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熙的争霸系统 » 第30章 上任幽州刺史,封赏群臣!

第30章 上任幽州刺史,封赏群臣!

    实力天下第一的袁家,现在实力更大了,占领了河北全境。

    袁熙终于成了一州刺史了。

    处理好手头上的军务,他带上罗霄等文臣武将,以及所有家眷,准备前往幽州赴任。

    临行前,他单独请麹义喝酒,席间,只有他俩。

    他知道麹义的结局,《三国演义》中,说麹义死于赵云之手,而《三国志》中,说麹义功高自傲,被袁绍杀掉。

    不管怎样,他都不希望麹义死掉。

    上头没有调令,那么名义上麹义还得继续在袁谭手下任职。

    本来他来这里,就是因为袁熙的缘故。

    袁熙身边无将,这是不符合惯例的,所以袁绍才例行公事一般的给他配了个将。

    没想到这样一来,阴差阳错间,袁熙手下多了个大将,麹义也可以不必挂掉了。

    “麹将军,可愿随我?”袁熙亲自替麹义把盏。

    麹义“蹭”的一下起身道:“能跟随二公子,某荣幸之至!”

    袁熙冲他招了招手,麹义赶紧凑到近前。

    “有句话我一直不方便和你说,因为说了会犯忌讳。但我又实在忍不住。”袁熙道。

    “主公,那……唉呀,某是个粗人,主公但有所命,某为你赴汤蹈火便是……”麹义急的头都大了。

    袁熙道:“作儿子的,不能在别人面前编排父亲的不是,这是犯忌讳的。但今天我还是得和你把话说透。家父最忌恨功高盖主的属下,你、田丰、许攸,都犯了这个忌讳。”

    麹义惊的冷汗直流:“主公,这……”

    他不停的挠着脑袋。

    “此乃取死之道。将军切记,以后在老主公面前,万万不可表现出比他高明,当谨言慎行。还有,以后跟在孤身边,作孤的先锋大将,可免此祸。”

    麹义扑通一声跪下。

    “主公,某愿意效忠于你!”

    袁熙道:“徐州那么多百姓,全归了我大哥。我跟他要走你,谅他不敢驳我面子。”

    麹义大喜:“主公,求你务必带我走!”

    事情果然和袁熙所料一样,他一张口,袁谭就答应了。

    没成为幽州刺史之前,名义上麹义和袁熙全是袁谭的手下。

    虽然没有调令,麹义按以往成例,应留在青州。

    但袁谭作为青州最高长官,有权利决定手下的去留。

    青州这地界,那些人人想要的好官位,他都给自己的亲信了,没地方安插麹义。

    日后若是安排小了,麹义肯定不高兴。

    安排大了,就损害自己亲信的利益。

    那何不做个顺水人情,给足老二面子?

    出了青州刺史府,袁熙对等在外面的麹义说:“成了。”

    “义参拜主公!”麹义高兴之极,当即下拜。

    系统提示:“麹义的忠诚值,初始为100!”

    吕布手下投奔过来的人,张辽、高顺等重量级武将,忠诚度全是100。

    武将特别容易忠于主公,三国时代的武将,除非主公死了,否则他们死也不背叛。

    而投了新主后,忠诚度依然高!

    那些偏将,有些人忠诚度低,只有70多。

    无妨,以后慢慢提升即可。

    袁熙率军回幽州,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老婆和一百亲兵。

    走的时候,多了俩美人,和一堆文臣武将,和他们手下所带的兵。

    徐州受伤的兵全留在青州医治,治好后,全归袁谭统领。

    没病没伤的,由袁熙带走,共有2200余人。

    袁谭执着二弟之手,还使劲挤出几滴眼泪:“二弟保重!到了幽州,频寄书信来!大哥想你!从小到大,大哥最疼你!”

