想该怎么说,才比较好听。”

    古锋来到众人跟前,在前开路,古凤周怡在后跟随,很快便挤到最里面。

    说书先生见到古锋到来,便咳嗽一声说道,“酝酿好了,开讲。”

    话接上上回,十日并出,尧派后羿射九日,而天下归心,尧得天下共主。

    十日并出之时,蒸干人间众多湖泊江河,这些水并未消失,而是在天上,藏在白云与黑云之间。

    后羿射日去其九独留一日。人间温度很快便降了下来,没过多久,天上便下起了大雨,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只是这雨越下越大,毫不停歇,下了三年之久,在接下来的百年时间常常有大雨落下,每次大雨落下,便会形成洪灾,因此常常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居住在山顶高地,因常年下雨,山顶时有坍塌,造成了许多伤亡。

    尧帝昭告天下,谁若能治理洪水,必当重重有赏。

    各大臣听说尧帝要招治水能人,纷纷推举鲧。

    鲧是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

    尧帝知道这层关系便招来鲧问他,“你可会治水?”

    鲧回答道,“会治。”

    尧帝又问,“如何治法?”

    鲧回答道,“堵住其路不让其通过。”

    随后鲧便在地上倒了一盆水,水在地上四处流淌,鲧便拿起石耜铲了一石耜土堵住水的去路,很快水便不能扩散。

    尧帝看后总觉得这个方法靠不住,但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让鲧去做。

    鲧得到尧帝准许后,带着一大帮人拿着石耜在洪水经过之地堆起一座土山。

    很快洪水到来,在洪水的冲击下土山很快便被冲塌,鲧看凡土无用,便找到其曾祖父黄帝,告知来意,希望曾祖父前去女娲宫求取神土息壤。

    黄帝听闻鲧求取息壤是为人间治水,便欣然答应。

    鲧得息壤而归,在每一处洪水经过之地撒下息壤,息壤落下便形成一座山峰,洪水到来便被阻住。

    水涨高一尺,山长高一丈,经过几年的积累,水越积越多,而息壤化作的山峰却已经长高到极限。

    一日大水漫过了山峰,倾斜而下,伤了很多百姓。

    尧帝再让鲧去治水,鲧来到洪水处再次撒下息壤,很快洪水便治住了,可是息壤也用完了。

    几年之后尧帝让位舜帝。

    一日大水又漫过山峰,倾斜而下,这次更多的百姓受伤。

    舜帝便派鲧去治水,这次鲧没了息壤,用了九年仍是毫无办法。

    舜帝便革去了鲧治水的职务,又寻求各大臣推荐能人治水。

    各大臣推举禹,说“禹虽是鲧的儿子,但他的能力比鲧的强,为人谦逊有礼,做事认真。”

    舜帝便招来禹问他,“你可会治水。”

    禹回答,“我总结了我父亲的失败,也不知道我的方法怎么样,不过我会努力的。”

    舜帝问他,“什么方法演示一遍。”

    禹便在四周围堵土山,中间倒满水,禹便用石耜在一边开了个弯弯曲曲的渠,在水渠的上方将土山扒开一缺口,水便顺着这缺口流进渠,再顺着渠流淌很是乖巧听话。

    舜帝说道,“此法甚好,你便去做吧。”

    舜又派伯益和后稷和他一道,协助他治水。

    禹刚刚结婚四天,便被舜帝派去治水,回到家中与妻子说明情况,她妻子明白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便同意丈夫前去。

    禹的妻子涂山氏名女娇,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女人,有传言说其是一名狐妖,或者称狐仙,长的非常美丽,他们非常恩爱,因禹治水不得不分开。

    禹辞别妻子女娇,先是在鲧治理过的地方勘察一遍,规划水道,测量水位。

    做完这些,禹便从近海处开始,先疏通河道再开渠到需要泄洪的山间,再劈开山峰引水入渠,等开山之时发现石耜挖掘不动,经过勘察得知,此山乃息壤所化,坚硬无比,需用神兵才能开山。

    禹便找到其曾曾祖父黄帝,求取神兵开山,黄帝知其为治水而求神兵,便拿出开山斧,与避水剑,还有一根定海神针,赠与禹。

    禹得神兵而归,来到需要开山的地方,一斧下去,山峰便裂了一道口子,大水顺着缺口倾斜而下,流进开好的渠里,顺着渠流向河道再流向大海。

    就这样禹一边疏通河道一边开渠,一边劈山放水。

    一日禹治水桐柏山,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飞沙走石,禹便知这是遇到水怪了。

    禹请应龙抓妖,此地大妖,白头青身,身高百丈,力大无穷,问其名,答曰,“无支祁”。

    无支祁召集无数水怪山精,阻止禹治水,禹便祭出避水剑,斩杀无数山精水怪,最后应龙出战降伏无支祁,将其镇压在龟山脚下。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各地洪水终被治好,露出了辽阔的大地,百姓也安定下来。

    期间禹三过家门而未入。

    第一次路过家门,妻子怀孕挺着大肚子在给孩子做小衣服,禹在门口看了一会,转身离去。

    第二次路过家门,妻子正在生子,痛苦的声音传到院外,禹站在原地久久未动,直到得知母子平安方离去。

    第三次路过家门,看到一个孩童在门口玩耍,禹下马问他,“你怨过你的父亲吗?”

    孩童答曰,“为什么要怨我的父亲,我妈妈说我的父亲是一个英雄,他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不用再担心洪水淹没家园,可以安心的生活,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禹听到这样的答案,两眼流下两行晶莹的泪水,骑马而去。

    女娇出门只看到丈夫的背影,自此以后女娇常常一人站在江边翘首以盼,直到几年之后才看到丈夫归来的身影。

    百姓听说女娇与禹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便在女娇常常站立的江边竖起一尊女娇石像,以此见证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