    “好,大哥也保重。”袁熙配合着他大哥,摆出一幅很感动的样子。要不然他大哥这么累死累活的白演了。

    袁熙军队出行,三大将麹义、张辽、高顺作先锋大将替他开道。

    袁谭为了完成和他二弟加深同盟,共同对付老三的纯洁目的,一直含泪送出二百里,这才洒泪而别。

    这次袁家老大真是下了血本,为了催泪效果好,偷着置备了十多瓶辣椒水。

    袁熙顺风顺水,到达幽州,坐上刺史①宝座。

    家眷全安置在宽敞明亮的刺史府--可比太守府大多了。

    袁熙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块地盘,成为一州首领,他开始封赏自己的班底。

    罗霄年龄太小,虽然格外受到袁熙的器重,但总不能把陈群这类极品人才晾下去。

    所以罗霄仍然作主簿,但这回可是刺史大人的主簿,而且加俸到九十两!

    罗霄以前和人自我介绍时,说学生罗霄,家中世代务农……

    现在和人说话时,后面四个字,他主动删去了。

    你堂堂工资九十两银子的大款,再和人家说自己务农,你小子不是典型的扯蛋吗?

    人家肯定说,罗霄你小子不厚道哇,拿穷人开涮是咋地?

    安置完罗霄,封赏其它人才。

    陈群,北平太守。

    北平是河北大郡,富庶程度仅次于邺城。

    系统提示:“陈群的忠诚值加30,现在是100。”

    袁熙心里格外开心。

    极品治国人才,和武将不一样。

    他们投主公,不光看表面。

    你强横霸道,兵多将广,土地也多,却仍然未必能让他们看的起。

    陈群等人就是这样,他们跟了刘备、吕布,若没发现袁熙比前面的主公优秀,凭什么一上来就为你效死?

    就凭这因为巧合,而临时纠合而成的主从关系?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手下大将马援曾经曰过一句名言,乱世中,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倘若天下已经统一了,臣必须效忠君,这没说的。

    但乱世中,有无数个君,非但你选人才,人才也在选你。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而事实证明,现在的袁熙不光地盘和实力远胜当年的刘备和吕布,就连格局也非常大。

    刘备和吕布手中的重要职位一定是给自己亲信中的绝对嫡系,其它人靠边站。

    而人家袁熙,敢把这么重要的位子给陈群!

    这一刻,陈群决定,以后不再换主公了!

    麹义封为牙门将军。

    他接过印信的时候,激动的直发抖!

    袁熙现在只是刺史,又不是皇帝,没法封赏手下为大将军、丞相这种官职。

    在他的权限下,牙门将军已经是武将最高的官职了。

    张辽为中护军,和麹义平级。

    高顺为偏将军,亦和上面二人平级。

    三人都非常高兴。

    尤其张辽和高顺,一路上,主公对麹义面授机宜,麹义亦经常向主公请示一些事项,他主臣二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

    在青州的时候,主公无论去哪,麹义必定是如影随行的。

    而自己作为新投奔过来的外人,竟然能和主公最亲信的人平级,能不高兴吗?

    “幽州现在有三万兵,三位将军,每人领兵一万,为孤练兵!日后角逐天下,尔等皆是孤的利刃!”袁熙端坐刺史宝座,扔下三道令签。

    三人激动下拜:“吾等皆赖主公福荫!”

    现在他们全是名副其实的统兵大将了。

    以前从没机会统率这么多兵!

    袁涣为易京太守,王楷为徐无太守,许汜为土垠太守,孙康为令支太守,孙观为柳城太守。

    海阳港由大将魏越镇守。

    吕布手下其它将领,一律封为都尉、校尉、伯长、都伯②之类的官职。

    众皆欢喜。

    他们所有人,比起给吕布打工时,全部升级了!

    俸禄更多,伙食也更好,地盘也更安全!

    袁熙连夜写信给并州刺史,他的表哥高干,信中直言,让高柔过来跟着自己干,并学着古人的文法,直接点透:“吾必重用!”

    高干也好,袁绍也好,没人知道高柔能力有多强。

    但也不能全怪他们,人才脸上又没写着“人中之龙”几个大字,他没投身官场干出一番大事业之前,如果没有穿越者的先知之能,谁能提前预知此人是绝顶人才?

    就如同邓艾这类出身贫贱的人,其貌不扬,还口吃,要相貌没相貌,要气质没气质,要背景没背景,光看他第一眼,你能知道这是绝顶高人?

    刘备刚看到庞统这位人中之龙的时候,不也觉得“这厮长这鸟样,能有什么出息”?结果让这有能力治理万里江山的绝顶人才去治百里小县。

    后来诸葛亮回来说明此事,刘备才重用庞统。

    高柔性格沉静,从来不屑干那张扬,显摆之事,处事极其低调。

    没能力的人,才喜欢吹嘘自己。

    再加上高柔客居此地,深居简出,那就更没人知道这是变态级的神级人才了。

    袁熙写信索要,高干还道老二是故意要结好自己呢!

    他对高柔说:“若不让汝去,老二还道吾乃给脸不要脸之人!”

    养千里马,本来和养猪就不是一个养法。

    养猪你得主动喂,千里马要面子,像高柔、诸葛亮这类人,自重身价,主公若不主动相邀,人家是不屑自降身价,主动求你给官的。

    “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么极端的话,都是这种文人才能说出来的。那些掏大粪的大老粗和那些贩夫走卒是绝对不可能说出这种话的。

    高柔见二公子如此赏识自己,欣然前往。

    到了幽州,袁熙竟然亲自出郭一百里相迎!

    高柔感动的直落泪!

    “熙得表哥相助,大事必成!”袁熙当着所有文武官员,以及所有士卒,还有集市外无数看热闹的老百姓之面,给高柔鞠躬!

    堂堂一州刺史,如此礼贤下士!

    “啧啧,刺史大人真有古贤君之风也!”

    “将来袁家若由二公子继位该多好啊!”

    ……

    老百姓交头接耳,初次见面,就给予了袁熙特别高的评价!

    高柔今天被袁熙这一连串的礼遇搞懵了!

    因为现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顶尖人才!

    而今天袁熙这伯乐,却是当定了!

    他认定了高柔是千里马!

    高柔怔了怔,才反应过来,赶紧下拜回礼。

    “参见二公子!”

    之后,八抬大轿,隆重抬走!

    到了州府,当众拜为别驾从事,总揽军政大事!

    这是仅次于陈群的官位了。

    “表哥,我这小小的刺史,能量还是太小了,要不然,陈群是丞相,你,起步价,司徒!”

    高柔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

    “二公子知遇之恩,某粉身难报也!”

    系统提示:“高柔的忠诚值,初始为100。”

    -----------------------

    ①古代行政分级机构从秦时的郡县制两级,到汉代转变为州郡县制三级,一州之地足够成为一方割据势力。三国乱世,刘焉(汉室宗亲,刘璋的父亲)也要负很大责任,他上书改“刺史”为“州牧”。

    这样一来,极大的扩大了刺史的权力,加剧了乱世中的征伐。

    但并不是所有刺史都有很大能量。

    比如以前渤海太守是袁绍,冀州牧是韩馥,但袁绍不鸟韩馥,还抢了他的地盘。

    坐在那个老大的位子上也不容易,需要把手下的城池拼地图一样拼接起来,让这帮实权派大人物听自己的话,这需要极强的权谋和手腕。

    毕竟这帮人能混到那地步,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拼的好的有袁绍,开始拼的不错。当然,曹操拼的就更好。

    拼的垃圾的有刘表、刘璋等人,还有干脆被盗版软件挤出正版市场的有刘繇、刘岱等著名废物。

    ②三国时代,没有百夫长这一官位,只有什长、伍长等官职。伍长统领五人,什长统领十人,百人为伯长,以上是初级军官。再往上则有都伯、都尉、校尉、牙将、将军等等。